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對酒當歌
期盼已久的《中國第二季》終于播出,不過令我沒有想到的是開篇竟然是詩仙李白的身影。他憑借著“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狂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憂傷,還有“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的惆悵和“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希望,早已成為中華文化中不可逾越的頂峰,也是中小學課本里打卡次數(shù)做多的“知識點”,至今讓人難以忘懷。
李隆基開創(chuàng)開元之治
盛唐第一文人首推李白
公元712年,強盛的大唐迎來了自己的第6位君主——唐明皇李隆基,也迎來了貞觀之治后又一盛世,這也是中國歷史上最繁盛的時期之一,繁花似錦,萬邦來朝。憑借著這個“全盛”時代,文人墨客們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和蓬勃向上的生機,全力以赴創(chuàng)作一首又一首氣魄雄偉的佳作,其中的頭號佼佼者,自然非“詩仙”、“謫仙人”、“青蓮居士”李白莫屬。
年輕時也曾想以詩入仕
但如此一位人物,仕途卻十分坎坷,世人皆知其得罪權貴楊國忠、高力士而遭貶謫,卻不知他年輕時也因狂妄而被官場拒之門外。公元720年,剛剛年僅20歲的李白離開居住了十余年的劍南道彰明縣清廉鄉(xiāng)(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xiāng)),來到了成都。入城的目的直到李白晚年也從不諱言,就是拜謁當時的益州刺史蘇颋,希望憑借自己的詩文獲得賞識,進而得到推薦去做官。這種行為被稱為“干謁”,是唐代文人一種公認的行為,不過多數(shù)后輩學子擔心自己能力有限,將自己的得意之作呈給官場前輩,僅僅希望代為揚名,并不奢望求官,以免被人議論缺乏自知之明。
益州刺史蘇颋
作品堪與司馬相如比肩
但李白卻沒有這種能力上的擔憂,而蘇颋看了他呈上的《明堂賦》《大獵賦》等作品后也的確非常滿意,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此子天才英麗,下筆不休,雖風力未成,且見專車之骨。若廣之以學,可以相如比肩也?!睋Q句話說,李白將來可以與號稱“賦圣”、“辭宗”的漢朝文學家司馬相如比肩。盡管對李白如此賞識,但蘇颋最終并沒有推薦其走上仕途之路,僅僅說了幾句漂亮話就不了了之。
《上李邕》
一時冷落就指名道姓寫詩譏諷
原來,李白在找蘇颋前,還曾經(jīng)去拜謁過渝州刺史李邕,不過李邕對這個年輕的毛頭小子毫無興趣,非常冷淡地將其打發(fā)出門。心高氣傲的李白一氣之下,指名道姓的寫了首《上李邕》: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恒殊調,聞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李白繼續(xù)寄情山水
年少輕狂難以入官場
要知道李邕與蘇颋一樣,都不僅僅是官僚,他出身文學世家,其父李善就是著名古文注釋家,李邕本人也才華橫溢,還在武則天時期歷任左拾遺、殿中侍御史等職務,官風甚好。如此一位有地位、有名望、有家世的人物,初出茅廬的李白竟敢點著名字教訓,就算蘇颋再看重其才華,也絕對不敢引入官場惹禍。結果,李白轉了一圈,一無所獲,只能跑去游山玩水,不過也朝著“詩仙之路”又邁進了一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