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下鎮(zhèn)汪宅村:嚴氏為嚴子陵后裔
嶺下鎮(zhèn)汪宅村人原本姓汪,嘉靖年間,汪氏家族由盛轉衰,最后家族中只剩女子一脈。當時,嚴子陵第五十六代孫嚴鐘,號運聞,從車客入贅至汪宅村,自此嚴氏一族在汪家發(fā)家,繁衍生息,至今已有四百余年的歷史。
始祖嚴鐘的才能美德傳承后代,歷代子孫信奉“勤儉持家,吃苦耐勞,用于奮斗”的優(yōu)良家風,在汪宅村扎根生活。村中華麗輝煌的嚴氏“百鳥廳”萬年留存,始祖贈糧救災的美德代代相傳,耕讀家風、以商促農成為了嚴氏人民的傳家寶。
汪宅嚴氏宗祠,原位于村西笈山腳下,坐北朝南,占地580平方米。嚴氏宗祠建于明朝天聰五年(1644年)。祠堂分為門廳、正廳(正倫堂)、后廳、三進,縱深57.5米,各進之間設有天井。進門廳,建有宇臺(戲臺),臺頂天花板藻井造型類似清代民間的帽。嚴氏宗祠歷經上百年歲月變遷,見證這片土地的風風雨雨,依然陪伴著現(xiàn)在的汪宅人。其中正廳和后廳在康熙13年(1674)進行重建,在原先的基礎上進行提升改造,因此部分建筑具有較強的清代建筑特色。
始祖嚴光:(前39年—41年),又名遵,字子陵。漢族,會稽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市)人 。東漢著名隱士。嚴光少有高名,與東漢光武帝劉秀同學,亦為好友。其后他積極幫助劉秀起兵。事成后歸隱著述,設館授徒。劉秀即位后,多次延聘嚴光,但他隱姓埋名,退居富春山。后卒于家,享年八十歲,葬于富春山。嚴子陵這種不慕富貴,不圖名利的思想品格,一直受到后世的稱譽。范仲淹撰《嚴先生祠堂記》,有“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贊語,使嚴光以高風亮節(jié)聞名天下。
嚴氏家規(guī)家訓:
墾殖拓荒,固本農桑,振剛立紀詩為止。
聚族而居,共濟圖強,敦親鄰睦,相助守望。上下有序,尊卑幼長,后昆孝悌,祖德榮光。
家以創(chuàng)業(yè)興,耕商讀而驕。窮不失義,達不戾張。耕讀傳家,百世流芳。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