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滿清入關(guān)后,為了防止政權(quán)被漢人奪取,對朝廷中的漢臣時刻提防著。即使像年羹堯、左宗棠、曾國藩及李鴻章這樣的朝廷忠臣,也不能讓滿清統(tǒng)治者完全相信,更不可能成為皇帝的心腹。
但是,縱觀整個清朝時期,有一位漢臣做到了極致。他不僅位居高官,成為雍正的心腹,還成為是整個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乾隆曾看不慣他,卻也拿他沒辦法。此人就是被稱為清朝政壇不倒翁的張廷玉。
張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號硯齋,安徽桐城人。他出身于官宦世家,父親張英是康熙身邊的重臣,這也為他的仕途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1700年,28歲的張廷玉考中了進士,授為翰林院庶吉士,并于四年后入值南書房,多次隨康熙南巡及巡行蒙古諸部。
雍正繼位后,張廷玉迎來了仕途上的頂峰時代,受命協(xié)同掌院學(xué)士阿克敦,勵廷儀辦理翰林 院文章之事。不久即提升禮部尚書。第二年,張廷玉復(fù)值南書房,成為諸皇子的老師,加太子太保,兼管翰林院掌院學(xué)士事,不久后,又成為戶部尚書。
從小開始,父親張英就傳授他為官之道,也正因如此,張廷玉深諳伴君如伴虎的道理,還把雍正皇帝的心思摸的非常透。1729年,雍正開始設(shè)立軍機處,張廷玉成為了軍機大臣,這也是清廷中非常重要的職位,掌握著最高機密。不僅如此,在私下里,雍正也把他當做心腹和知己,“義固君臣,情同密友”這八個字,就是雍正皇帝自己說的。
1735年,雍正病危,在臨終前,命張廷玉為顧命大臣,且留下了“張廷玉配享太廟”的遺詔。乾隆繼位后,張廷玉再次奉命為皇子師,仍兼管翰林院事,每次乾隆不在京城時,張廷玉總是留京總理事務(wù)。
1748年,張廷玉已經(jīng)76歲了,身體也不是太好,就要告老還鄉(xiāng),但被乾隆執(zhí)意留住了。第二年,在張廷玉的堅持下,乾隆不得不同意張廷玉辭官,但也因此惹怒了乾隆,就沒讓他回去。次年,張廷玉再次請歸,因皇長子剛?cè)ナ啦痪?,乾隆心情十分不好,就下旨不讓張廷玉配享太廟,讓他回家了。
1755年,八十三歲的張廷玉去世,死后葬于龍眠山。雖然乾隆之前已經(jīng)剝奪了他的配享太廟之權(quán)力,但這樣做就違背了雍正的遺詔,最后還是遵遺詔,命張廷玉配享太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