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梟雄曹操書法
圖2
曹操所書《袞雪》——褒谷摩崖石刻十三品之第一品,書體為漢隸大字。刻石原在褒斜棧道南端重要的隘口——褒谷口,褒水中巨大的皛石上,摩崖石刻整體呈長方形,寬148厘米,高67厘米,字徑35~46厘米。現(xiàn)為陜西漢中市博物館藏。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國時代魏國的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后為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他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戰(zhàn),為全國盡快統(tǒng)一,在北方廣泛屯田,興修水利,對當時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恢復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門第觀念,抑制豪強,所統(tǒng)治的地區(qū)社會經(jīng)濟得到恢復和發(fā)展。此外,他還精于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作為一代梟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詩歌,抒發(fā)政治抱負,并反映漢末人民苦難生活,慷慨悲涼。
據(jù)《后漢書·許劭傳》、《三國志》、孫盛《異同雜語》及《三國演義》記載,年輕時期的曹操機智警敏有隨機權(quán)衡應變的能力,而任性好俠、放蕩不羈,不修品行,不研究學業(yè),所以社會上沒有人認為他有什么特別的才能,只有梁國的橋玄等人認為他不平凡,橋玄對曹操說:“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陽何颙對他說:“漢室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許劭,字子將,以知人著稱,他也曾對曹操說過:“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曹操是個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在書法上也有獨到成就。他性格豪爽、氣度非凡他把大量精力用在治理國家和應付險惡的明爭暗斗上,不僅有蓋世之才,納賢之德,而且長與軍事,善于書法,樂觀進取,可謂文武雙全。庾肩吾《書品》稱其書法有“隸墨雄瞻”,
由于曹操一生勞形于政治詭譎、軍事征戰(zhàn),習練書法的機會極少。據(jù)記載,曹操極其喜歡讀帖、揣摩,經(jīng)常與當時出名的書法名家鐘繇、梁鵠、邯鄲淳、韋誕、孫子荊等人切磋書藝。曹操作為一代書法家卻鮮為人知,這主要是曹操傳世的書法作品較少的緣故。歷史上見過曹操書法作品的人,稱贊“金花細落,遍地玲瓏;荊玉分輝,瑤若璀粲”、“筆墨雄渾,雄逸絕倫”之美。書法評論家評出漢朝末期章草大家有五人,即崔瑗、崔實、張芝、張昶、曹操。南朝的書法評論家庾肩吾在《書品》中把古代名人的書法作品分為上、中、下三品,每品又分作上、中、下,一共九品,他把曹操的書法作品列入中中之品。唐代書法家、評論家張玉灌按歷代書法家的藝術(shù)成就劃分為神、妙、能三類:杰立特出者為神,運用精美者為妙,離俗不謬者為能,他在書法評論專著《書斷》中稱曹操的書法作品為妙品。
曹操與書法家鐘繇之間還有一段故事:據(jù)羊欣《筆陣圖》記載,魏鐘繇,字元常。少隨劉勝入抱犢山,學書三年,遂與曹操、邯鄲淳、韋誕等談議書法用筆。鐘繇一生于書法情有獨鐘,書法家蔡邕留給韋誕的一部論筆法的專著,鐘繇想借讀遭到拒絕。鐘繇又氣又恨,嘔血不止,奄奄一息。曹操得知后,將自己專用的五靈丹拿給鐘繇服用,鐘繇才得以保命。韋誕死后,以此書殉葬。鐘繇派人盜掘韋誕的墳墓,于是終于得到了蔡邕的書。從此鐘繇筆法更加神妙。鐘繇聚精會神學習研究書法,睡覺前用手指在被子上練習筆劃,致使被子被劃穿了,在廁所練習整天忘了回來。無論看見什么東西,都要用書法把它們表現(xiàn)出來。鐘繇善于寫楷書、行書、草書,尤其擅長漢隸。
梁鵠在漢靈帝時做過選部尚書。當時曹操剛剛踏入仕途,想做洛陽令,梁鵠卻讓他做了洛陽北部尉。董卓作亂時,梁鵠投奔了荊州,曹操平定荊州之后,梁鵠急忙登門謝罪。曹操因為特別欣賞他的書法,不僅沒有治他的罪,反倒讓他代理司馬一職,以發(fā)揮他書法上的特長。曹操還特地把梁鵠寫的字幅掛在帳中,細細揣摩,有時候夜間睡不著覺,便起來慢慢品味。那時,魏宮中梁鵠題寫的匾額,可以說隨處可見。
晉代陸云給陸機的信中說:“曹公藏石墨數(shù)十萬斤?!笨梢韵胂蟛懿傧矚g書法的程度。
曹操唯一書法為隸書“袞雪”二字,左端書有“魏王”二字。據(jù)《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載,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曾于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和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兩次來到漢中,相傳曾登臨褒谷故地,一覽大好河山。見石門外幽谷深灘中,石多浪激,水花四濺,飛流奔瀉,洶涌澎湃,銀濤做窩,猶如白雪翻滾之雪浪時,豪情難仰揮毫即書隸體“袞雪”二字于谷中石尖,以喻褒谷山水之美。飄逸俊挺的字跡,不僅表現(xiàn)了褒谷博大的氣勢,更顯示了魏武帝宏闊的氣魄與壯志。相傳身邊人問他為何略去“滾”字三點水,答曰:“江中之水甚矣,何須畫蛇添足?”據(jù)考證:“袞”同“滾”通,確有大水奔流不絕、旋轉(zhuǎn)翻滾之意。證見唐.杜甫《登高》“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袞袞來?!钡?font face="新宋體">據(jù)袞的本義是畫龍于衣。也指古代帝王或三公穿的禮服。天子祭祀時所穿的繡有龍的禮服稱義袞,見《周禮.司服》:“ 王之吉服,享先王則袞冕。司農(nóng)注:袞衣,卷龍衣也?!睗h. 蔡邕《胡公碑》卻指天子之服:“弘綱既整,袞闕以補”因古代上公穿的禮服,繡有龍紋。龍首向下,與天子禮服有別。后世稱三公為袞。見《后漢書.張衡傳》:“服袞而朝。”據(jù)此,袞雪之義應理解為曹操風雪過此,見袞服上落滿了雪花而發(fā)出的浩嘆。表達了他澄清寰宇,匡扶帝業(yè)的決心!
隸書也叫“左書”。是由篆書簡化演變而成的一種字體,把篆書圓轉(zhuǎn)的筆畫變成方折,在結(jié)構(gòu)上,改象形為筆畫化,目的是為了書寫方便、快速。始于秦代,普遍使用于漢魏。晉朝衛(wèi)恒的《四體書勢》說:“秦既用篆,秦事繁多,篆字難成,即令隸人佐書,曰隸字?!彪`書中的秦隸也叫“古隸”,同小篆相差不很遠:漢隸也叫“今隸”,其筆勢、結(jié)構(gòu)都與小篆不同。漢隸西漢與東漢也有較大的區(qū)別,西漢的隸體筆畫比秦隸簡省,但尚無波磔捺筆挑勢;至東漢時,始有波捺,后人又叫“八分”。隸書的結(jié)構(gòu)打破了六書的傳統(tǒng),奠定了楷書的基礎,提高了書寫的效率,它的產(chǎn)生,與標志著漢字發(fā)展史上的一個轉(zhuǎn)折點。刻于東漢中平二年(公元185年)的《曹全碑》,是隸書的精品代表。碑文記載了東漢末年曹全鎮(zhèn)壓黃巾起義的事件,文字清晰,結(jié)構(gòu)舒展,字體秀美飛動,書法工整精細,秀麗而有骨力,風格秀逸多姿,充分展顯了漢隸的成熟與風格。碑文字體精美,飄動秀逸,為漢隸代表作之一。與《乙瑛碑》、《禮器碑》同屬秀逸類,但神采華麗秀美飛動,它以風格秀逸多姿和結(jié)體勻整著稱于世,因此歷來為書家所重。而與曹全同時的曹操,從書法藝術(shù)上來評判,“袞”字一撇一捺挑起浪花,頗有動態(tài)之感;“雪”字安逸靜謐,則有靜態(tài)質(zhì)感,形神兼具,寄寓了書家撥亂反正的雄心與豪情。其書法正展示出與《曹全碑》同時代的“字跡娟秀清麗,結(jié)體扁平勻稱,舒展超逸,風致翩翩,筆畫正行,長短兼?zhèn)洹憋L格特征外,具有楷書方正的筆意,更顯出少有的一種雄渾遒勁;動靜有致的浩然英雄之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