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祛濕劑/利水滲濕/豬苓湯與五苓散的比較
前面我們討論到豬苓湯,討論到豬苓湯的主治證候的病機分析和方義分析,以及豬苓湯的配伍特點,下面我們把豬苓湯和五苓散,從病機到配伍上進行一個比較。
五苓散證
* 病機
前面講到了五苓散是屬于外邪入里,循經傳腑,這個腑是膀胱,所以外邪入里,循經傳腑影響了膀胱的氣化,導致關門開合不利,所以,以小便不利為主癥,同時它伴隨有水逆證,所以是蓄水證,加水逆證。
* 證候
@ 蓄水證表現在由于水液不化不能布散,口干渴欲飲水,但是水入即吐。
@ 這個水逆呢,還有臍下動悸,造成頭眩心悸,也可以咳嗽。
* 病位
所以五苓散證主要是病位在膀胱。
* 病因
@ 五苓散正既有外邪入里,影響膀胱氣化的一個層面,
@ 又有內因當中,脾的運化不足,陽不化氣,有這個基礎。
* 治法
(利水滲濕,溫陽化氣。)
* 用藥
@ 以利水滲濕的澤瀉、豬苓、茯苓,
@ 和健脾、溫陽化氣的白術、桂枝相合,
這就成為一個利水滲濕,溫陽化氣的,溫陽健脾,一張治療蓄水證的名方。
--------------------------------------------------
豬苓湯和五苓散,有很多共同地方,從《傷寒論》角度來看,豬苓湯證
*病機
它是指外邪入里化熱,傳入下焦,引起水蓄下焦,水熱互結。
* 證候
@ 小便不利,
@ 然后由于熱象明顯,可以造成水氣上逆,熱擾心神,熱傷陰液這些變化,所以它可以有心煩、失眠、咳嗽,嘔吐這些相應的表現。
@ 又加上熱比五苓散證重(發(fā)熱不惡寒),比較突出,所以傷陰明顯(口渴欲飲)。
* 病位
@ 從病機比較來看,雖然病位都涉及到膀胱,
@ 但豬苓湯它涉及陽明胃,它實際水熱互結,在里影響到膀胱、胃這兩個病位,所以涉及到胃。
* 治法
因此在治法上,豬苓湯就是利水滲濕,和養(yǎng)陰清熱相結合,所以它的功效,就是利水清熱,養(yǎng)陰。
* 那用藥呢,
@ 同樣用了澤瀉、豬苓、茯苓,三個藥來利水滲濕,
@ 但是相應的配伍了滑石和阿膠,
配滑石增強全方的利水滲濕作用,配阿膠呢,考慮到陰傷,考慮到一定程度的傷陰。
阿膠在這個方里的配伍我們現代的研究發(fā)現,它有促進其它幾味藥的成分吸收的作用,當然古代不一定認識到這一點了,但實踐當中的效果呢,恰恰從后來的我們現代實驗相吻合。
(這段話從后面移過來的)
上面我們討論了這個豬苓湯和五苓散的比較。
從這兩個方的比較可以看出來,五個藥當中三個都一樣,那兩個次要藥物稍作變化,整個方從病位、從疾病的性質、特點、主治都產生了明顯的變化,這是從中可以領悟這個在共性病基礎上,兼癥差別,怎么通過這種配伍來適應病情變化。
筆記者附表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