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的從古到今之變化
2021年12月6日
在遠古的夏朝,《史記》中有記載,從君主太康開始一直到桀,都以斟鄩為都城,斟鄩城是洛陽的第一座都城。商湯滅夏,定都西亳(今偃師市西南,古稱尸鄉(xiāng)),西亳城是洛陽的第二座都城。仲丁遷都于囂(今河南鄭州西北),后盤庚渡河南,復(fù)都西亳。夏朝商朝以后,周武王率軍東下,于孟津會八伯諸侯,然后渡河滅商。武王回鎬途經(jīng)此地,建洛邑(今白馬寺東南),并遷九鼎于此。周成王五年(公元前1037年),成王派召公、擊公營建東都。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平王廢鎬京,遷都洛邑,史稱東周。周敬王十年(公元前510年) ,改洛邑為成周,取意“周道始成”。
秦滅周是在周赧王五十九年(也就是公元前256年),洛邑屬秦國。秦莊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 秦封呂不韋為相國,以洛邑置洛陽縣,因地處洛水之陽而得名,為呂不韋封地。秦王政十一年(公元前236年),削呂不韋封地,洛陽縣劃入三川郡,為郡治。漢太祖二年(公元前205年)以三川郡,改置河南郡。漢太祖五年(公元前202年) 2月,劉邦于汜水稱帝,定都雒陽(由洛陽改),屬河南郡。5月,劉邦改都長安。劉秀建立東漢,定都雒陽。建武十五年(公元40年),改河南郡為河南尹,兼置司隸校尉,河南尹治雒陽縣。
我們來看看三國時期,魏黃初元年(公元220年) 曹丕建國號魏,把“雒陽”改為“洛陽”,定為都城。到了北魏太延二年(公元436年),置洛州,領(lǐng)郡六、縣十二,洛陽縣屬洛州。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魏孝文帝遷都洛陽,改洛州為司州。下面我們來看看隋唐兩朝,墮朝定都長安,恢復(fù)洛陽縣,以洛陽為陪都,稱東京。大業(yè)元年(公元605年),隋煬帝遷都洛陽,在東周王城以東,漢魏故城以西18里處,新建洛陽城。貞觀元年(公元627年),洛陽屬河南道。武則天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改為神都。
五代時期,洛陽為后梁、后唐、后晉三代短期國都,之后降為陪都。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人占據(jù)洛陽,初置德昌郡,以軍監(jiān)縣,洛陽、河南2縣均屬之。元朝洛陽縣屬河南行省。明朝洛陽縣屬河南布政使司河南道河南府,并于洛陽置河南衛(wèi)。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洛陽縣、市分置,均屬洛陽專區(qū)。1954年4月19日,洛陽市升格為河南省直轄市。1955年3月4日,洛陽縣建制撤銷,合計55個鄉(xiāng)鎮(zhèn)劃歸洛陽市管轄。1986年1月18日,撤銷洛陽地區(qū),將所轄的欒川、嵩縣、汝陽、宜陽、伊川、洛寧6縣劃歸洛陽市。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