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語:怪、力、亂、神
名句的誕生
子不語1:怪2、力、亂、神3。
——述而·二十
完全讀懂名句
1.不語:不談?wù)?,不肯定也不否定?.怪:反常的事。3.神:神異之事,與迷信有關(guān)的事物。
孔子不討論有關(guān)于反常的、逞勇斗狠的、悖亂的、神異的事情。
名句的故事
三國時代魏國著名的儒者王肅解釋孔子為何不語怪力亂神,他說怪指的是怪異難得發(fā)生的事,力指的就像大力士舉起千金之重,亂一如子殺父、父殺子,神指的是鬼神的傳說,對于教化民眾無益。
雖然孔子自己不講怪、力、亂、神,但是在他人述及孔子的生平故事中,卻仍少不了這些色彩,晉朝王嘉的《拾遺記》提到,孔子在出生前,有一頭麒麟來到他家院子,口吐玉書,說他是“王侯之種”,但卻“生不逢時”,這就是所謂“麟吐玉書”的傳說,孔子也被認(rèn)為是“麒麟子”。
《公羊傳》里記載,孔子老年時聽到有人獵獲一只怪獸,以為是麒麟,便認(rèn)為自己的壽元將盡(“吾道窮矣”),《春秋》一書就寫不下去,不久便過世了。
根據(jù)《史記》,孔子也曾用卜卦的方式來化解疑難與困惑。由此可知,孔子并不否定怪、力、亂、神的存在,只因與教化民眾、導(dǎo)正世風(fēng)無益,所以不講。
歷久彌新說名句
此章引發(fā)后世不少議論,爭辯孔子是否為“無神論者”,或為“實用的理性主義者”。不過,孔子不語怪力亂神在春秋時代卻是創(chuàng)舉,因為唯獨把人們的心力從鬼神轉(zhuǎn)向人道,才能開展文化與教育。
子不語怪力亂神,而清代的才子袁枚卻是反其道而行,他將自己所聽到的神鬼、妖怪、狐仙,甚至奇人奇事,通通整理成冊,并特意將書名取為《子不語》(又名《新齊諧》),表示所記所載皆為怪、力、亂、神之事,共有七百篇。
袁枚的說法堪稱一絕,他說雖然“怪力亂神,子所不語也”,但是古代圣人的生平卻有很多此類傳說,此外左丘明的《左傳》就充滿了怪力亂神,而且還寫得特別詳細(xì)。
關(guān)于怪力亂神的故事,袁枚在《子不語》的序中寫道:“余生平寡嗜好,凡飲酒、度曲、樗蒲,可以接群居之權(quán)者,一無能焉;文史外無以自娛,乃廣采游心駭耳之事,妄言妄聽,記而存之,非有所惑也;譬如嗜味者,饜八珍矣,而不廣嘗夫蟲氐醢葵菹,則睥困。”
他的意思是怪力亂神的故事就像是很特別的食物,經(jīng)史子集雖然是營養(yǎng)豐富的正餐,但天天吃也會膩,偶爾也要嘗點不一樣的東西,因此偶爾讀一讀嚇人的傳說,當(dāng)成自己的休閑娛樂,他姑妄言之,讀者就姑妄聽之了。
他還舉了唐代的顏真卿、李泌為例,他們兩人“功在社稷”但好談鬼怪,而韓愈以傳圣人之道自許,但也喜歡“無稽之談”。袁枚自稱,雖然無法像這些人般建功立業(yè),但可以跟他們有一樣的嗜好,絕對不會妨礙正事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