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 席歡
人們由于素質(zhì)、環(huán)境、條件、機(jī)遇等等不同,也就有了各不相同的人生軌跡。于是便有了貧富、貴賤、強(qiáng)弱等方方面面的差異。有不少人,總喜歡用別人的砝碼來衡量、界定自己。結(jié)果呢,沒了健康,短了陽壽。
當(dāng)然,會比的人也很多。清代戲曲家李漁有個(gè)“退一步求樂法”,它的核心就是遇到不順心事,要退一步想。他有一句名言:“窮人行樂之法無他秘巧,也只有退一步法——我以為貧,更有貧于我者,我以為賤,更有賤于我者……以此居心,則苦海盡同樂也?!?/p>
一個(gè)盲人曾說過:“我干嗎痛苦呢?與聾子比我能聽到聲音;與癱瘓者比,我能走路;與啞巴比,我能說話?!?/p>
我國著名文學(xué)家,號稱“補(bǔ)白大王”的鄭逸梅,更是一個(gè)善于比較的高手。他說他一生有“三比”:
第一比叫“不比為貴”。他說:不與富交,我不貧;不與貴交,我不賤。自感不貧不賤,就能常處樂。
第二比,叫比低不比高。他說同是退休者,有的人無所事事,感到無聊,他筆耕不止;登長城未及頂,但卻有年齡比他小身體比他好的人,不如他精神……這樣一比,就比出了士氣,比出了信心。
第三比叫退一步比。他說:“我雖不富不貴,但退一步想,比起幾個(gè)身體孱弱甚至英年早逝的朋友來說,我還是一個(gè)健康幸福的人呢!”鄭逸梅一生年過九秩、著述甚豐,大概得益于這明智的“三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