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陰陽】(31) 六爻的“三個層次”
我們已經知道,六爻分處上下前后左右,彼此之間存在著“相對”與“相鄰”這樣兩種關系。如果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看,六爻還可以根據高低,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就是下爻。下爻居下,對這一點傳統(tǒng)易學基本上是沒有什么異議的。當然也有人把初、二兩爻合并為下,說什么初二象“地”,三四象“人”,五上象“天”,這是“八卦學說”的一個“擴張版”,沒有一點積極意義。
第二個層次有四個爻,這就是前后左右。這四個爻,前后相對,左右相對,但它們都與初爻為鄰,因此從層次的角度看,它們都屬第二個層次。由于這個層次處于上下兩個層次中間,因此也可以說是“中層”。傳統(tǒng)易學依據“八卦學說”,把二爻與五爻說成是“中”,理由是二爻在內卦中間,五爻在外卦中間,這也是一種誤解。
第三個層次就是上爻。上爻居上,對這一點傳統(tǒng)易學也基本上沒有異議。
三個層次區(qū)分的依據就是高、中、低,與爻的陰陽沒有一點直接關系,例如陽爻在上位為上,陰爻在上位也為上。
三個層次的區(qū)分具有重大意義,因為在我們以后分析易道的作用時,這是離不開的。
【閑話陰陽】(32) “九宮”與“八門”
“九宮”與“八門”是傳統(tǒng)易學術語?!熬艑m”的基本內容是依據洛書和八卦來確定九個方位,八卦數不足,另設一個“中五宮”,再結合五行,以明確某個方位的性質與作用,例如坎為一宮,居正北方,屬白水;坤為二宮,居西南方,屬黑土等等;“八門”則指休、生、傷、杜、景、死、驚、開,以八卦配,則是休門在坎宮,生門在艮宮,傷門在震宮,杜門在巽宮,景門在離宮,死門在坤宮,驚門在兌宮,開門在乾宮。
“九宮”、“八門”之說,大抵用于占卜,在解釋經文上沒有一點意義。特別是當我們掌握了真實的卦體以后再來看這些東西,就會發(fā)現這些說法的謬誤所在,比如說無論是“九宮”還是“八門”,都是在“平面”上做文章,不知道卦體是一個立體,也不了解六爻之間的相對與相鄰情況,當然更不知道數在爻中是怎樣分布以及在不同的爻之間如何周流。但是,為了掌握真實的卦體,我們也不妨借鑒傳統(tǒng)易學理論,或者說盡量從傳統(tǒng)易學理論中,發(fā)現一些有價值或有啟示的東西。
“九宮”之說雖然依據洛數數字排列,但與八卦的數目是不符合的,為什么在八卦以外又有了一個“中宮”?沒有人能講清這個道理;至于與“五行”相配更是無稽之談。但是,假如我們把“九宮”之說用于理解數在爻中的分布情況,也許能發(fā)現“九宮”學說的實在價值。
我們已經知道,一個爻有九個數,從這里可以設想,一個爻就是“九宮”,這“九宮”就是容納九個數的,換句話說,“九宮”也就是一個爻。
在傳統(tǒng)易學上,“九宮”的意義主要是確定方位與性質,它給我們的啟示是什么呢?首先是“中宮”與外圍,這使我們聯(lián)想到爻中的數也有中心與外圍,從“中心”引出了“靜數”、“定位數”這樣一些概念;從外圍引出了“動數”、“大衍數”這樣一些概念。其次“九宮”的外圍有八個方位,這八個方位簡化就是“四方”,這“四方”不論是上下左右還是東西南北,每一方都有三個數,“四方”共十二個數。四方有“四邊”、“四角”,這也可以叫“四正”、“四隅”。由于“四隅”上的數為兩方共有,所以在這十二個數中,去掉重復計算的四個數以外,就只有八個數,如下圖:
上圖可以看作是數在爻中的分布圖。從圖上可以看出:“四邊”是四條通道,但這四條圍繞定位數的通道連接起來后卻不是“園周形”,而是正方形,因此數的運動,也就不是圍繞這個爻的中心的運動;“四角”是直角,是數通往另外爻的“門戶”;處于中心的數由于不在任何一條通道上,因此是不能行動的,這就是我們把爻內的數分為動靜的依據。
但是,當我們仔細考察八個動數的時候,也不難發(fā)現,由于這八個數所處的位置不一樣,因此同為動數,其行動對爻的影響是不一樣的,具體說就是處在角上的數,不動則已,一動就有可能脫離開這個爻;處于邊上的數,雖然可動,但距離脫離開這個爻還有一步之差,這就是說,處在邊上的數,它最初的運動,只是在這個爻內的運動,不是脫離開這個爻的運動。
我們知道,運動是有方向的,假定處在A點上的數朝著B點方向運動,我們可以看看這個運動會給其它數帶來什么影響,首先它要推動AB線上的另外兩個數做平行運動,其結果是處在AB邊上的數被推到B角,原在B角上的數被推到另外的爻。其次,這一步簡單的運動,對其它數特別是處在CD邊上的數幾乎沒有多大影響。“八門”學說依據后天八卦方位,把乾、坎、艮、震、巽、離、坤、兌確定為開、休、生、傷、杜、景、死、驚,單從字義上看,休、傷、景、驚這“四門”并沒有出入的問題,叫“門”不叫“門”都可;生、開、杜、死才是“門”,盡管這里有生有死,有開有杜。為什么這“四門”的作用不一樣呢?如果我們把A、B、C、D看作是生、開、杜、死,把發(fā)源于A點上的朝著B點方向的運動看作是數的最初的運動,結合這個運動給其它數帶來的影響,那么對于為什么這“四門”叫做生、開、杜、死?也就不難理解了。
總之,傳統(tǒng)上對“九宮”、“八門”的理解,沒有建立在真實的卦體的基礎上,因而是不正確的,但這不妨礙我們借鑒這些學說中的有益的成分,來理解真實的卦體,理解數在爻中的分布情況,同時也對“九宮”、“八門”做出合理的解釋。
【閑話陰陽】(33) “八門”與“八卦”
上文談到,傳統(tǒng)易學上的所謂“八門”,主要依據的是“八卦”。“八卦”按照排列順序有兩種,一種叫先天八卦或伏羲八卦,一種叫后天八卦或文王八卦。兩種八卦的區(qū)別主要在排列上,或者說是所代表的方位上,先天八卦是乾南、坤北、離東、坎西、兌東南、巽西南、震東北、艮西北;后天八卦是離南、坎北、震東、兌西、巽東南、坤西南、艮東北、乾西北。“八門”的排列,依據的就是后天八卦。
兩種八卦方位不同,但共同點卻都是在一個平面上,因此我們也把這類定位方法叫做“平面定位法”。我們已經知道,真實的卦體是一個立體,六爻代表了上下前后左右或上下東西南北,因此說八卦定位是一種不合情理的定位,這里不論先天還是后天,都是不對的。
但是,在真實的卦體上,確實有八個這樣的部位,數可以通過這里與其它爻交流,因此,我們把這八個部位,也叫“八門”。為了清晰起見,我們先做示意圖如下:
從圖上可以看出,這個正方體有六個面、八個角,假如我們把一個面比作一個爻,這六個爻分別叫做上、下、前、后、左、右,那么每三個相鄰的面就構成一個角。再假如以可見的面為陽,不可見的面為陰,那么在這六個面當中就有三個面為陽,即前、左、上;有三個面為陰,即后、右、下。前與上、左相鄰,構成了角1為乾;前與左、下相鄰,構成了角2為兌;前與右、上相鄰,構成了角3為離;前與右、下相鄰,構成了角4為震;后與左、上相鄰,構成了角5為巽;后與左、下相鄰,構成了角6為坎;后與右、上相鄰,構成了角7為艮;后與右、下相鄰,構成了角8為坤。
現在我們可以清楚看出,所謂八卦,原來不過是一個正方體上的八個角,在依據可見與不可見把六面分出陰陽的情況下,就可以得出乾、兌、離、震、巽、坎、艮、坤這八個“卦”。所以我們說八卦(三爻卦)不是獨立的卦體,六爻卦也不是兩個八卦的疊加。八卦不過是卦體上的八個部位,八個三爻卦的總合才是一個獨立的完整的卦體。
從圖上我們還可以看出:如果把正方體的可見部分確定為陽,把不可見部分確定為陰,如以陰陽相對,那么這八個部位就有四個對立面,即乾與坤、兌與艮、離與坎、震與巽。如果把乾兌離震與巽坎艮坤做相對排列,這正好就是先天八卦,或者說先天八卦的由來就是這樣。
【閑話陰陽】(34) 八卦的相對、相鄰和既不相對也不相鄰
上文談到,所謂八卦,原來不過是卦體上的八個部位,八個這樣的部位的總合,才是一個完整的卦體。在以可見為陽不可見為陰的條件下,八個部位有四個對立面,這就是先天八卦的由來。這里與傳統(tǒng)上的“重卦說”是不一樣的,與所謂的八卦的方位與時間也沒有任何關系。
但是,這里區(qū)分陰陽的依據不是根據爻內所含天數、地數的比例與比值,而僅僅是根據可見與不可見。事實上,在可見的部位(爻)中,天數未必一定都達到或超過四個;在不可見的部位(爻)中,地數未必達到或超過六個。決定陰陽的內在依據是數,而不是可見與不可見,可見的部位可能是陰爻,不可見的部位也可能是陽爻。當然也不排除可見的部位正好是陽爻,不可見的部位正好是陰爻,但這只是一個特例,一種巧合。我們把依據數來決定的陰陽叫做內在的或客觀的陰陽,把依據可見與不可見來決定的陰陽叫做外在的或主觀的陰陽,內在的陰陽與人們觀察的視角沒有關系。
按照內在的陰陽對立,卦體上的八個部位并非在任何情況下,都是象先天八卦那樣,可以分為四個對立面的,例如角1為乾,這是因為前上左這三個相鄰的爻都是陽爻。假如這三個爻所包含的天數都是三個或少于三個,那么角1就不是乾而是坤了。這就是說,角1可以是乾,也可以是坤,或者是震是離,關鍵是看構成這個角的三個爻是陰是陽以及它們的排列順序。
正如一個爻位上可能是陰也可能是陽一樣,一個角上也可能是八個三爻卦中的某一個。六爻之間存在著相對與相鄰這樣兩種基本關系;八卦之間則存在著三種基本關系,這就是相對、相鄰和既不相對也不相鄰。相對也就是上面所提到的四個對立,即乾與坤、兌與艮、離與坎、震與巽;相鄰則有乾與兌、離、巽相鄰,兌與乾、震、坎相鄰,離與乾、震、艮相鄰,震與離、兌、坤相鄰,巽與乾、坎、艮相鄰,坎與兌、巽、坤相鄰,艮與離、巽、坤相鄰,坤與震、坎、艮相鄰;既不相鄰也不相對的有:乾與震、坎、艮,兌與離、巽、坤,離與兌、巽、坤,震與乾、坎、艮,巽與兌、離、坤,坎與乾、震、艮,艮與乾、震、坎,坤與兌、離、巽。
假如我們把相鄰看作是關系密切,把相對看作是關系不密切,那么既不相鄰也不相對就是在關系上既密切又不密切。或者說是介于密切與不密切的一種中間狀態(tài)。
再假如陰陽的區(qū)分不是依據可見與不可見,而是實實在在依據爻內所包含的天數與地數的比例與比值,那么從這里我們得到了一個結論,那就是前面示意圖反映的這個卦體是不平衡的。
什么是卦體的平衡或不平衡呢?此前我們曾經討論過陰陽的平衡與不平衡問題,指出所謂陰陽的平衡就是當著爻內包含著四個天數和五個地數,并且一個天數的量相當于一點二五個地數的量,如果這兩種量的方向正好相反,那么這樣的爻就是“不陰不陽”或者是“亦陰亦陽”,這是陰與陽的一種平衡狀態(tài)。如果是一個天數的量相當于一個半地數的量,那么陰陽的平衡點就在天數三四之間,或者是地數五六之間,這是“陰陽界”,也可以說是陰陽未判的“混沌”狀態(tài)。這里需要說明的是,陰陽的平衡與卦體的平衡是兩碼事,陰陽的平衡要看爻內所包含的天數、地數的比例與比值,卦體的平衡要看支撐點是否穩(wěn)固,而支撐點是否穩(wěn)固又要看處在中層的爻或數是否對等。假定下爻是支撐點,如果前后左右這四個爻對等,那么這樣的卦體就是處在平衡狀態(tài),否則就是失衡狀態(tài)。顯然這里的對等包括前后左右四個爻都等量,或者是前后等量,左右等量。我們說上面談到的卦體不平衡,根據就是前、左兩爻為陽,后、右兩爻為陰,陽爻量大,陰爻量小,量大的方面就有取代支撐點的趨勢,這是一個常識,也是一個規(guī)律。
既然上面談到的卦體是一個失衡了的卦體,作為支撐點的下爻難以勝任,那么有什么辦法使之平衡與穩(wěn)定呢?我們說有兩種辦法,一個是調節(jié)中層各爻的量,使之對等;再一個是改變支撐點。象上面所說那樣失衡了的卦體,如果是把支撐點從下爻轉移到坤(角8)這個部位,同樣也能使這個失衡了的卦體變成平衡。
但是,這個平衡是很微妙的,原因就是支撐點的量在八個部位中最小,而它的對立面乾的量又最大,其它六個部位的量不盡相同,彼此之間又存在著相對、相鄰和既不相對又不相鄰這樣復雜的關系。這就象是豎雞蛋,雞蛋能豎起來嗎?當然能,但要豎起來又不是那么容易?!墩f卦傳》中的一段話就生動的描述了這八個部位在保持卦體平衡與穩(wěn)定中的作用,這就是“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zhàn)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痹O想卦體真的是一個正方體并且平置,那么兌、震、坎與坤原本都在下層的同一個水平線上,離、艮、巽與乾也在上層的同一個水平線上,由于支撐點移到坤這個部位,兩個水平線就都被打亂,乾移到了最上,其它六個部位雖然都屬中層,但又高低錯落,很難說誰前誰后,誰左誰右,更遑論東南西北,但它們彼此之間的相對、相鄰和既不相對也不相鄰的關系還是沒有變化的。
隨著坤這個部位的下移,原本處在同一水平線上的震、艮、坎都抬升起來,如果我們從震說起,這就是“帝出乎震”。
在卦體上,與震相對待的是巽,伴隨著震的提升,原本與乾處在同一個水平線上巽卻在下降,這兩個部位雖然未必來到同一個水平線上,卻也同屬中層,這就是“齊乎巽”。
我們知道,處于對立位置上的兩個部位是彼此不能相見的,要想見就必須通過中介。震與巽處在對立位置,彼此不能相見,但如果站在離這個位置,那么就既可以見到震,也可以見到巽,因為震與離相鄰,巽與離雖不相鄰,但也不相對。這就是“相見乎離”。
支撐點的作用非同一般,因為是它承擔著來自上面的全部“壓力”,既然坤做了支撐點,所以“壓力”也就集中于此,這就是“致役乎坤”。
與坤有直接聯(lián)系的部位有震、坎、艮,但這三個部位并不在同一條線上,如果數的運行是從震向離,那么兌這個部位便置身局外,但這也不是說它在平衡卦體當中沒有作用,只是作用有限,所以是“說言乎兌”。
乾來到了最上,這是一個高屋建瓴部位,雖有破竹之勢,但從穩(wěn)定卦體的角度看,又要受中層部位的制約與影響,所以又是一個最不穩(wěn)定的部位,一個搖擺不定的部位,因此是“戰(zhàn)乎乾”。
假定數是從震向離方向運動,那么坎也同兌一樣,可以說是置身局外,但與兌不同的是,坎這個部位,既與坤相鄰,又與離相對,這就使它在平衡卦體當中,有著比兌更大的作用,因此是“勞乎坎”。
在平衡卦體上,八個部位都有作用,但程度是不一樣的,艮這個部位,原本與震、坎是一樣的,它們都與坤有直接聯(lián)系,如果數的運行走的是由震至離,那么下一站就是艮,再下一站就是坤,坤這個部位能否承擔支撐卦體的任務,最后取決于艮,這就是“成言乎艮”。
現在可以清楚地看出,《說卦傳》中的這段話,就是講的八個部位在平衡卦體當中的不同作用,這對于我們理解卦體,理解怎樣從不平衡當中找平衡,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傳統(tǒng)易學卻忽視了出、齊、相見、致役、說言、戰(zhàn)、勞、成等字辭的意義,硬是給這八個部位安排了順序,確定了方位,甚至賦予時間性質,直至“發(fā)展”出一個龐大蕪雜的“后天八卦學說”,實在是誤人甚矣!
【閑話陰陽】(35) 卦體與“八門”
前面在(32)“九宮”與“八門”一文中,我們討論了“八門”問題,指出如果把一個爻當作能容納九個數的“九宮”,那么在這“九宮”當中,有一個數是不動的,其它八個數都處在運動當中,假如把這八個數視作“八門”,那么有四個數就處在通往其它爻的“門口”,還有四個數是處在通往“門口”的“過道”上,因此“門”也就有了開、休、生、傷、杜、景、死、驚的區(qū)別。從一個爻在任何時候都有九個數的角度講,爻是封閉的,因為九個數不能多,也不能少;從八個數可以通過“門”進入其它爻的角度講,爻又是開放的。因此我們給爻的又一個定義就是:爻是一個既封閉又開放的領域。
如果我們把“門口”與“過道”區(qū)別開來,事實上一個爻只有四個“門”,當然,每個“門”都有兩個不同的“朝向”,因此也可以說是“八門”。
以上說的是爻的“八門”,其實真正的“八門”不只是在一個爻上,而是在六個爻之間,或者說是在一個完整的卦體之上。
上文我們談了八卦之間的幾種關系,指出所謂八卦,原來不過是卦體上的八個部位,八個這樣的部位的總合,才是一個完整的卦體?,F在我們需要補充的是,這個卦體只是一個特定的卦體,確切說是卦體的一種形態(tài)。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再看看下圖:
現在可以看出,不論是依據可見和不可見,還是依據爻內包含的天數、地數的比例與比值,當我們把前、上、左這三個爻確定為陽以后,角1這個部位就成了三爻卦的乾,可見乾這個名稱的確定,根據就是前、上、左這三個面為陽。假定這三個面都變成了陰,那么同樣還是角1這個部位,其名稱就成了三爻卦的坤。假如前、上、左這三個面有陰有陽,那么角1這個部位還可能成為震、坎、離、兌等等,這就是說,角1這個部位并非是乾的專利,只是因為前、上、左這三個面為陽而已。同樣,角8為坤,也是因為后、下、右這三個面為陰而已。如果陰陽起了變化,那么角1也就不是乾,角8也不是坤,角1和角8的關系,也就不是乾與坤的對立。因此我們說先天八卦體現出來的四種對立,只是反映了卦體的一種特殊形態(tài)。
隨著陰陽的變化,卦體上八個部位的內容也要變化,但是在這個變化當中也有不變的東西,比如說角1變成了坎,角8變成了兌,坎與兌原本只是相鄰,現在卻處在了對立的位置上,或者說,角1和角8原本是乾與坤的對立,現在由于變成了坎、兌,坎與兌卻是相鄰關系。那么角1與角8到底是相鄰還是相對呢?原來這里就不再看角1這個部位上到底是什么,也不看角8這個部位上到底是什么,只要是角1和角8,我們就認定它們處于對立位置,同樣處于對立位置的還有角2和角7、角3和角6、角4和角5,這四種對立是絕對的,它們不受陰陽變化的影響,這就是“變中的不變”。
同樣不受陰陽變化影響的還有角與角的相鄰與既不相鄰也不不相對這樣兩種關系。屬于相鄰關系的如角1與角2、3、5為鄰;角2與角1、4、6為鄰;角3與角1、4、7為鄰;角4與角2、3、8為鄰;角5與角1、6、7為鄰;角6與角2、5、8為鄰;角7與角3、5、8為鄰;角8與角4、6、7為鄰。屬于既不相鄰也不相對關系的如角1與角4、6、7;角2與角3、5、8;角3與角2、5、8;角4與角1、6、7;角5與角2、3、8;角6與角1、4、7;角7與角1、4、6;角8與2、3、5。這兩種關系也不受陰陽變化的影響,因此也是絕對的。
卦體上這八個部位的相互關系,反映了部位之間的緊密程度,如“相對”那是指兩個部位永不相見,“相鄰”是說部位之間聯(lián)系密切,“既不相鄰也不相對”則是指能夠相見,但聯(lián)系并不密切,是“相對”中的“中介”。
以上我們詳細探討了卦體上八個部位之間的相互關系,但是,這八個部位的意義還不僅僅是因為它們具有“相鄰”、“相對”和“既不相鄰也不相對”這樣一些關系,而在于這些部位其實是數的通道,一個爻中的數,只有通過這些通道才能進入其它的爻,如果沒有這些通道,爻內的數就只能是不出不進,爻就再也不會有變化。
假如我們把上圖中的面看做是爻,那么可以清楚看出每三個相鄰的爻之間就有這樣一個部位,六爻共有八個這樣的部位。由于這些部位同時又是數的通道,因此我們把這八個部位又統(tǒng)稱為相鄰三個爻共有的“國門”,這才是實實在在的“八門”。
【閑話陰陽】(36) 卦體上的六條通道
上文我們談了卦體與“八門”,指出所謂先天八卦,反映的是特定卦體上的八個部位,這八個部位,與陰陽無關,與可見與不可見也無關,它們的存在是客觀的、絕對的。這八個部位的真正意義在于它們是數的通道,因此也叫相鄰三個爻共有的“國門”。
但是,作為數的“通道”,只有“國門”,它的意義還是不完整的,正如我們在探討一個爻中數的分布時指出的那樣,運動著的數,有的處在“門口”,有的處在通往“門口”的過道上,因此完整意義上的“通道”,應當包括這兩種數,而不是僅僅處在“門口”上的數。數在卦體上是怎樣分布的呢?我們還把卦體示意圖列出:
我們已經知道,如果從動與靜的角度看,數有兩類,一類是靜數或定位數,另一類是動數或大衍數。由于在定位數中有一對因時互變的數,處于動靜之間,因此定位數就成了七個,大衍數就成了五十個,其實真正能夠在不同的爻與爻之間周流的數,也就是四十八個。這四十八個數就處在通道上。那么卦體上的通道是什么樣子呢?假如我們把示意圖上的角1至角8順序變成A、B、C、D、E、F、G、H,那么卦體上就有六條通道,即ABFE、CDHG、ACGE、BDHF、ABDC、EGHF。這六條通道縱向有四條,橫向有兩條,彼此之間,相互垂直。
ABCD等等,在示意圖上原本是正方體的八個角,其中ABFE等又可以看成是正方形的四個角,卦體上一共有六個這樣的正方形,假如我們把每個正方形看做是一個圓圈,那么每一個圓圈就成了數的通道。既然是圓圈,這里也就無所謂起點與終點,也無所謂正向與反向;既然正方形都變化成了圓圈,那么卦體也就不再是正方體,而是變成了一個球體。
設AB線上有3個數,BF線上也是3個數,FE線和EA線上還是三個數,這樣在ABFE這個圓圈上就有12個數,六個這樣的圓圈共有72個數,去除重復計算的數,純有48個數。這48個數中,處在“門口”的只有24個數,正是這24個數,構成了所謂的“八門”。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正方形的四個邊,每個邊原來只是一條直線,當我們把這個正方形變成圓形以后,事實上這條直線就變成了兩條弧線,例如AB線,無論是作為正方體的一個棱,還是正方形的一個邊,都是直線,但是當我們把前面的正方形和左面的正方形都變成圓形以后,這條直線就分裂成兩個弧線,一個歸屬前面,一個歸屬左面,這樣一來,單講AB這個線段上有幾個數的時候,那就不只是3個了,而是6個,只有在確定這個線段屬于哪一個面或者說是哪一個圓圈的時候,才可以說它有3個數。這3個數中,有2個處于“門口”,一個處于“過道”。
單獨來看一個圓圈,我們說這個圓圈上有12個數,有8個數處于“門口”,有四個數處于“過道”。綜合六個圓圈來看,就有72個數,其中有24個數處于“門口”,24個數處于“通道”。本來就是這48個數,之所以出現了72個數,就因為處于“門口”的24個數被重復計算了一次,為什么被重復計算呢?比如說A點上的數,算在前面也行,算在左面也可。
假如數要運行,那么在一般情況下,12個數必須沿著圓圈做同步運動,不能有的動有的不動,也不能跨越。比如處于A點的數要向B點方向運動,那么B點的數就要向F方向運動,F點的數就要向E方向運動,E點的數就會來到A點,因為ABFE是一個圓圈。當然,從A點向B方向的運動,也不一定走ABFE這個圓圈,比如說走ABDC這個圓圈,那么情況也同ABFE那個圈一樣,也是12個數同步運動,也是不能有的動有的不動。再比如說A點上的數不經過B,而是走ACGE這個圈,情況也一樣。這種情況說明,處于A點上的數,并不是在一個圓圈上,而是在三個圓圈上,所以這個點上的數就有三種可能的運動方向。由于運動方向不同,它對爻的影響也是不一樣的,主要有兩點:
第一是影響的范圍不一樣,比如說處于A點上的數,如果是沿著ABFE這個圓圈運動,那么它要影響的就是前、下、后、上這四個爻,對左、右這兩個爻沒有影響:如果是沿著ABDC這個圓圈運動,那么它要影響的就是左、下、右、上這四個爻,對前、后這兩個爻沒有影響;如果是沿著ACGE這個圓圈運動,那么它要影響左、前、后這四個爻,對上、下這兩個爻沒有影響。
第二是影響的內容。所謂影響,這里指的是爻內的數構成,包括爻內數的分布情況。比如說處于A點上的數沿著ABFE這個圓圈運動,那么它就要影響前、下、后、上這四個爻的數構成和數分布,而不受影響的左、右這兩個爻就沒有這個問題。我們知道,爻的陰陽、剛柔取決于數構成,因此陰陽、剛柔的變化原因,就在于這種數的運動。
第三,我們說六個圓圈上每個圓圈有12個數,但這12個數是分屬四個爻的;我們說處于A點上的數,這點上的數也不是一個,而是三個,這三個數是分屬三個爻的。因此,當我們考察數的運動時,首先要看這個數屬于哪個爻?其次要看走那條路線?這樣也就知道這種運動會給哪幾個爻帶來影響以及什么樣的影響。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