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近代史是一部充滿了血與淚的屈辱史,為了實現(xiàn)民族獨立以及國家統(tǒng)一,無數(shù)的英雄人物涌現(xiàn)出來,同樣給中華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成分,就比如長征精神。紅軍可以順利長征北上,跟飛奪瀘定橋這一關鍵戰(zhàn)役是離不開的。瀘定橋是一座懸掛式鐵索橋,由13根鐵索組成,所以它也被叫做鐵索橋。其處在四川省瀘定縣,是險峻的川藏地區(qū)重要的交通橋梁之一。中國工農(nóng)紅軍當時的目的便是占領瀘定橋。
紅軍那時候處于國民黨的包圍圈當中,毛澤東等人計劃率領紅軍北上,一則是為了能夠保存有生力量,另一個原因便是為了開戰(zhàn)抗日活動。而瀘定橋是十分重要的交通道路,對于我軍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紅四團軍在得到了任務以后,在天下大雨的情況下,在崎嶇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進,晝夜疾行240里,于一九三五年五月二十九日凌晨六時按時抵達瀘定橋西岸。第2連連長以及22名突擊隊員順著槍林彈雨以及火墻密布的鐵索踩著鐵鏈奪下橋頭,最終跟東岸部隊合圍占領了瀘定橋。
在這場戰(zhàn)役中,紅軍勇士不畏天險、英勇戰(zhàn)斗的故事至今為人傳頌。事實上,當時為了阻止紅軍過橋,駐守在瀘定橋的川軍隊伍把橋上的木板拆除了,并沒有炸橋弄斷鐵鏈。那么,這是為什么呢?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十分形象地描述了那里的地形。瀘定橋是當?shù)孛癖姵鲂械闹匾煌ǖ缆?,要是貿(mào)然將之炸毀,一定會令那里的交通情況出現(xiàn)惡化。那么,處在這里的川軍又怎么跟外界保持聯(lián)通?后續(xù)的物資運送又該如何解決?而且,大渡河是天線,想要重修橋梁的話就得耗費龐大的時間以及人力物力財力。真炸了的話會引起部下以及民眾的不滿,那時候軍閥混戰(zhàn),各路“山大王”都只想要保全自己的力量,川軍同樣如此。在一番權衡以后,劉文輝最終還是決定只把橋上的木板拆除了。
另外,即便劉文輝當時真的想要炸橋,那也沒有充足的時間令其行動。他們本就是倉促之間被派去駐守瀘定橋的,在劉文輝等人的計劃里面,他們將會有足夠的時間將橋板拆除并修建防御工事,完全沒有想到紅軍真的有能力以及勇氣來奪取這座橋梁。
日夜兼程抵達的紅軍將川軍打了一個措手不及,更讓川軍沒有想到的是紅軍竟然可以不顧危險攀著鐵索過橋,這邊還在拆木板呢,紅軍已經(jīng)抵達對岸。面對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英勇的紅軍戰(zhàn)士,守橋的川軍可謂是一觸即潰。所以這時候想要炸橋已經(jīng)來不及了。
其實根據(jù)蔣介石下達的命令,川軍應該第一時間把瀘定橋炸毀。不過那時候國民黨內部不和,盡管蔣介石是劉文輝的頂頭上司,不過其跟蔣介石并不是完全一條心的,他也擔心自己的實力會被蔣介石削弱。把瀘定橋炸毀的行為,不管怎么看對川軍的損失都會很大,所以劉文輝最終沒有選擇炸橋。
紅軍贏得飛奪瀘定橋的勝利,跟戰(zhàn)士們的勇氣、毅力、團結還有必勝的決心都有很大的關系,而對手就跟一盤散沙一般,必然無法阻擋紅軍的長征路。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