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胃中宿食不化。藜藿人宜之。
蒼術(泔浸去皮。麻油拌炒黃。四兩) 濃樸(去皮。姜汁炒) 陳皮(泡。去浮白) 甘草(炙。各三兩)
上四味。為散。每服四五錢。加生姜三片。水煎。溫服。
香連平胃散 治食積發(fā)熱。腹痛作瀉。平胃散加姜汁炒川連二兩。木香一兩。
不換金正氣散(局方) 治時氣不正。感冒夾食。
平胃散加藿香、半夏。時氣。加香豉。
藿香正氣散(局方) 治水土不服。感冒時氣夾食。
平胃散換白術。加藿香、紫蘇、半夏、茯苓、白芷、桔梗、大腹皮、姜、棗。(古本。無大腹皮。有蒼術)
人參養(yǎng)胃湯(局方) 治食滯痞滿。寒熱痞瘧。
平胃散加藿香、半夏、人參、茯苓、草果、姜、棗、烏梅。
參苓平胃散 治脾虛飲食不化。大便不實。
平胃散加人參、茯苓。
白鳳膏 治少年稟氣不足。因飲食饑飽所傷。致成虛損。形體羸弱。日晡潮熱。腹脹氣急。脈來弦數(shù)者。平胃散四兩。加參、苓各一兩。京棗四兩。去核。逐一填入前藥。入烏嘴白鴨腹內(nèi)。男雌女雄。制法如烏骨雞丸。此葛可久方。丸以蒸餅。取緩留胃脘而和中氣之傷也。蓋參、苓平胃。原非補益腎水之藥。予嘗借此以治飲食內(nèi)傷。中氣不和。發(fā)熱羸瘦之證。往往獲效。詳方名白鳳者。以鳧字下幾字。加于鳥字以上也。且丸以膏名。取脂膏之義。藏機法也。
濃樸湯 治脾胃虛寒。作脹。腹中時痛時止。
平胃散去蒼術加茯苓、干姜。潔古。加半夏、枳實、姜、棗。
除濕湯 治濕熱痞滿不食。
平胃散加半夏、茯苓、白術、藿香、生姜、大棗。
升陽除濕湯 治脾胃虛弱。不能飲食。腹鳴泄瀉。
平胃散去濃樸加羌活、防風、升麻、柴胡、豬苓、澤瀉、麥芽、神曲。
五積散(局方) 治感冒內(nèi)挾冷食。脾陰受傷。表里俱病。
平胃散加麻黃、桂枝、炮姜、半夏、茯苓、枳殼、桔梗、白芍、當歸、川芎、白芷。每服四五錢。生姜三片。蔥白三莖。水煎。去滓熱服。溫覆取微汗。
調(diào)中湯 治食積類傷寒。及手足四肢發(fā)陰斑。
平胃散加枳實、白術、干姜、黃連、山楂、神曲、草果。水煎。去滓。磨木香調(diào)服。
胃苓湯 治飲食停積。浮腫泄瀉。脈證俱實者。
平胃散合五苓散生料煎服。 平胃本平胃氣之敦阜。若因脾土之虛。不能消運。又須稍藉參、苓。如養(yǎng)胃之類。然有土衰不能分利而成腫脹。且氣壅不勝參、術難合理中者。乃合五苓以健運水土。與正氣散之假蘇、藿以散客邪。兩不移易之定例也。
棗礬丸 治食積發(fā)黃。
平胃散加皂礬。(面裹。燒紅) 煮紅棗肉丸服。 此消磨宿滯之第一峻利方。較平胃之緩急百倍。膏粱慎勿罔施。服后以谷壓之。否則恐其嘔吐也。
枳殼湯 治痘疹誤服參、 。腹脹喘急。
平胃散去蒼術加枳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