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逍遙散是古人留給我們的應用最廣泛、效果最可靠的千古名方之一,它組方精妙、選藥精當、藥源廣泛、成本低廉。
不管是內科、外科、婦產科、男科還是五官科疾病,只要有精神神經方面的癥狀如心情郁悶、精神沉默、脅肋脹滿、唉聲嘆氣、注意力渙散、食欲缺乏、脈有弦象者,放膽應用即可取得理想的療效。
傳承千年而不衰
在眾多中醫(yī)經典方劑里面,逍遙散可謂是一顆璀璨的明星,自誕生以來,一直被臨床廣泛應用,歷經千年而不衰。
逍遙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九·治婦人諸疾》,初刊于宋朝元豐年間(1078—1085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系北宋太醫(yī)局熟藥所編制的成藥配方書,頒行于南宋高宗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是我國第一部成藥典,比英國18世紀“藥局方”還要早600多年,是世界上最早的成藥專書。
點擊加載圖片
古本《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該方由甘草、當歸、茯苓、白芍、白術、柴胡、煨姜、薄荷8味藥物組成;
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和營的作用,主治肝郁血虛脾弱證,癥見兩脅作痛,寒熱往來,頭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月經不調,乳房作脹,脈弦而虛。
肝、脾、血的關系
在五行學說里面,肝屬木,脾胃屬土,木克土;土也會反過來侮木;
點擊加載圖片
五行相生相克規(guī)律:五星為相克關系;圓圈為相生關系
生理情況下,肝的疏泄功能可以促進脾胃的運化,脾胃的運化功能又有助于肝的疏泄,兩者相互依賴,相互協調,脾胃運化水谷,為氣血生化之源;氣血充盈又是肝、脾正常工作的物質基礎;三者相輔相成,相互影響。
在病理情況下,長期情緒不佳,就引起肝郁,肝郁則會克脾土,引起一系列脾胃虛弱的癥狀;
脾胃虛弱,則氣血生化無源,引起血虛(弱);
肝藏血,血虛則不能滋養(yǎng)肝陰,影響肝的疏泄功能,進而加重肝郁癥狀;
就像一個惡性循環(huán)的怪圈,相互為因,相互又為果;
在肝郁、脾虛、血弱這三個環(huán)節(jié)中:
肝氣郁結,氣機不利,可致脅痛,月經不調,乳房脹痛,頭痛目眩,寒熱往來;
脾虛化源不足,可見神疲食少,倦怠乏力;
血虛失濡,則見口燥咽干。
因此對本方證的治療原則就是:疏肝解郁、健脾、養(yǎng)血。
玄妙的組方
了解了逍遙散的主治,以及肝郁、脾虛、血虛的相互關系,就能很容易理解該方的組方玄妙之處了。
點擊加載圖片
來看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的原方組成及用法:
甘草微炙赤,半兩(15g) 當歸去苗,銼,微炒 ;茯苓去皮(白者,即白茯苓);白芍藥 ,白術 ,柴胡去苗,各一兩(各30g);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6g),水一大盞,燒生姜一塊切破,薄荷少許(3g),同煎至七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現代用法:共為散,每服6-9g,煨姜、薄荷少許,共煎湯溫服,日3次。
也可作湯劑,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也有丸劑:每服6-9g,日服2次。
記起來也很簡單: 逍遙散用當歸芍,柴苓術草加姜薄。
點擊加載圖片
整個方子八味藥,可大致分為三組,分別治療肝郁、脾虛、血弱三證。
疏肝解郁:柴胡、薄荷;
健脾益胃:白術、茯苓、煨姜、甘草;
補血養(yǎng)血:當歸、白芍;
此外,白芍還能柔肝緩急,與歸、柴同用,補肝體而助肝用,使血充則肝柔。
白術、茯苓、甘草健脾益氣,使營血生化有源,間接地補血;
甘草還能調和諸藥。
諸藥合用,使肝郁得疏,血虛得養(yǎng),脾弱得復,氣血兼顧,肝脾同調。
逍遙散都能用于哪些疾病呢?
一般來說,不論內科疾病、婦科疾病、男科疾病、精神科疾病還是五官科疾病,只要有逍遙散的適應證,放膽應用本方都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比如常見的月經不調、更年期綜合征、失眠健忘、慢性肝炎、前列腺炎、焦慮抑郁、胃腸神經官能癥、腸易激綜合癥有精神癥狀者、慢性咽炎、慢性胃炎等等。
最為常用的就是婦科,以及更年期綜合癥。
對于治療乳房脹痛、脅肋脹痛、痛經、經閉、月經不調等常見疾病,逍遙散更是我常用的方劑之一。
點擊加載圖片
個人體會:
逍遙散是古人留給我們的應用最廣泛、效果最可靠的千古名方,它組方精妙、選藥精當、藥源廣泛、成本低廉。不管是內科、外科、婦產科、男科還是五官科疾病, 只要有精神神經方面的癥狀如心情郁悶、精神沉默、脅肋脹滿、唉聲嘆氣、注意力渙散、食欲缺乏、脈有弦象者,放膽應用即可取得理想的療效。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