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成語叫“大智若愚”。雖思維敏捷但卻鋒芒畢露,盛氣凌人的人不見得如何聰明,頂多只是有一些自以為是的小聰明,就如禰衡雖名滿士林但不見得是真正的智者,劉禪雖是扶不起的阿斗卻絕對不傻。
小聰明多的人會想很多,但容易鉆牛角尖,撞了南墻還不回頭;真正的智者卻是想得少,看得開,放得下。
他想得少不是不想,而是明白有些事不用想,不如去做,他看得開不是因為不在意,而是懂得在意也于事無補,他放得下不是因為糊涂,而是因為他的豁達(dá),他知道只有放下了才能更好地前行。
真正的智者擁有一種常人沒有的智慧,他們活得不太聰明,也不太傻,這種介于聰明和傻之間的狀態(tài)叫做生活的智慧。
1.想得少,是不虛度光陰
生活中滿是想太多的人,多的是空想,卻沒有行動,致使空想家成堆,實干家卻沒幾個。
想得少,才能更腳踏實地,一步一步的生活,才是有根有源,不會幻夢一場。
聰明的人,不會只停留在想象上,讓自己的時間白白溜走,想得少是珍惜時間的一種表現(xiàn)。
明代文人曾寫過一首《今日詩》:
“今日復(fù)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若言始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為君卿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
清代學(xué)者也曾和《明日歌》:
“明日復(fù)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若將至,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span>
天地有萬古,此身難再得;人生只有百年,此日最易過?!闭湎r間,也就意味著珍惜生命,時間永遠(yuǎn)是人生最大的資本。
2.看得開,是擁有一顆平常心
人們總是羨慕別人的,不滿意自己所擁有的。有人羨財,所以兵行險著;有人慕色,所以不斷出軌。
人們往往忽視平凡,不重視常見的東西。像雞鴨魚肉、山珍海味,固然都是極端美味可口的佳肴,但時間久了也會覺得厭膩而難以下咽;粗茶淡飯,最益于身體,在一生之中最耐吃。
別人擁有的不見得是適合你的,自己的才是最適合自己的。擁有一顆平常心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不必羨慕,也不必鉆牛角尖,真正的智者早把自己的生活看得通透。
正如《菜根譚》中所說的: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異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一個有完美人格和高尚品德的人,往往是在平凡中實踐自己偉大的人生理想。而一個普通的人,更應(yīng)該記住自己是常人。人的偉大不是因為偉大而偉大,而是因為平凡才顯得偉大。
3.放得下,是要順其自然
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生活本來就不會事事如意,世事的道理有時不過是“隨緣”一詞。
什么是隨呢?
隨不是跟隨,是順其自然,不怨恨,不躁進(jìn),不過度,不強求;隨不是隨便,是把握機(jī)緣,不悲觀,不刻板,不慌亂,不忘形;隨是一種達(dá)觀,是一種灑脫;更是一份人生的成熟,一份人情的練達(dá)。
什么是緣?
萬里之外,異國他鄉(xiāng),陌生人對你哪怕是相視一笑,這便是緣。能夠相識相知,是一種令人珍惜令人難忘的緣。一見鐘情是一種緣,高山流水是一種緣,怦然心動則是另外一種緣。
這個緣,令人難解。
卓文君為了司馬相如,別豪門赴街市,當(dāng)壚賣酒不言貧富;而鐘子期與俞伯牙,只一曲高山流水,弦響天地間,空前絕后,震撼心靈;
民國才女張愛玲曾這樣寫道:于千萬人中,遇到你所要遇到的人,于千萬年中,在時間的無垠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唯有輕輕地問聲:“噢,你也在這里嗎?”
而徐志摩卻告訴世人:“在茫茫人海中,我欲尋一知己,可遇而不可求的,得之,我幸;不得,我命?!?/span>
隨緣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高超而豁然,是不容易做到的。一切隨緣,多么灑脫的胸懷,看穿眼前的浮云,把人生滋味品透。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