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圈就是鏡頭里調(diào)節(jié)進光孔大小的裝置。
常見的光圈值如下: F1, F1.4, F2, F2.8, F4, F5.6, F8, F11, F16, F22, F32, F44, F64。每兩擋相鄰光圈值之間進光量相差一倍。例如光圈從F4調(diào)整到F2.8,進光量便多一倍;從F2.8到F2又多一倍。光圈值和光圈實際大小是相反的,進光量最大時光圈為F1,最小時為F64。
在快門速度不變時,光圈的大小決定了相片的明暗。光圈太大,曝光會過度,照片就會白茫茫一片。光圈太小,曝光會不足,照片就會是黑漆漆的。
鏡頭在中等光圈的時候成像最好(圖片最清晰)。
快門就是相機里控制曝光時間的裝置。
快門是控制光線進入的閘門。在其它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快門速度越高,通過鏡頭進入的光量就越少。反之亦然。它相當于開窗子時間的長短。 光圈與快門都可以控制曝光量,它們的組合是控制曝光量的主要因素,并互相影響著。如果將光圈收小一級(例如由f4收小至f5.6),將快門速度調(diào)慢一倍(例如由160減至130),它們的曝光量是一樣的。
被攝物體的運動速度也是調(diào)整快門的重要依據(jù)。
不同快門下效果
曝光就是光圈和快門的組合。
可以這樣認為:光圈(值)大小其實就是那個小圓窗戶開多大,快門(速度)就是窗戶打開多久。假設(shè)窗戶只打開1/4,時間為4秒鐘可以正確曝光的話,很顯然,窗戶打開一半,時間2秒鐘也能讓底片正確曝光,因為1/4*4=1/2*2=1,進光量都是一樣多。同樣的,如果窗戶全開,曝光時間就只需要1秒了。 假若一個鏡頭光圈全開為F4,用攝影行話來說,光圈F4快門速度1秒為正確曝光值,那F5.6和2秒以及F8和4秒也同樣能得到準確曝光的圖片。
重要結(jié)論:一張正確曝光的圖片可以有N種不同的光圈和快門速度組合。
焦距——光線經(jīng)過透鏡就會聚成一點(焦點) ,鏡頭的焦距就是從鏡片(或鏡片組)的中心到底片(CCD)的距離,單位是毫米(mm)。
焦距40-60mm的鏡頭稱為“標準鏡頭”,簡稱標頭,拍出來的照片類似肉眼平視的感覺(視角為45°左右)。 廣角鏡頭(焦距小于35mm)能夠讓照相機“看得更寬闊”,視角大;
長焦鏡頭(焦距大于70mm)能讓照相機“看得更遠”,但視角窄。
焦距固定的鏡頭即定焦鏡頭。
對焦—— 對焦是指將鏡頭對準被拍攝對象后,調(diào)整鏡頭的焦距,使圖像變得最清晰的過程。只有對焦正確圖像才可能清晰,否則圖像就是模糊的。
景深是指能被記錄得較為清晰的一定范圍內(nèi)的景物。
景深的“景”是指我們要拍攝的景物,“深”就是清晰度的縱深范圍。當鏡頭對焦于拍攝目標時,這一點對應(yīng)在CCD感光元件上能清晰成像。它前后一定范圍內(nèi)的景物也能被記錄得較為清晰,這個范圍就是景深。 景深越大,縱深景物的清晰范圍也就越大。景深越小,縱深景物的清晰范圍也就越小。
影響景深的三大要素是:
(1)光圈:在鏡頭焦距及距離不變的情況下,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反之亦然。
(2)距離:在鏡頭焦距及光圈不變的情況下,越接近拍攝的目標,景深越小,越遠離拍攝的目標,景深越大。
(3)焦距:在距離及光圈不變的情況下,鏡頭焦距越短,景深越大。即短焦鏡頭的景深大,長焦鏡頭的景深小。
有時候可以看到一些照片的主體和背景都很清晰,也看到過只有主體清晰,而周圍失焦的照片。要產(chǎn)生這些效果,就要涉及到景深的問題。 當選擇比較快的暴光速度時,通常我們需要采用比較大的光圈,這時景深就會比較短,相片的清晰范圍會比較小,有些景象可能就會比較模糊;而如果把快門速度調(diào)慢,那么光圈可以調(diào)小,這時也有可能會使畫面中默寫雜亂的你不要的部分顯現(xiàn)出來。因此如何控制景深問題是攝影中的一個初步而又重要的技術(shù)。
ISO感光度是CCD(或膠卷)對光線的敏感程度。
看機型不同,低的到ISO50,最高有到25600的,數(shù)字越大越敏感(感光度越高)。高ISO雖然速度快但圖像顆粒粗,經(jīng)不起精細放大出圖。所以風光攝影要用相機的最低感光度才可得到精細的畫面。高ISO一般在萬不得已的時候才用,如在弱光場合比如昏暗的室內(nèi),午夜的街頭……
在像素相等的情況下,CCD面積越大,高ISO的成像質(zhì)量越好。我們在選擇數(shù)碼相機時就不該只看像素高低,而應(yīng)該注意相機CCD的大小。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