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難忘的知青歲月
2008年,注定是每個中國人都很難忘的一年。
這一年,是我和我的同學們作為知識青年從北京赴內(nèi)蒙古插隊的40周年紀念。
回顧上山下鄉(xiāng)生活經(jīng)歷,每個當過知青的人,都有不同的感喟。而我,留下的最多的是感激。因為,當年我是背著家庭出身不好的沉重包袱,遠離親人,忐忑不安,來到農(nóng)村的,卻得到了鄉(xiāng)親們像親人一樣的照顧、關心、愛護。那一張張樸實、真誠的笑臉,直到今天我仍記憶猶新。感謝鄉(xiāng)親們給我的幫助,讓我年輕的心靈得到安慰。
今天,我已退休在家。閑暇時總會想起那段知青生活,那段用汗水和淚水澆灌的青春歲月。
遠行
當年,我就讀于北京市第二十八中學女生班。學校坐落在長安大街、天安門向西一站地的地方。校園典雅古樸,美景怡人。學校前身是1925年成立的藝文中學,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積淀,吳元俊校長是五四運動的親歷者。該校1999年與北京市第六中學合并為北京市長安中學;2004年并入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學,成為一所規(guī)模大、質(zhì)量高、社會聲譽好的老校、名校。我家離學校僅有3站地,同學們經(jīng)常到我家做作業(yè)。
1966年初夏的一天下午,我和同學們正在教室里上自習課,很安靜。突然間,坐在靠近教室門口的一名同學說,“外面可亂了,我們也去看看吧。”不知道是誰第一個沖出了教室,后來又陸續(xù)有同學離開。這時大家誰也不曾想到,再過幾天就要參加初中畢業(yè)考試的我們,從那一天起,就再也沒能走回教室。
“文化大革命”在我們學校開始了。
兩年后,集聚在學校里的1966、1967、1968年3屆的初、高中生,即后來被社會上稱為“老三屆”學生,面臨“畢業(yè)分配”,其中大多數(shù)學生走上了上山下鄉(xiāng)的道路。
我因為出身于民族資產(chǎn)階級家庭,沒有其他選擇,1968年8月第一批離開北京,赴內(nèi)蒙古東部的科爾沁草原哲里木盟扎魯特旗巨力河公社中心屯大隊插隊,做了一名“知青”。
在北去的列車上,認識的和不認識的同學聚在一起,聊得很起勁兒。其實,不單是我,大家都知道:北京,親人,離我們越來越遠了。入夜,車廂里安靜下來,只有單調(diào)的車輪行進聲不停地重復。我閉上眼睛,卻怎么也睡不著,總有些害怕。我想起為我送行的鄰居小伙伴們,想起夾在人群中的哥哥勉強掛在臉上的笑容。自從定下來去內(nèi)蒙古插隊,哥哥就一直在為我準備行裝,就連針線包、衛(wèi)生紙都準備了。哥哥像父親一樣關心我,呵護我,他要為即將一個人出遠門的妹妹準備好一切。想著親人們的愛撫,我心里一陣一陣地難過,淚水止不住流下來。
早晨,列車緩緩駛進站臺,我們到了哲里木盟政府所在地通遼市。對于剛剛離開大城市的中學生們,這里的一切都那么陌生,那么新鮮。通遼城市小,人少車也少。馬路上跑著撒歡的小豬,這讓我們興奮。而后我們上了大卡車,不一會兒就進入草原。眼前的景色讓大家的熱情更加高漲,時不時的發(fā)出驚嘆――多么寬廣美麗的大草原啊。我們看到了只有在動畫片《大鬧天宮》里才能看到的雄健俊朗的“天馬”,那絲綢般的皮毛在陽光下閃耀;看到了珍珠般散落在綠草地上的羊群,悠閑地吃草、追逐;還看到了過去只有在圖片或電影里才得以一見的蒙古包,當卡車經(jīng)過時,有牧民向我們招手,還能聽見他們在歌唱。
卡車在草原上顛簸了六七個小時,傍晚時分來到了扎魯特旗。晚上,旗里安排我們觀看了當?shù)亍盀跆m牧騎”的演出。蒙古族的舞蹈,悠揚的馬頭琴聲,都在告訴我,一個新的生活開始了。
第二天早晨,我們換乘汽車向西百余里到達巨力河公社,這里有了微微起伏的丘陵。聽說本來我們知青小組是分在這里的,后來因為有個知青宣傳隊要分在公社,所以我們只能去離公社最遠的中心屯大隊了。大家離開北京已千余里了,沒人再去計較這20里路。于是,大隊來的馬車把我們接回了“家”。
初見草原的欣喜,使我們忘記了幾天來的旅途勞累,只是在后來的日子里,我們才體會到交通不便給我們帶來那么多的煩惱。夏日里積水,冬日里積雪,使得交通中斷,草原不再美麗。
我們知青小組共19名同學,其中10名女生,9名男生。很慶幸,組里有我的一個同班同學柴隆隆。她是1948年末伴隨著北京城外解放大軍隆隆的炮聲出生的,所以一個女孩兒得了這么個不同凡響的響亮的名字。我倆都有了一個伴兒,可以互相照顧。
我來到這里,遠離了城市的喧囂,心里安靜了許多,但也有絲絲苦澀:運動一個接一個,爸爸媽媽,你們還好嗎?
我的老家在遼寧省義縣。1913年,我的大伯以200元奉票起家,創(chuàng)辦了實業(yè)同昌行,研制生產(chǎn)出“老火車頭”牌牙粉,成為中國牙膏工業(yè)的奠基人。他積極投身抗日救國,擔任抗日義勇軍高級顧問,慘遭日軍殺害。1987年6月25日,民政部門追認我大伯為革命烈士,這是后話。大伯犧牲后,我爸爸繼承其哥哥未竟的事業(yè),辛辛苦苦,歷經(jīng)坎坷,使得同昌行香火繁衍,直到解放后公私合營?!拔幕蟾锩憋L暴襲來,同那時成千上萬的受難者一樣,我的家被抄了。那時我還不滿16周歲,多虧了親戚朋友、左鄰右舍的暗中幫助,一家人熬過了最難的日子。記得身心俱疲的母親當時總是說――孩子還小,我得活著。
自從上中學開始講階級斗爭以來,年紀不大的我,思想壓力很大。我一直努力要求進步,積極爭取入團,但出身問題總是影響著自己的政治前途。好在還小,一直沒有失去信心,堅信黨的政策是“有成分論但不唯成分論,重在政治表現(xiàn)”。而在被抄家時翻箱倒柜、怒呵厲斥的可怕的氣氛中,我緊緊地依偎在父母身邊,父母也緊緊地攬著我,撫慰著我。是他們那能夠忍受著一切苦難的堅強和自尊,給了我生活的勇氣。
歷練
我插隊的這個地方屬于半農(nóng)半牧地區(qū)。村子坐落在較高的地勢上,住的是草和泥垛起的房子,不是蒙古包。村前是草甸子,直看到草原和藍天相連的地方。村后是延緩的坡地,有一片一片的莊稼。這里冬天特別冷,夏天也很熱,老鄉(xiāng)說全憑這太陽莊稼才熟呢。這里只種一季莊稼,種植谷子和玉米。我們10名女生全部參加農(nóng)業(yè)勞動。剛?cè)サ臅r候正值秋收。清晨,我們隨著勞動鐘聲敲響,開始一天的勞動。傍晚,回到被晚霞映紅的村子,家家戶戶,裊裊炊煙,讓我體會著生活的寧靜和甜美。
大隊里派來給我們做飯的潘大爺,遠遠的望見我們回來,就會立刻回屋盛飯。他愿意讓我們進屋就吃飯,像在父母身邊一樣,這使我特別感動。這時,我總會脫口而出:大爺,我回來啦。他就笑,笑得那么開心。老人家是一位革命戰(zhàn)爭時代的老戰(zhàn)士,是位背著行軍鍋打仗、做飯的炊事班長。仗打完了,回到家鄉(xiāng)時老伴已去世,他帶著唯一的兒子過日子。后來,兒子娶了媳婦,又有了孫子。歷盡艱辛的老人,過著平常的日子。他活著,那些犧牲的戰(zhàn)友們就活在他心里。他在努力好好地生活。我們都很敬仰他。
勞動之余,我想起曾經(jīng)的學習生活,想起自己作為少先隊大隊干部在人民大會堂參加中國少年先鋒隊建隊15周年大會,聆聽彭真市長的講話,觀看大型舞蹈史詩《東方紅》――彭真已不再是市長了,曾經(jīng)的一切都已留在了記憶里。我那時的心境和眼前的老人一樣,無論生活歡樂、痛苦都會歸于平淡,無論命運給自己怎樣的生活,都要好好地生活,樂觀、向上地過好每一天。
時間過得很快,轉(zhuǎn)瞬,我們迎來了到這里以后的第二個秋收。
回想起春天,我們學習種地。由一個男社員一手扶犁,一手舉鞭趕著牛,在地里犁出壟溝,我提上裝玉米種子的籃子趕緊跟上,走在壟溝里抓一把種子,一步一投,每次投出三四粒,然后腳要準確地踩在投下的種子上。這樣,種子就間隔一尺遠左右均勻地種在壟溝里了。我后面由另一個男社員負責上糞和摟土。動作協(xié)調(diào)、有節(jié)奏,很有意思。
夏天里耪地、薅地就沒有那么有意思了,把我累壞了。耪地的時候,因為力氣小,一鋤頭下去拉不回來,人家都到地頭了,我還在半截上。經(jīng)常是到頭的社員回過頭來接我。他們樸實、真誠,沒等你說聲謝謝就又去干活了,讓我心存感激。薅地我就更不行了。一人兩根壟,蹲在地里,用手連間苗帶拔草。我是蹲不住,手又慢,只好蹲一會兒,跪一會兒地干。也不休息,也不去方便,使勁兒堅持著。還好,也許真是慢功出細活兒,每次隊長走到我身旁,都要幫我薅一根壟,讓我薅另一根跟上。并且他還會一邊薅一邊大聲對社員們說:小平這孩子干活好,草拔得干凈,苗留得勻乎兒,這孩子實在。
真沒想到,第二次參加秋收,還是力氣不足,比社員們割得慢。看來,還得繼續(xù)好好鍛煉。不過,總還是好多了。
一次,我們?yōu)榇蠹冶硌葑跃幾匝莸墓?jié)目,是表現(xiàn)勞動的舞蹈,我是想著自己怎樣收割就怎樣動作的。演完后,大家說我跳得真好看。原來,藝術,包括舞蹈,真的都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冬天來了,大隊里活少。我們就扛上耙子到離村子遠的山坡上去摟干草。那里的干草多,用上半天多時間就能摟夠裝滿一車的干草,然后擇天趕牛車來裝上回家,燒火用。一天,我、柴隆隆和一個男生趕上牛車去拉干草,出村以后,北風吹得非常厲害,太冷了,我連話都說不出來,手腳也木了。這時,只見老牛也不聽指揮了,掉了車頭就往回跑,一口氣跑回了家。都說老牛跑得慢,那天老牛跑得可快啦。那天的活當然也沒干成。
這段時間,我讀了一些同學來時帶來的書。到這里以后我才知道,男同學帶來了一箱子的書,其中還有農(nóng)業(yè)科技方面的。其實,大多數(shù)同學都是懷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上山下鄉(xiāng)的,要在廣闊天地里有一番奮斗,干一番事業(yè)。我出身不好,不敢有什么奢望,但也希望自己能向社會主義新青年邢燕子、董加耕、侯雋學習,像他們那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當我們親身感受到農(nóng)村較為落后的一面時,的確讓我們的思想發(fā)生了變化。農(nóng)村的教育是落后的。村里有一所只有一排三間教室的小學校,孩子們不分年級地在一起上課,差不多十三四歲的孩子就都不上學了,而要參加勞動。村里文盲很多。那些年,村里僅有3名和我一樣大的青年走出去在旗里上初中,又因為文革回到了村里。在我心里,自然而然地對將來產(chǎn)生了困惑、迷茫。沒有什么時候比當下更切身地感受到個人的命運和祖國的命運緊緊連在一起。這時一本由蘇聯(lián)女作家寫的小說《馬克思的青年時代》,讓我廢寢忘食,伴著油燈,一看就是大半夜,熏得兩個鼻子眼兒全是黑的。書中馬克思的父親時時都在提醒、告誡年輕的馬克思不要浪費了自己的青春和才華。我知道,自己正處在人生最美好的時光,雖然在農(nóng)村,也要珍惜,不要蹉跎了青春歲月。讀書吧,滋潤心靈。當然,小說《靜靜的頓河》中的母親伊莉妮奇娜,黑夜里雙手扶著籬笆,遙望著草原深處,希望能在草原盡頭有兒子的身影出現(xiàn),她盼望著。每讀到這里我總會潸然淚下,想起我那年邁的母親,望眼欲穿地盼著我回家……
對我來說,艱苦的生活條件,繁重的體力勞動,我都能挺住。畢竟我是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的年輕人,受過良好的教育,愛祖國,有理想。文革前,我已連續(xù)兩年獲北京市教育局頒發(fā)的三好學生優(yōu)良獎狀。現(xiàn)在接受貧下中農(nóng)的再教育,我也能努力做好。生產(chǎn)隊長經(jīng)??洫勎?。
其實,最不好克服的,就是想家。想家的時候就默默地流淚。后來,一想家我就寫信,給父母,給哥哥,寫很長很長的信。信的最后一句永遠是“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以至于多年后他們總希望我能寫點兒什么。他們說我的文筆還不錯,但我一直沒有寫成什么。當然,最高興的事就是收工回來時看到院子里郵遞員的白馬,那是郵遞員來了。每次郵遞員來,總在男生屋里聊天。每次郵遞員來都會有我的信,有時還能有好幾封。父母每個星期都會給我發(fā)一封信。信的內(nèi)容或長或短,但信封里總會有2張或3張郵票。父母總是為家庭出身給子女帶來的傷害而愧疚,他們小心地牽掛著我。我一遍一遍地讀著父母的來信,真正明白了什么叫“家書抵萬金”!
在信息、交通如此便捷的今天,年輕人通個電話聊聊天都已成平常事了,很難理解我們這代人對寫信的特殊感受。今天我依然喜歡寫信,喜歡讓自己的情感變成文字跳躍在紙上,喜歡寫長長的信給我的孩子。
堅持
因為太想家了吧,我發(fā)燒了。男生里有一位赤腳醫(yī)生。可是那個年代,我們男女生之間連說話都很少,打針這等事更難提起。柴隆隆看我燒得厲害,就聽了聽男生講的注射要領,把唯一的一支安乃近給我打了。注射時她挺猛,可事后把她嚇壞了。我說,你聰明,沒問題。她真的非常聰明、能干,文革前她已通過了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的初試。她為毛主席詩《七絕?為李進同志題所攝廬山仙人洞照》譜曲,真是棒極了。后她未能如愿,成為一名很優(yōu)秀的商界人才。而在我心里她是一名作曲家,一名真正的作曲家。她有生活。
我們正年輕。很多個晚上我們會圍坐在一起談天說地,我會吹起口琴,大家一起唱“……哪怕災殃連著災殃,也不能使我們退堂。讓我們結(jié)成朋友,就一定有力量……”,“……祖國母親啊,在這邊疆,我常想念我的家。”俄羅斯民歌深沉且厚重,質(zhì)樸且憂郁的旋律,蕩漾在我心里,總能引起我對命運、對未來的遐想??缭搅私?,穿過了時空的旋律,總能引起我對祖國和母親的深深依戀。
日復一日,剛來時的新鮮感被對前途的渺茫代替了。我們小組的一個女同學病退回北京了,走的時候我和柴隆隆一直把她送到旗里。從旗里到通遼一天的卡車,只能她自己走了,我和柴隆隆都很難過,又說不清是什么滋味。我倆為她能回家而高興,也為她的身體擔心,知道她暗暗的愛上了一個男生,心情很復雜。我們是好朋友,經(jīng)常聊天聊到大半夜。她是個熱心腸,記得我媽媽有病時,她給我媽買了一大盒子的藥,都是當時很難買的藥?,F(xiàn)在,她走了,我們會怎樣呢?直到今天,我還保留著她寫給我的信,字里行間流露出對當年我們之間純潔友誼的懷念,讓我流淚。
來這里第三個年頭,開始有招工的消息傳來,有時是一個名額,有時是兩個名額。有一次,開大會討論讓誰走,我聽到了潘大爺說,小平干得不錯,讓她走吧。大隊書記說,她出身不好,等等吧。出身不好,成了我當時無法擺脫的枷鎖。幾年來,每當有人拿出我自己無法選擇的家庭出身作為剝奪我各種機會的理由時,我就暗暗告誡自己,一定要堅持住。允許別人看不起自己,但是自己一定要看得起自己,并且要做最好的自己。只要自己不被自己打倒,就不會被任何事情擊垮。我在堅持和忍耐中長大。在我身上顯示出比同齡人成熟許多的特殊的淡定氣質(zhì),這就是我的收獲吧。我也變得更豁達,我相信這種豁達讓我終生受益。
一天,我收到一封從河北井陘礦務局大姐(大伯的女兒)寄來的信。這封信走了一個多月。內(nèi)容是她與我媽商量過了,希望我能調(diào)到她那里繼續(xù)下鄉(xiāng),一方面離北京近些,看望已經(jīng)70多歲的父母方便些;一方面在姐姐身邊有個照顧。我對這個建議感到很高興,很快回了信,不久調(diào)到河北井陘礦區(qū)西王舍村。后來隨當?shù)刂嘁黄鸢才诺降V區(qū)農(nóng)機廠,當了一名鉗工。
有插隊生活磨煉,在后來的日子里,我懂得了珍惜生活,而這種珍惜是有多么重要。我做到了干一行,學一行,干好一行。讓我干鉗工,我就認真地跟著師傅學,還買來鉗工的書,結(jié)合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認真學習,很快當了車間檢驗員。后來又學習描圖、制圖,廠里經(jīng)常調(diào)我到技術科做一些技術工作。我還做過人事、勞資等工作,做得都很好。正因為自己愛工作、愛學習,工廠的師傅給我介紹了一個愛學習的大學生,成為我的終身伴侶,還隨他來到了省會石家莊工作、生活。在那個大學生極少的年代,我的出身又不好,能有一個身材魁梧、樸實可靠的大學生丈夫,我感到很幸運,很幸福。
光陰荏苒,歲月流逝。往日同學間的磕磕絆絆都已忘卻,留在心里的是濃濃的親情、友情,伴我一路走來。曾經(jīng)快樂與痛苦、希望與沮喪同在的知青生活,成為我人生最大的財富。感謝我的知青歲月,感謝生活。
原文地址:http://www.xzbu.com/1/view-270521.htm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