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潘長宏
2022年12月17日
民間有句俗語,叫銅匠的擔子一頭熱,可不是,你看有一頭是有風箱的,點著火就可以燒起來,化開那些需要化的碎銅呀什么的!
銅匠是以打制銅器具為生的匠人,這門老手藝在“九佬十八匠”里占有一席。在溱潼地區(qū)工匠中從業(yè)人員是最少的行業(yè),大部分村都沒有。20世紀80年代銅匠很吃香,有金銅匠、銀鐵匠之說,銅匠師傅很保守難得帶徒弟,銅匠師傅們講“多個青蟲吃口菜,帶個徒弟餓死師傅”的俗話,只有沾親帶故,才能夠有機會學銅匠。
銅匠都有一副非常講究的擔子和口口相傳的術語,俗稱(暗舌撇)指銅匠師傅之間的交流談話不讓別人曉得。兩只擔子是兩個長方形的大木箱,前擔的箱體上有兩只長抽屜,放有工具和半成品坯體,箱體上面架著桭木柄長銼,小件銼削就在上面進行,其功能相當于鉗工操作臺。后面的擔子也有只長抽屜,下面是只風箱,專供生爐子起火用。風箱、火爐、鋼銼、鉗子、沙泥盆子、泥碗、小矮凳等集于一擔,農(nóng)村人都講:銅匠的擔子,走到哪里,挑到哪里,響到哪里。
銅匠、銀匠、鐵匠都以太上老君為祖師。太上老君,指春秋時的哲學家老子,《老子內(nèi)傳》稱:“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字伯陽,一名重耳;生而白首,故號老子;耳有三漏,又號老聃。”傳說老子曾鑄造八卦爐(后人稱為“老君爐”)煉制丹藥以求長生。
銅匠這一老行當,屬高技術型,因手工銅制品工序復雜,成本高,產(chǎn)品被機械生產(chǎn)所代替。泥模具操作,手工打制等老工藝將面臨失傳。那叮叮當當?shù)那脫袈?,那串銅片晃動的清脆聲響已經(jīng)寂靜無聲,惟有學校里的那個銅鈴依然悠悠地響徹在鄉(xiāng)村的上空,呼喚著逝去的遠古歲月。為了銅匠傳統(tǒng)手藝的傳承記憶,本作者把將面臨失傳的銅匠行業(yè)的一些(舌子)暗語公布,以免流失。
代表數(shù)字的十個字:(暗語)擋 排 暢 寬 囊 纖 線 霉 彎 鏟
(通俗話)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代表物品名稱的:(暗語)金 銀 銅 鈔票錢 出事打 卜頁 豆腐
(通俗話)臭在 白爛 黃爛 扦貫 周了 瓜 千張在 闊囊在豬肉 黃蟮長魚 魚 姑娘磨腦 馬漢條 鏈爭 朵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