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是北宋司馬光耗時19年主編的一部規(guī)??涨暗木幠牦w通史巨著。從周威烈王寫到五代后周世宗,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
1、英雄無用武之地。
出自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十三年》。這句話說明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任而發(fā)揮不了作用的痛苦之情。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
2、適所以害之也。
出自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如果不以正道愛人,那正是害了他。
3、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
出自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漢高帝三年》。國君把百姓當作天,而百姓則把糧食當作天。
4、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
出自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周紀》。才是德的憑借,德是才的統(tǒng)帥。
5、凡百事之成也在敬之,其敗也必在慢之。
出自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宋紀》。一切事情之所以取得成功,是由于能夠嚴肅認真地對待它;而失敗的原因,在于辦事輕慢、懈怠。
6、天子之職莫大于禮,禮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
出自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周威列王二十三年》。天子的職責中最重要的是維護禮制,維護禮制最重要的是界定地位。界定地位最重要的是匡正名分。
7、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賢者更禮,不肖者拘焉。
出自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周顯王十年》。智者創(chuàng)制法規(guī),愚笨的人墨守成規(guī);賢明的圣人變更禮法,無能的人因循守舊。
8、名以命之,器以別之,然后上下粲然有倫,此禮之大經(jīng)也。名器既亡,則禮安得獨在哉!
出自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周威列王二十三》。只有用名位來分別稱呼,用器物來分別標致,這樣,上上下下才能井然有序,分明不亂。這就是禮的精華所在。如果名位、器物都沒有了,那禮又怎么能單獨存在呢!
9、夫事未有不生于微而成于著,圣人之慮遠,故能謹其微而治之,眾人之識近,故必待其著而后救之。
出自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周威列王二十三》。沒有一件事情不是從微小之處產(chǎn)生而逐漸發(fā)展明顯的,圣賢深思遠慮,所以能夠謹慎地對待微小的變故,及時予以處理;一般人見識短淺,只能等到弊端發(fā)展為大的災(zāi)害才設(shè)法挽救。
10、法者天下之公器,惟善持法者,親疏如一。無所不行,則人莫敢有所恃而犯之也。
出自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漢文帝前十年》。法律是天下共同遵守的準繩,只有善于運用法律的人,不分關(guān)系親疏,嚴格執(zhí)法,無所回避,這樣才能使所有的人都不敢依仗權(quán)勢而觸犯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