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人# #美學(xué)#
華夏五千年,美人不勝舉……
我將從美學(xué)角度去抽絲剝繭,以歷史中的斷壁殘垣還原出這些美人當(dāng)年的神韻!
“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圣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shù)極高,地數(shù)極深,盤古極長,後乃有三皇?!?/p>
我們都知道古人稱的“三界”是指天地人三界,但“三皇五帝”這個概念是后世對上古先民們在征服大自然過程中,所做所為的各種傳說。
這種最早的豐富想象力,就是上古神話,也就是雜糅了各地民族傳說,所以我們把這個時候稱之為神話時代,即我們不知道這其中的人物是否真的存在。
華夏這個概念在洪荒時期是沒有的,是在上古時期出現(xiàn)的,我們要著重描繪的,也就是這個時代的美。
接下來就要輪到中國官方第一順位正統(tǒng)女神(沒有之一),也是三皇五帝中唯一一位女性大神。
古語云 “媧,古之神圣女,化育萬物者也。”
女媧又稱媧皇、女陰,史記女媧氏,是華夏民族人文先始,是福佑社稷之正神。
相傳女媧造人,一日中七十化變,以黃泥仿照自己摶土造人,創(chuàng)造人類社會并建立婚姻制度;因世間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補蒼天,斬鱉足以立四極,留下了女媧補天的神話傳說。女媧開世造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chuàng)世神和始母神。
那么女媧真的是人首蛇身嗎?
伏羲女媧圖中呈人首蛇身
人首蛇身,且不說不符合進化論,更是無法用現(xiàn)代科學(xué)解釋。
古人因為迷信,許多事情都喜歡神話,更別說身為三皇之一的伏羲、女媧,長相上的神話,就不可避免了。
現(xiàn)在的很多女媧畫像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單純的按照傳說里面的人首蛇身畫出,而另一種則是用漢服的裳遮住腿部,這也算一種藝術(shù)性的馬賽克吧。
不過我看到一個考古發(fā)現(xiàn)是:女媧是個諧音,媧可能是“蛙”,是一種母系社會的生殖崇拜,古人看到青蛙這種強烈的生殖能力便會聯(lián)想到自己的部落圖騰身上,這也算是另一種解釋吧。
神話是人類文明的遺傳基因,產(chǎn)生于茹毛飲血的洪荒時代,它包孕著民族文化的原始初象,彰顯了上古先民的生命精神、審美意識和理想寄予。比如女媧神話原型所體現(xiàn)出來的情感特征是中華民族最古老、最原始的女性經(jīng)驗認(rèn)識,現(xiàn)代的女性審美要求也和女媧有異曲同工之妙。
女媧是國產(chǎn)的,九天玄女是外來的,她就像個謎,讓人好奇。不過,在五行學(xué)說里,女媧若是土系,玄女便是金系。
玄:最早見于甲骨文。其本義是赤黑色,赤黑色顏色較為模糊,由此引申出深奧,玄妙等意思。“玄”為“懸”的古字,表示由繩懸掛,又引申出天空,幽遠(yuǎn)等意。
夏商周資料太少,不過在夏朝時期陰陽學(xué)說產(chǎn)生了,這是我國古代哲學(xué)的源流和基礎(chǔ)。唯物辯證法中的對立統(tǒng)一觀點,與陰陽學(xué)說相一致。陰陽學(xué)說原理廣泛應(yīng)用于社會生活的每個領(lǐng)域,人們在不知不覺中應(yīng)用。
在事物,女為陰,男為陽;在人性,女為陰柔,男為陽剛。這,應(yīng)當(dāng)是天經(jīng)地義,既合天理,又合人情的事。在我國古代女性審美觀的觀照下,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成為女子美的最高典范。
沉魚,說的是西施浣紗時,魚兒驚其美而自沉水底;
落雁,說的是昭君出塞,大雁驚其美而自空墜落;
閉月,說的是貂嬋拜月時,月兒驚其美而躲進云層;
羞花,說的是楊貴妃觀賞牡丹時,花兒驚其美而羞澀下垂。
乍看起來,好像突出夸耀的都是古代四大美人的外在之美。究其實,卻都無一不是內(nèi)在之美的外化。而內(nèi)在之美卻又全部濃縮在“嬌柔”二字上!道理再簡單不過:只有有了嬌柔之質(zhì),才會表現(xiàn)為嬌柔之態(tài)。否則,外表再靚,卻粗聲粗氣,粗率魯莽,粗枝大葉,無法想象到魚沉、雁落、月閉、花羞。
唐寅的四美圖
之所以女人是陰男人是陽,就是由于最偉大的女人彰顯的并不是外放的男性化硬朗,而是極致的女性內(nèi)在吸引。
嬌,女字旁,造物者自始就賦予其女性專利權(quán),且本身就含有柔的意思,義為柔嫩,美好、美麗可愛。嬌娃、嬌娘,古時用為美女的代稱;嬌媚、嬌嬈、嬌羞、嬌艷、嬌小玲瓏.....都是描摹女子的嫵媚、妖嬈、艷麗的神韻以及體態(tài);嬌喉、嬌語,也都專指女子曼妙的聲音。
柔,指的是嫩、始生、溫順。柔美、柔媚、柔曼,形容女子神態(tài);柔順、柔情,多指女子心性;柔嫩、柔色,常用于描繪女子體貌;柔聲、柔婉,亦為狀寫女子語音的溫存。而嬌柔兩字的碰撞,更是說女子的嬌媚溫柔,風(fēng)姿美好。
然而,事物是千變?nèi)f化的,人也是千變?nèi)f化的,女子自然也是風(fēng)韻、體態(tài)各異的。既然古代女子也不可能都如四大美人一樣,現(xiàn)代女子更不可能、不必要都像模特、美女、封面女郎,標(biāo)準(zhǔn)女郎一樣。
“環(huán)肥燕瘦”中的楊玉環(huán)與趙飛燕
即便在古代,也還有“環(huán)肥燕瘦”一語,說的是楊玉環(huán)豐腴而趙飛燕清瘦。但除了當(dāng)代女子審美觀的變化而外,她二人都能“各擅其美',使'短長肥瘦各有態(tài)',則是問題的關(guān)鍵所在。
正所謂“金無赤足,人無完人”。古代四大美人,也無一不存在缺陷:西施大腳,昭君削肩,貂嬋耳垂小,玉環(huán)有狐臭。可貴之處,在于她們都不是消極地避短,而是積極地補短:西施著長裙,昭君會墊肩,貂嬋戴大而重的耳環(huán),玉環(huán)則既用薰衣草薰服裝又常以香湯沐浴。
所以,讓你認(rèn)識自己,從而揚長——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補短——巧用妙用方技來彌補某些方面的不足,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地把你塑造成一個真正、完全意義上的嬌柔女子,便成為古典審美的最高追求。
所以學(xué)審美,第一在變化氣質(zhì)。
與四大美人相對應(yīng)的,便是四大妖姬了。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著名美人其實是妺喜,后世紅顏禍水的第一例證,夏之妺喜、商之妲己、周之褒姒、晉之驪姬。
這四個女人并稱為古代的四大妖姬。我們常說美人誤國,但那些史學(xué)家何嘗明白,君王也誤了美人的一生呢?
西施
一一羅隱
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家喻戶曉,而越國能夠滅吳國,也少不了三個女子的鼎力相助,其中一個,便是上文所說的西施,另外兩個,則是越女與鄭旦。
越女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一位俠女,根據(jù)史料記載,在越王勾踐滅吳時,越女協(xié)助越王,挺身而出,教導(dǎo)越國將士獨門劍術(shù)。越女劍術(shù)了得,越王也非常贊嘆,道:“當(dāng)世莫勝越女之劍”。
而鄭旦精通舞技,容貌堪比西施,與西施有“浣紗雙姝”之稱。鄭旦是歷史上與西施齊名且同樣具有愛國情懷的剛烈女子,與西施同處于春秋時期。
鄭旦好劍,性格剛烈,故不如西施討喜。
墨子曰:“吳起之裂,其功也;西施之沈,其美也。自古至今,以女色亡國者,世皆罪于女,惟西子例外”。
那么西施到底有多美呢?
有人說,古代的這四大美人分別代表了四朵花,貂蟬是月季,王昭君是菊花,楊玉環(huán)是牡丹,而西施則是荷花,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西施不同于前三者,她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存在,而且西施自小在浣溪沙邊長大,可以說是出自江南水鄉(xiāng),這個地方養(yǎng)育出來的女子又怎么可能不美呢?
能代表華夏民族的審美,非常符合標(biāo)準(zhǔn)的傳統(tǒng)美女。
想想中國古代一些通俗文學(xué)里,例如三言二拍之類,女主角出場時什么“眉似柳葉眼如秋波……芙蓉照水鬢挽烏云……真得個賽過漢宮飛燕吳國西施”這種沒有個人特點的鋪墊,最適合腦補的還是畫像。
這些描寫寫得太籠統(tǒng)了,完全就只能靠意境去想,不過轉(zhuǎn)念一想,這本身就是一種留白。是的,從效果出發(fā)卻不讓你看見,達到了對美人的最大想象。如果有一千人,就會想象出一千個不同的美。
正如預(yù)料之中,不管是什么時候,影視劇出來后,人們對女主惡評如潮。其實換了誰上都一樣,并非是女主角不夠美,她只是輸給了想象力。
所以我們看看影視劇中的表現(xiàn)如何處理?接下來說的一切女演員僅針對這個扮相,不針對演員。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
83年版《西施》(目前資料已經(jīng)失傳)
扮演者——董智芝
早于蔣勤勤版的“最美西施”,大陸媒體當(dāng)年盛贊其“雋永典雅、清麗莊重”。
董智芝飾演的西施
董智芝可以說是西施本人了,像是穿越過來的一樣。
熒屏上的董智芝不論是出演艷傾吳宮的絕世佳人,還是長劍在手的武林俠女,或者是唐宮中身世堪憐、命運難主的宮女,除了秀麗的容顏讓觀眾印象深刻,她或裊裊婷婷或英姿颯爽的身姿,一樣讓觀者沉醉。
董智芝現(xiàn)代裝,古典韻味十足,就像書上寫的:臉若銀盤,眉目如畫,瓊鼻櫻唇,氣質(zhì)端莊又多情。
董智芝是真的有股頸,蔣勤勤之所以冷清都來源于鼻子,蔣勤勤感覺太虛而夢幻,而且鼻子太薄導(dǎo)致了她可能只適合演一些苦情的角色。并且你可以去看她所有的角色都是這個套路,那版的畫面也是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蔣勤勤才是真的有點兒苦,西施浣紗也不能天天穿個紗。
蔣勤勤飾演的西施
客觀地說,蔣勤勤最水靈,簡直就像古代穿越過來的,一顰一笑眼波流轉(zhuǎn)間說不盡的韻味,這顏真能打!
所以楊潔和瓊瑤當(dāng)時都特別喜歡蔣勤勤,瓊瑤還為她取名叫“水靈”。
西施絕對是古典美基礎(chǔ)上的清純+驚艷感,帶一絲溫柔嬌弱,眼睛絕美嫩顏型。蔣勤勤很美很純,但大氣多了一點點,不太有江南女子的那個嬌弱味兒。
即“蔣勤勤的西施勝在靈動”,董智芝的西施在我看來,則更符合“捧心西子”的美譽。蛾眉臻首、輕愁在眸,眉目之間的婉約、含蓄、哀傷,無一不是那個“身在吳宮,心念越國”的千古麗人。
五官一圓一尖,臉型一方一圓,而白衫的則是顏佳(反正應(yīng)該不是董智芝),好像也演過西施,反正看著好美,而且很有情緒感。搜董智芝時候會出現(xiàn)這張圖,感覺氣度更華貴些,鼻子更挺些吧。
顏佳飾演的西施
春秋戰(zhàn)國完全是一部男人戲,美人少的很,所以開扒秦朝。
其實《羋月傳》讓大家知道了宣太后,就是秦始皇的高祖母,絕對不是祖母,大家記住了。
孫儷和寧靜都有飾演過,大家可以看一下效果。
孫儷飾演的宣太后
寧靜飾演的宣太后
秦朝崇尚黑紅兩色,《漢書·律歷志》中曾有這樣的記載:“今秦變周,水德之時。昔文公出獵,獲黑龍。此其水德之瑞。”
在當(dāng)時的秦朝社會中,上至天子貴族,下至平民百姓,無不以黑色作為崇拜的顏色,通過很多秦朝時期的文物及歷史資料的記載就可以看出,在秦朝社會中,凡是使用黑色作制成的器具、服飾,都是當(dāng)時社會中受歡迎的對象,如果說能夠以黑色作為日常用色的話,也代表著個人在社會中有著比較高的地位。
通過顏色來劃分朝代的行為主要源于“五德”倫理學(xué)。五德是中國先秦時期在倫理學(xué)方面關(guān)于德性的概念,陰陽學(xué)認(rèn)為土、木、金、火、水為五行之德,戰(zhàn)國時期陰陽家鄒衍認(rèn)為王朝在五德的影響下得以周而復(fù)始的興衰更替,故不同的朝代輔以不同顏色的五德可以代表不同的社會特征。
歷史上,春秋戰(zhàn)國就是這么一個開放的時代。而這些與王侯將相有關(guān)的女人,其實都是一樣的犧牲品。
但寧靜在里面飾演的趙姬卻契合那個時代,這就是觀眾心里的感受,尤其是寧靜自帶的嬌蠻之美讓人過目難忘。
在早期,無論中國還是外國,最早的藝術(shù)品都是平面化的,這個跟生活認(rèn)知有關(guān),人生活在三維世界,但在剛出生時,一般都會以為自己的世界是二維的,平面的。當(dāng)時的藝術(shù)家在做任何的藝術(shù)作品時,無論是制造塑像、繪畫,通通都是二維平面化的。那么這樣一來,天然的骨頭就被弱化了,不是說古人不知道自已有骨頭,而是因為藝術(shù)作品不需要這個,所以就人為的去除了。
在古典美學(xué)上面,美人尖、丹鳳眼、櫻桃小口這些五官美通通都?xì)w為線條感上面。一定程度上面是因為黃種人平緩,白種人立體,所以大家選擇了截然不同的方向。這也是后續(xù)我們和西方美學(xué)的差異性。
漢朝的時候,開始流行鳳眼之美。
關(guān)于虞姬的資料實在太少,后世無論怎么演,其實都沒法滿足,但以花喻美人最早的出處應(yīng)該是這里吧。
西楚霸王和虞姬的故事還是很蕩氣回腸的,尤其是四面楚歌、虞姬自刎的情節(jié),這種悲壯的情節(jié)是很打動人的,不過大多影視劇都把這一對的重點放在了言情方向上,導(dǎo)致虞姬表現(xiàn)各異,但又不像其她女角色有“標(biāo)簽”,比如妲己的妖媚,嫦娥、小龍女的仙,武則天的霸氣等。
從小看到大,幾乎沒有哪一版的項羽、虞姬能直抵心靈,覺得有點遺憾。因此感覺看那些人的扮演就像純欣賞美女,沒有虞姬的代入感。
王昭君
一一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網(wǎng)友應(yīng)該都知道王昭君,她是四大美人之一,為了國家的安寧去遙遠(yuǎn)的邊疆和親,出使邊疆的時候路過的大雁看到了她的美貌,過于驚艷從空中跌落。
而比起西施、貂蟬、楊玉環(huán),王昭君貌似自己把握了自己的命運——她主動選擇踏上了和親之路,但事實又真的如此嗎?
我們先來看真正的史書記載簿,就會發(fā)現(xiàn)根本沒有那么多亂七八糟的東西,那么諸如昭君出塞,昭君落雁是否又真的存在呢?
實際上這個還是后世文人的鍋,他們寫的是王昭君嗎?他們傳達的是王昭君的美貌嗎?
都不是,他們是在寫自己懷才不遇,自己就像那國色天香的無雙美人,奈何皇帝不欣賞,見真章之后便心悅誠服,是不是頗具現(xiàn)代爽文的套路。
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南匈奴首領(lǐng)呼韓邪單于入京朝見,請求作為漢朝的女婿,漢元帝挑選了宮女王昭君賜之。昭君告別,卻不了這一別,竟是永遠(yuǎn)。
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的代稱。
昭君便是如此,她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不惜獻出自我,去維系著國家的安危。
出塞的風(fēng)光背后,是她無法抗?fàn)幍拿\,是飛舞狂沙里的血與淚。她把自己交付于國,而時代卻贈予她的命運于無情。
此乃87年,由內(nèi)陸單位組織,黃虹扮演。
黃虹飾演王昭君
演員本身的古典韻味是最貼近那個時代的,既端莊又嫵媚。昭君去邊塞,氣度不能苦,要帶去漢女之美。
艾莉的扮演者李彩樺和楊冪都曾經(jīng)演過,頗有些讓人無法選擇的感覺。大概是因為對王昭君的具體樣貌實在沒有一個確切的描述,所以這兩版我覺得都挺好的,個人喜好問題。
兩國和親的人給她送行,溜肩上有皮草,披個斗篷都美,正是披個斗篷遮住了肩膀,將落不落,引人遐想。
楊冪和李彩樺都曾飾演過王昭君
李彩樺飾演的王昭君
楊冪飾演的王昭君
長門事,準(zhǔn)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
君莫舞,君不見、玉環(huán)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辛棄疾《摸魚兒》
又因為趙飛燕的無雙美貌,世人便時常以燕瘦形容體態(tài)輕盈瘦弱的美女,那么趙飛燕究竟有多美呢?
2008年《母儀天下》劇中出現(xiàn)兩代“趙合德”,1996年電視劇《漢宮飛燕》中,袁立就飾演了趙合德這一角色而被大家熟記,如今郭珍霓重新挑戰(zhàn)這一角色,而又是和袁立在同一部戲中。郭珍霓表示和袁立有很多正面交鋒,共同商量設(shè)計戲份。
趙明明飾演的趙飛燕
個人覺得《漢宮飛燕》更加還原真實的歷史,那個年代特有的舊時濾鏡,也成全了這種古色古香的歷史厚重感,所以此處僅用一段古典詩詞來形容,以作搭配 。
駐馬聽·舞
白樸【元】
鳳髻蟠空,裊娜腰肢溫更柔。
輕移蓮步,漢宮飛燕舊風(fēng)流。
謾催鼓品梁州,鷓鴣飛起春羅袖。
錦纏頭,劉郎錯認(rèn)風(fēng)前柳。
雖然趙飛燕確實是妖妃,但如果妝容看上去就很壞恐怕也做不了妃。一般人認(rèn)為妖妃就是把勾引人三個字寫在臉上,這簡直大錯特錯。
迷倒一般人是夠了,但是讓一代帝王神魂顛倒,還得趙明明這樣不但絕色,而且氣質(zhì)柔弱無害,楚楚動人,讓你根本看不出她哪里在勾引,就自動拜倒在她裙下,那才是有說服力呢!
我好像終于明白為啥覺得過去的古裝美人有古韻了,主要是身段特別古典,以前拍戲前導(dǎo)演都有專門訓(xùn)練大家的儀態(tài),趙明明為了這戲?qū)iT瘦到了80斤呢。
趙明明飾演的趙飛燕和袁立飾演的趙合德
趙明明
《漢宮飛燕》在劇里的扮相更有古典美,看起來就像真的古代美人,佟麗婭雖然也美但是一看到就覺得是影樓風(fēng)?,那個服飾妝容太過妖艷,要知道趙飛燕可是漢朝的,服裝顏色飽和度過高很容易讓人有影樓風(fēng)的感覺。
總之新劇跟八九十年代的老古裝劇的用心程度天差地別,古代的顏料技術(shù)尚且有限,根本染不出來如此高飽和度的顏色,但是這也并不代表低飽和度就一定高端,只是現(xiàn)在的科技讓我們更容易獲得高飽和度的衣服,我們就覺得低飽和度更貴了。
佟麗婭飾演的趙飛燕
當(dāng)然!佟麗婭和郭珍霓并非完全沒有優(yōu)勢,前者擁有掌上舞,后者則擁有媚骨天成。
再刷一張!完美的佟麗婭是禍國殃民的。
三國,是東漢末期與西晉初期之間的歷史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時期。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有詞贊之曰:“原是昭陽宮里人,驚鴻宛轉(zhuǎn)掌中身,只疑飛過洞庭春。按徹梁州蓮步穩(wěn),好花風(fēng)裊一枝新,畫堂香暖不勝春。”又詩曰:“紅牙摧拍燕飛忙,一片行云到畫堂。眉黛促成游子恨,臉容初斷故人腸。榆錢不買千金笑,柳帶何須百寶妝。舞罷隔簾偷目送,不知誰是楚襄王。”
貂蟬
大眾對其印象都是刁蠻為主,但主要被提出來的氣質(zhì)是眉眼皆挑,嘴唇豐潤小巧。
陳紅的貂蟬,簡直無人能敵,刁蠻之中有夾雜著一絲嬌俏、大氣,最貼原版貂蟬。陳紅后來又接了一部貂蟬,原因就是因為那個導(dǎo)演認(rèn)為除了陳紅,沒人能演。
陳紅飾演的貂蟬
最早而且最著名的關(guān)于二喬的描述,當(dāng)推唐代詩人杜牧那首膾炙人口的《赤壁》詩: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rèn)前朝。
東風(fēng)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江南有二喬,河北甄宓俏”,三國時期最著名的美女有三名,大、小喬和甄洛。二喬到底有多美呢,史書所載極為吝嗇?!度龂尽氛f“皆國色也”,《江表傳》說“貌流離”(光彩煥發(fā))。
二喬的父親喬公,本在漢獻帝的手下做官,當(dāng)時的漢朝早已名存實亡。喪妻后的喬公辭官歸鄉(xiāng),帶著大小喬隱居于安徽皖城。建安四年,東吳的孫策和周瑜帶著軍隊攻下皖城。江東二喬的美名早已是家喻戶曉,孫策和周瑜二人在打了勝仗之后,雙雙抱得美人歸。孫策娶了大喬,周瑜娶了小喬。
何晴在《三國演義》中飾演小喬
洛神——中國神話中的洛水女神。洛神即宓妃,是中國先秦神話中,司掌洛河的地方水神。
在中古時期洛神形象得以豐富和發(fā)展,逐漸變身為世俗的美人,成為男性文人寄托情感的對象。在曹植人神相戀的千古名篇《洛神賦》中,洛神被作為理想美神的化身,洛神賦也奠定了傳統(tǒng)東方美學(xué)的基礎(chǔ)。
女性屬陰,男性屬陽,洛神則是至陰至柔之美,水系的神女,洛神要美得像東方女子的頂峰!水中美人就像洛神,流暢之物,彌散之物,是現(xiàn)實世界的倒影之美。
從歷史的記錄看,所謂的洛神原型,有人認(rèn)為是甄宓,魏文帝曹丕的妃子,魏明帝曹叡的母親。她原來是袁紹的兒媳婦,冀州城破,就被曹丕看上了。
甄宓的結(jié)局在三國中是最凄涼的,賢惠美麗的她,卻被曹丕賜死,是夫君無情,還是造化弄人,她也許一直不懂,是什么讓他一定要如此對她。
她宛若夜明珠,奈何他卻閉眼不看,這一生明珠蒙塵,則是她的悲劇。
甄宓本就才貌俱佳,風(fēng)華絕代,自是當(dāng)?shù)闷稹堵迳褓x》中的女神形象。無論生前有過怎樣的哀怨傳奇,在文學(xué)藝術(shù)作品中,她早已化作“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的洛水之神,皎若朝霞,灼若芙藻,美麗無敵,千古流傳。
我們目前看到的中國畫,有據(jù)可考的中國畫,最早出現(xiàn)姓名的記載是在三國時期,到了魏晉南北朝,民族大融合,西方藝術(shù)傳入我國,促進了繪畫和雕塑的發(fā)展,而后到了南北朝后期,就出現(xiàn)了張僧繇、顧愷之等一批有史記載的畫家。
目前我們看到的顧愷之等人的繪畫其實都是北宋時期的摹本。宋代距離東晉大約五百來年,宋代到現(xiàn)在又有一千年,但是鑒于宋代繪畫的高度發(fā)達,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幅畫很好的還原了顧愷之《洛神賦圖》的基本原貌。
顧愷之的《洛神賦圖》
顧愷之的繪畫,線條流暢,神形兼?zhèn)渲惖膬?yōu)點這里就不再贅述了。
曹植的《洛神賦》是中國古典仙女巔峰了,可以比作西方世界的維納斯,人類最開始的時候都是覺得人神有別,但后來的藝術(shù)作品逐漸把女神變?yōu)榕?,這也足以說明性的覺醒,這是全人類都有的共識。
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行,宗教畫占據(jù)了主要地位,統(tǒng)治階級為了讓自己與大量的漢人同化,共同信仰佛教,也因此這時候的人物畫,線條優(yōu)美,重在傳神,風(fēng)格偏向于半佛半仙。
魏晉南北朝為始,只刻畫兩種女子,古代賢婦和神話傳說中的仙女等,洛神面型橢圓,眉目清秀,體態(tài)纖麗淑婉,輕盈修長,仕女代表很多,但只有這版最仙女。
林青霞在《蜀山仙俠傳》片場曾被捕捉過一張高糊照片??傆X得有些眼熟,后來看了敦煌壁畫神女故而大悟,若說王祖賢是妖仙難辨,林青霞便是半佛半仙。
愈是糊得看不清,愈是“髻髯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fēng)之回雪?!?/p>
最絕的當(dāng)屬她的中性氣質(zhì),媚骨天成又凌厲威嚴(yán)。有人評價:性別在某種美之間,在絕對的青春之前,往往束手無策,自動地失去了界限。林青霞一個人,占盡了美貌詞典數(shù)不清的話語。
唐代作為封建社會最為輝煌的時代,也是仕女畫的繁榮興盛階段。畫家們以積極入世的行樂觀密切地關(guān)注于豐富多彩的現(xiàn)實社會,尤其熱衷于表現(xiàn)貴族婦女閑逸的生活方式,單調(diào)而悠閑的生活情調(diào)。張萱、周昉是這一時期著名的仕女畫家。周昉筆下的《簪花仕女圖》、《揮扇仕女圖》代表了唐代宮苑仕女畫在形神兼?zhèn)浞矫嫠〉玫慕艹龀删?。畫家在造型上注重寫實求真,女子臉型圓潤飽滿,體態(tài)豐腴健壯,氣質(zhì)雍容高貴,展示出大唐盛世下皇家女性的華貴之美。
這種美以具有強烈的時代感,迎合了中晚唐時期大官僚貴族們的審美意趣,而備受矚目,并成為唐代仕女畫的主要藝術(shù)特征。繼唐代之后的五代是個政權(quán)交替頻繁的時代,畫家們在仕女畫的創(chuàng)作上,既繼承了唐代的傳統(tǒng)又有所變革。
如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筆下的女伎與唐代的仕女相比,最顯著的變化是,歌伎豐腴的肌膚因缺少唐代宮女臃懶的體態(tài),而更具健康之美。阮郜《閬苑女仙圖》中仙女們修長的身材更是越出了唐代仕女豐滿肥胖的造型程式,一改唐代即使畫仙女,也始注重表現(xiàn)女性身段線條的曲線美及嬌媚之姿。
唐代盛勢喜歡圓潤豐滿的方圓形臉,但也有的人認(rèn)為太胖,稱這種額部窄,下巴大的臉型為秤砣臉或冬瓜臉。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還有一個變形問題,有時為了加強人物的思想深度,對原來沒計的形象已不滿足,必須加以剪裁和夸張,以達到人物所要求的典型性格和典型形象,所以中國繪畫的形似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傳統(tǒng)畫家從來就提倡“以形寫神,形神兼?zhèn)洹?,這是歷代畫家總結(jié)出來的經(jīng)驗,值得后人借鑒。
《長恨歌》
白居易【唐】
天生麗質(zhì)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cè),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海派畫家劉匯茗的《貴妃回眸圖》
《清平調(diào)》
李白【唐】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fēng)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西施之沉魚落雁,昭君之國色天香,
貂蟬之閉月羞花,玉環(huán)之傾國傾城。
《妖貓傳》中的楊貴妃
很多人覺得漢朝流行瘦美女,唐朝流行胖美女,這是不對的。
實際上只有特別美的情況下,然后人們會根據(jù)她們的身形區(qū)分出她是美在何處?但實際上,這是一種很淺薄的想法,因為人家首先是美,然后不管是胖起來,還是瘦起來,才好看不是嗎?
女性性張力比男性要早萌芽很多年,中外封建王朝時期就有苗頭,但是受局限于文化思想的限制。這時候的女性張力大多停留在對如花美貌的意淫和朦朧曲線的幻想,像《席上有贈》的曲里唱的那樣“芙蓉面、楊柳腰,無物比妖嬈”。
在上世紀(jì)那個時代,本身那個時候的人喜歡珠圓玉潤的美女,所以也不介意她們臉大,大白臉襯托著濃墨重彩的五官,反而顯得艷光四射。
所以80年代那時候流行的“毛戈平妝”更注重描眉畫眼,而不重視修輪廓,把中式工筆畫的絕技巧妙地運用到化妝上面,突出漢族美女的優(yōu)勢。反正你怎么著都不可能有立體輪廓,那你干脆就把臉當(dāng)作一張白紙,在上面匠心獨運地進行勾勒,反而成就了芳名遠(yuǎn)播的畫中仙。
同時期臺灣的“瓊瑤妝”也是同樣的道理。
楊玉環(huán)其實是非常有文藝才能的,而且沒什么政治野心,也不懂君王之恩是雙刃劍,最后還是很慘兮兮的被勒死在了馬嵬坡。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其中的羞花就是指楊玉環(huán),傳說她去賞花,美貌讓花朵都羞的低下了頭,因此楊玉環(huán)也被叫做羞花娘娘。
論美貌和舞蹈功底周潔要勝過林芳兵,但是論和角色的契合度確實是林芳兵最經(jīng)典。
都知道,唐朝以豐腴為美,楊貴妃則是凝脂胭華。林芳兵當(dāng)年為了能更加貼近楊貴妃這個角色,一口氣增重三十斤,這也是現(xiàn)在很多明星做不到的。
正是因為林芳兵的敬業(yè),所以我們才看到了最接近歷史記載的雍容華貴的楊貴妃,林芳兵版本的楊貴妃也被稱為是最美的楊貴妃。
1990年,25歲的林芳兵扮演的楊貴妃可以說是真正的膚如凝脂、 臉如滿月。
林芳兵在《唐明皇》中飾演的楊玉環(huán)
楊玉環(huán)其實是個身高一米六左右,體重高達140斤的胖姑娘。拋開詩句和電視里塑造以及美化過的形象,也一度讓人懷疑,這樣的楊玉環(huán)真的能讓唐明皇重色傾國嗎?
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有人看過91版《唐明皇》中,由林芳兵主演的楊玉環(huán)。在拍攝《唐明皇》時,讓林芳兵頗為苦惱的是,自己不夠胖。林芳兵曾一度在照鏡子時,看到自己鮮明的鎖骨而失聲痛哭,因為她覺得楊貴妃這個角色要砸在自己手上了。
這對于在表演上一向嚴(yán)苛的林芳兵來說,簡直是致命的錯誤,于是林芳兵決定增肥。增肥過程中,林芳兵曾創(chuàng)下一次性吃進14個包子的記錄,后來嫌速度太慢,林芳兵經(jīng)常半夜睡眼迷蒙起床吃東西。
膀肥腰圓,下頜有肉怎樣,還不是一樣顛倒眾生。嫵媚有度,嬌憨過人。任誰是唐明皇,都不免動心。
就這個角色而言,我個人會更偏向于林芳兵。千嬌百媚,扶風(fēng)若柳,真是嬌美得不可方物。
林芳兵嬌憨氣更足些,更像一個單純養(yǎng)在深閨出成長的少女,突然被卷入了糊里糊涂的命運,無力的反抗,默默的接受,像個漂亮的寵物。
導(dǎo)演讓林芳兵演楊貴妃最真實的樣子一一嬌憨,就看這個是非常難把握嬌和憨之間的比例的,演的太過就是野蠻,過于輕,又容易顯蠢。
所以林芳兵傻白甜的恰到好處,人見人愛,花見花開。
周潔,這版給我的帶來的最大敗筆可能就是鼻子。
周潔在《楊貴妃》中飾演的楊玉環(huán)
當(dāng)然周杰老師有她最大的優(yōu)勢,她是專業(yè)舞蹈藝術(shù)家,《霓裳羽衣舞》除了她跳的那版,林芳兵那我都不認(rèn)。
同時,周杰老師的眼窩處,也就是上眼瞼處有一道凹陷,或者說用空隙形容更恰當(dāng)一些,這導(dǎo)致了給人一種比較悲慘的感覺,因為眼睛是下垂的時候就會給人一種比較薄命的感覺。暗暗契合了楊貴妃的命運。
周杰美艷富麗,但缺少一點侍女扶起嬌無力的柔。她沒有很好的把楊貴妃的那種需要細(xì)心呵護的嬌媚感演出來。
她本人是國家一級舞蹈演員,和楊麗萍齊名的舞蹈大師,楊麗萍擅長民族舞,而她擅長的是古典舞。她在電影中展現(xiàn)了楊貴妃最美的舞蹈“霓裳羽衣舞”,舞姿曼妙,扮相也相當(dāng)驚艷,稱得上鼻膩鵝脂,傾世容顏。
而除了《楊貴妃》中的霓裳羽衣舞,《唐明皇》中的綠腰舞、折袖舞、胡旋舞,也是周潔親自完成的,成為難以復(fù)制的經(jīng)典,也讓觀眾充分領(lǐng)略了大唐盛世。
周杰艷如玫瑰,燦若明霞,看起來就像玫瑰,有刺兒,帶鋒芒。感覺并不弱小,讓她演皇后也不為過。
林芳兵像是一朵慵懶的牡丹,渾身都有掩飾不住的嬌憨柔弱的感覺,她又夾雜了一些天真和無辜感。
電視劇比電影時間更長,而且也不拖沓,林芳兵有了更好的時間去塑造角色,更有那種悲劇的傾國傾城之美。
《大唐芙蓉園》里的范冰冰,美則美矣。也不算出戲,單獨來看是不錯的,但和前面兩位一比,這個面相就是個妖妃寵妾呀!
范冰冰飾演的楊玉環(huán)
范冰冰六年之后的雷劇《王朝的女人》來了。
唐朝確實是華麗清新并存的,但你能不能不要那么割裂?《大唐芙蓉園》的裝置還挺華麗的,這次怎么就這么“清新脫俗”?
《王朝的女人》中范冰冰再次飾演楊玉環(huán)
還有“馬震”,把楊貴妃演繹成肉蒲團了嗎……
另外殷桃相貌甜美青春靚麗,身材也非常好,扮相也非常美麗,除了周潔下來就最喜歡殷桃。因為她有股少女的甜俏味兒,雖然在現(xiàn)代被認(rèn)為是少婦氣質(zhì)了。
殷桃也曾飾演過楊玉環(huán)
不論是練習(xí)行氣術(shù)、翩然舞蹈而身姿纖細(xì)的趙飛燕,還是富態(tài)安康的貴婦們,她們都是順應(yīng)天時、天性,并沒有為了達到畸形審美而和身體對抗,人們崇尚的是自然的美,不似唐人喜豐肥、宋人貴病弱、明人重愚貞,一切都還處在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狀態(tài)。
唐朝人生活好了,所以喜歡豐滿的女人身材,
大宋慫蛋送老婆,所以喜歡那種嬌柔病弱的,
明清更加愚昧無知,于是成天扯貞潔烈婦的。
感謝觀看本期文章,期待下次與你再次探討中國美學(xué)知識。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