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民俗學上講,“年”是一個大怪獸,所以人們要放鞭炮、點明火、睜著眼睛守歲來驅魔迎新。而“節(jié)”本指竹節(jié),它有兩層含義,既有“連通”之意,又有“糾結”之意。所以,“節(jié)”在氣候上有“節(jié)氣”,在人體上有“關節(jié)”,在人情上有“過節(jié)”,等等。
天地之氣通與不通重在“節(jié)氣”,人體之氣通與不通重在“關節(jié)”,人情之氣通與不通重在“心結”,所以中國人過節(jié)時常常吃些有意思的東西。比如說餃子,它不單是交“子時”的意思,而是把許多東西都攪拌在一起,讓人們混混沌沌地把這些“結”都走過去,這告訴人們,生活太較真了就沒什么意思了……
那么,過節(jié)時人們應該在吃上注意什么呢?第一,不可多吃。這是因為過節(jié)主要是圖個快樂,這些“節(jié)”都是難過去的溝溝坎坎,大家聚在一起,“心結”沒了,外頭的那些難熬的時節(jié)也就算不得什么了。第二,老人不可老打掃剩菜剩飯,不可以勉強自己非要吃那些吃不下的東西,吃多了容易引發(fā)老年人的心臟病、脾胃病等。
五臟與食療
中國文化和中醫(yī)都非常重視“五”這個數(shù)字,我們在前文講過,任何生數(shù)加上五,就變?yōu)榱顺蓴?shù)。天地間有陰陽五行,自然界有五味、五谷、五果、五畜、五菜,而人體有五臟,其實它們之間都有內(nèi)在的對應關系。飲食養(yǎng)生就是要順應這種對應的規(guī)律,用食物來調理我們的五臟,使人體健康長壽。
◆五臟的食療――脾
得脾病多為兩種:一是思傷脾,癥狀是人特瘦;二是脾濕過重,癥狀是虛胖。因為脾主運化水濕,所以脾濕重的人運化力差,就容易虛胖。
那么如何通過食療來補脾呢?
對于脾虛的人,可以多吃五谷中的薏米,薏米可去濕熱。此外可以吃一些五畜中的牛肉,牛肉可入脾,對脾有補益。在水果類中,吃棗可補脾。
這里我要強調一下,棗雖能補脾,但要注意吃法。
棗由三部分組成:外皮、中間果肉和內(nèi)核。從中醫(yī)食療的角度來說,強調劈開或掰開棗食用(去掉核)。補脾是利用棗果肉的濡潤之性,而棗皮有包斂的作用,所以要先劈開或掰開再食用。
大量吃棗也有壞處,會損壞牙齒。因為從五行與五臟的配比來說,脾為土,腎為水,土克水,而牙齒是腎的外現(xiàn),所以大量吃棗就容易損牙。
那怎么吃棗才能不傷牙呢?
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有一個成語――囫圇吞棗。想補脾、又不損牙的方法就是把棗吞下去。大家注意了,您可別真把棗整個吞下去,噎住該都找我了。正確的方法是把棗切成很小很小的塊兒,這樣不用牙嚼也可直接吞下去了。
當然,我們主張吃棗來補脾,也不是說整天不吃別的了,拿盆棗可勁兒的吃,中國文化從來都講究一個度,任何事都有個法度,不要過,過猶不及,要學會適量。
◆五臟的食療――肺
肺屬西方主收斂。憂傷、憂愁會傷肺。肺氣不宣的話會出現(xiàn)惡寒發(fā)熱之癥,肺氣若不降的話則會出現(xiàn)喘逆咳嗽的癥狀。
對于肺的食療方案是:吃五谷中的小米;五畜中的雞肉,雞肉有宣發(fā)之性,可把肺里的郁滯宣散出來;還有五果里的桃。
五菜中吃蔥對肺很有好處,尤其是蔥白。我在《從頭到腳說健康》一書里曾經(jīng)說過,如果孕婦得感冒的話,不能亂服藥,可以喝一些蔥白湯,這樣既對身體沒有損害,又能夠把肺寒宣出去。因為白色入肺,喝蔥白湯來宣肺寒特別有效。
肺屬西方,對應的是秋季,秋天的病主要應在肺上。秋天我們在煮湯時一定要多放一些蔥白,這樣能祛肺寒,是養(yǎng)肺之法。
◆五臟的食療――肝
肝屬東方,主生發(fā)、調達。怒則傷肝。中醫(yī)講“肝”為將軍之官,肝氣很容易上逆,一旦生氣,第一個損傷的臟器就是肝臟,接著就會傷脾胃,因為木克土。所以臨床很多有不良情緒的人會得消化系統(tǒng)的毛病。
有肝病的人如何通過食療進行調理呢?
可吃些李子。李為“木”,肝的五行配屬之象就是木,所以中醫(yī)特別強調有肝病的話可以適量地多吃李子。
◆五臟的食療――心
心屬南方,主生長、主血脈。人過分高興會傷心。
心病的食療吃什么呢?
中醫(yī)認為要吃麥子,麥子可大補心氣。此外,五畜中的羊肉為溫熱之性,可多吃點羊肉。還有就是五果中的杏,杏味偏苦,主降,心病為心火上炎,所以可吃杏,以杏來降心火、降氣。
◆五臟的食療――腎
腎對應北方,主收藏,腎主藏精。如果人腎虛,精氣就不能收納,人就會變得虛弱。
有腎病的人在五谷上要以吃大豆為主,大豆可補腎。此外,豆令人重,就是多食黑豆很補精髓,對腎也有補益。
冬季對應腎,冬季的很多病反應在腎上。臘八節(jié)氣時天氣最冷,我們要喝臘八粥,臘八粥中有各種豆類,這樣就可補足精髓,強腎健體。
此外,咸能入腎,吃些咸味的食物也可補腎,但不宜過咸。五畜中的豬肉屬咸味,可以多吃一些豬肉。五果中可吃栗子補腎,古代管栗子就叫做“腎果”。我們一到冬天就會看見滿大街都是糖炒栗子,這種習俗是老祖宗一代一代傳下來的,今人已經(jīng)不知道緣由了,其實是種養(yǎng)生之道。
我們現(xiàn)在很多人的病都是吃出來的,如何吃好、喝好是我們現(xiàn)實生活當中一個非常重要問題。老百姓濫用藥物的情況比比皆是,對人體而言,是藥三分毒,此點我會在后面醫(yī)藥的章節(jié)中專門進行詳細論述。最好的方法是食療,通過合理的膳食搭配和良好的生活習性,來把我們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使我們的身體陰陽平衡,百病不侵。
所謂飲食養(yǎng)生,其實莫過于兩點:一是要跟著天地自然的規(guī)律去吃,要吃應季的食物,不要逆天行事,比如夏天吃西瓜是利用西瓜的寒性來中和暑熱,而有的人偏要在冬天吃西瓜就是大錯特錯,只能是寒上加寒,不得病才怪;二是要有節(jié)制地去吃,《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五常政大論》中說“谷肉果菜,食養(yǎng)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意思是通過飲食調理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太過,否則會造成五臟失衡,反而引發(fā)疾病。
所以飲食養(yǎng)生其實就是讓身體的本能去順應生命的節(jié)拍,做好了,就叫和諧,就叫天人合一,我們就可以更好地享受人生,活到天年。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