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樹節(jié)。
自古以來,草木就是中國人詩意棲居的本源?!抖Y記》中記載:“孟春之月,盛德在木”,認為春時種植新樹,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管子曾云,“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到了近代,孫中山率先提出要設(shè)立植樹節(jié)。他去世后,國人為了表達深切懷念,從此把他的祭日,也就是3月12日,定為植樹節(jié)。
民國的馮玉祥將軍,更是把種樹視為頭等大事,并留下霸氣側(cè)漏的《植樹詩》:
老馮駐徐州,大樹綠油油;
誰砍我的樹,我砍誰的頭。
新中國成立后,繼續(xù)延續(xù)了3月12日為每年植樹節(jié)的規(guī)定,全民響應(yīng),愈發(fā)重視。
古往今來,春日植樹早已深入民心。今日“植”此青綠,我們就以六首關(guān)于種樹的古詩詞為例,為春上色。
1.種杏栽桃,造福百姓
無論海角與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
路遠誰能念鄉(xiāng)曲,年深兼欲忘京華。
忠州且作三年計,種杏栽桃擬待花。
—唐·白居易《種桃杏》
這首詩作于白居易貶謫忠州期間。后世因蘇軾而名垂千古的東坡,其實正是效仿白居易在忠州開辟東坡的植樹栽花之舉。
白居易初到忠州時,一片荒蕪。但他沒有因此頹廢,而是開辟東坡,率領(lǐng)百姓一起植樹栽花,綠化荒山。幾年之后,忠州就是一片青山綠水,碧草紅花。
正如這首詩里所言,無論身處天涯海角,只要內(nèi)心寧靜平和,就能視為自己的家鄉(xiāng)。如今忠州離家鄉(xiāng)是山高路遠、山長水闊,沒有人會唱我家鄉(xiāng)的小曲。這些年漂泊在外,我也與京城的繁華與喧囂漸行漸遠,早已拋擲腦后。不如以三年為期,我種杏栽桃,靜待花開。
白居易身處逆境的樂觀瀟灑,也影響了遠隔265年的蘇軾。蘇軾視白居易為精神偶像,在貶謫黃州期間開辟東坡,建造雪堂,為后世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那句由柔奴之口道出的“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或許也是受白居易影響吧。
除了種杏栽桃,白居易還種柳栽松,“栽松滿后院,種柳蔭前墀”;甚至還有荔枝,“十年結(jié)子知誰在,自向庭中種荔枝?!?/span>
尤其在《東坡種花二首》其一里,將白居易種樹栽花的熱情淋漓盡致體現(xiàn)出來,“持錢買花樹,城東坡上栽。但購有花者,不限桃杏梅。百果參雜種,千枝次第開?!?/span>
這就是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即使身處逆境,也不忘植樹栽花,造福百姓,修身養(yǎng)性。后來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治理西湖,修建白堤,又是造福后世的幸事一樁。
2.柳州植柳,利國利民
柳州柳刺史,種樹柳江邊。
談笑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陰當覆地,聳干會參天。
好作詩人樹,慚作惠化傳。
—唐·柳宗元《種柳戲題詩》
永貞革新失敗后,柳宗元接連貶謫到邵州、永州等地,43歲的時候,又被貶謫到柳州。四年后,柳宗元病逝于柳州。這首詩,正是作于柳宗元貶謫柳州期間。
柳宗元在柳州呆了四年,雖然屢遭貶謫,但并未身老心死,依然積極治理柳州。在任柳州刺史期間,柳宗元興辦學堂、破除迷信、開鑿水井,繼續(xù)造福百姓。尤其在種植樹木方面,柳州植柳,千古流傳。
正如這首詩,他調(diào)侃自己一個姓柳的刺史在柳州的柳江邊上種植柳樹,今日成為笑談,他日或許就會成為佳話流傳。他也想像昔日的召公做出利國利民的實事,縱使死后人們因為懷念召公而不忍砍伐他曾經(jīng)辦公所在的那棵甘棠樹。只可惜,他自認慚愧,還沒做出這樣的政績。
尤其,“垂陰當覆地,聳干會參天”一句,既寄予了對柳樹成蔭、高聳入云的茁壯茂盛之意,又流露了為國為民、施展抱負之情。
其實柳宗元完全不必自慚形穢,在他的治理下,柳州這座城市已經(jīng)在歷史上名垂千古,柳州的百姓至今記得“柳州柳刺史,種樹柳江邊”的功德恩情。
此外,歐陽修也留下了“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的千古名句,令人神往。
3.種竹移花,醉酒成詩
小軒幽檻雨絲絲,種竹移花及此時。
客去解衣投臥榻,半醒半醉又成詩。
—宋·陸游《雜感》
古人愛竹,象征君子之道。蘇軾就曾說過,“寧可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陸游也愛竹,在一個細雨霏霏的時節(jié),去種竹移花,還邀請朋友一起來欣賞。待到客人歸去,陸游寬解衣衫,醉臥榻上,閑聽雨眠。在半睡半醒之間,靈感乍現(xiàn),揮毫潑墨,詩酒成書。
這樣的種竹移花好不愜意,或許我們也可以效仿一下古人的做法。此外,杜牧的“微雨秋栽竹,孤燈夜讀書”,是另一種韻味的雨竹夜讀,屬于一個人的清歡與寂寞。
當然,正如蘇軾所云“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有一個從容閑適的心境,不管何時種竹、何時栽花,都是最好的時機。
4.手栽花木,且共從容
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宋·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
一場王安石變法,攪動了北宋的多少風起云涌。沒想到晚年隱居金陵半山園的王安石,在鄰居湖陰先生的院落里,感受到了自給自足的田園之樂。
這里有清幽潔凈的茅草屋檐,因為經(jīng)常打掃沒有嫩綠的新苔。有茂密繁盛的綠樹紅花,因為親手分畦種植更顯整齊規(guī)整。最令人驚艷的,還是綠水環(huán)繞農(nóng)田,青山送來蒼翠,多情又愛憐。
這樣的植樹栽花,是古代文人特有的閑情逸致。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就連曾經(jīng)在官場叱詫風云的王安石也難以拒絕。也正是有這樣的山水草木之情,王安石才會寫下“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和“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的千古名句。
4.移植海棠,飲水思源
萬點猩紅將吐萼,嫣然迥出凡塵。
移來古寺種朱門。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細干柔條才數(shù)尺,千尋起自微因。
綠云蔽日樹輪囷。
成陰結(jié)子后,記取種花人。
—清·顧太清《臨江仙·清明前一日種海棠》
被譽為清代李易安的顧太清,也像李清照那樣愛惜海棠花開。這不在清明前夕,從古寺里移來一株海棠,種在自家的朱門深院。
看著海棠含苞待放的清麗之狀,顧太清感慨它宛如超凡脫俗的仙子,一笑嫣然。如今枝葉柔軟曲干纖細,但他日必會綠樹成蔭遮天蔽日,繁盛至極。不過到了樹蔭結(jié)子之后,莫要忘了我這個種花人。
這種移植海棠的欣喜,在琴瑟和鳴的婚姻里,更顯浪漫深情?!俺申幗Y(jié)子后,記取種花人”,這是對忠貞愛情的提醒,也是對“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提醒。不要忘了古人的功勞。
6.歸園田居,怡然自得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東晉·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
在古代宦海沉浮的文人墨客,沒有人不欽慕陶淵明歸隱田園的浪漫與閑適。尤其在官場上不得志之時,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就是他們不斷回望的精神故鄉(xiāng)。
十余畝田宅,八九間茅屋,榆柳成蔭,桃李成排,還有那村落里的炊煙裊裊,無處不流露著與山水草木比鄰而居的閑適寧靜。
這樣的植樹栽花,是我們平凡又艱難歲月里,永遠向往的世外桃源。
“植”此青綠,古人筆下的植樹種花,既可以利國利民,又可以修身養(yǎng)性。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和諧才能共贏。愿我們都能植一抹新綠,讓未來有樹可棲,讓心靈有詩意可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