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在中國繪畫史上,屬畫派繁興的階段,宮廷繪畫與浙派尤為盛行。
于明中期,在江南富庶的江蘇,一時人文薈萃,名家輩出,孕育出了最負盛名的吳門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無論中外,繪畫藝術的發(fā)展與傳承總充滿無限可能,其會打破時間與空間的傳統(tǒng)認知,凝聚成一個時代的文化精神脈絡。正如,無人能想到,明弘治年間,剛剛出生的無名小輩仇英,日后能與已與彼時已近而立之年的文徵明、唐寅、已70歲高齡的沈周齊名,成為后世大名鼎鼎的明四家。
也許,對于仇英來說,藝術,是一種偶然,也是一種命中注定。在明四家中,仇英較為特殊。他生在蘇州太倉縣一個并不富裕的家庭,父親是一個漆匠,為填飽肚子,年少的仇英只得學做漆匠營生。圖 | 來源于《國寶檔案》
后不久,仇英于蘇州桃花塢落腳,以漆工為生。真正讓仇英從漆匠逆襲為畫壇宗師的,還當提仇英的第一個貴人——彼時已如日中天的畫家文徵明。據(jù)記載,公元1517年,文徵明第一次邀仇英繪制《湘君湘夫人圖》,那年文徵明四十八歲,仇英大概不過二十歲。記載道:“使仇實父設色。兩易皆不滿。乃自設之以贈畫履吉先生?!?/span>圖 | 明·文徵明作《湘君湘夫人圖》軸(局部),紙本,淡設色,縱100.8厘米,橫35.6厘米 | 現(xiàn)藏于故宮博物院
意為文徵明讓仇英為畫作設色,仇英改了兩次,文徵明都不滿意,最后自己改動。自此,仇英開始發(fā)奮鉆研設色。公元1526年,唐寅去世,一代才子就此終結。同年,文徵明也以歲貢入京,授翰林詔待。仇英則被托付給了周臣,自此,仇英成為了繼唐寅之后的周臣的又一弟子。明中期人文思潮的推動、繪畫顏料的變革與生產以及漆匠的經歷,逐漸培養(yǎng)起仇英對顏色的敏感認知,也為仇英的青綠山水藝術創(chuàng)作提供了沃土。圖 | 《桃源仙境圖》 絹本設色, 縱175厘米,橫66.7厘米 | 現(xiàn)藏于天津藝術博物館,圖片來源于央視網《桃源仙境圖》中,峰岫層起疊涌,山間云霧繚繞,山下溪泉潺潺,洞頂清靄虛掩處,有小路自云中顯現(xiàn),繞過山梁及松林,瓊閣高筑與松柏相輝映,山澗有清泉,挾亂石而流瀉,澗邊雜卉仙草益發(fā)。三位白衣布士席地而坐,或彈琴賞樂,或傾心長談。所繪高山、溪泉、云霧、山石等,細致工細,畫中山石勾勒、皴染細密。展現(xiàn)出遠離世俗、虛幻飄渺的人間仙境。圖 | 仇英《仙山樓閣圖》, 縱118厘米 ,橫41.5厘米 | 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青山白云、翠竹蒼松、靈臺樓閣......《仙山樓閣圖》用筆遒勁、細致入微,其以工于心,見于心,與造化聯(lián)姻,以工中見功等一系列優(yōu)秀稟賦,營造出“匠意高遠,筆墨清潤,元氣淋漓”的意境美感,為后世稱道。圖 | 仇英《漢宮春曉圖》(局部), 絹本重彩仕女畫,縱30.6厘米,橫574.1厘米 | 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漢宮春曉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中國重彩仕女第一長卷。其用筆清勁而賦色妍雅,林木、奇石與華麗的宮闕穿插掩映,鋪陳出宛如仙境般的瑰麗景象。在設色上,《漢宮春曉圖》以工筆重彩的筆法表現(xiàn),研雅鮮麗,給人一種朝氣蓬勃的氛圍。同時背景后面還配有仇英特有的青綠山水畫法,青綠山水勾勒工整驚艷、設色中融合渲染、點皴,透出文雅清新的韻味。圖 | 仇英《劍閣圖》,絹本設色,295.4×101.9厘米 | 現(xiàn)藏于上海博物館《劍閣圖》取材于唐代李白的著名詩篇《蜀道難》。其表現(xiàn)了“天梯石棧相勾連”與“百步九折縈巖巒”之難于上青天的奇?zhèn)ルU危景象。上有直沖霄漢的崇山峻嶺,下有深谷幽澗,連接危壁,蜀道之奇?zhèn)ン@險之勢讓人觸目驚心。整幅畫作浩蕩磅礴,氣沖霄漢,行路者貫于崎嶇小路上,傳遞著一股不畏艱難而勇往直前的氣息。仇英天資不凡,深得理法,其人物、山水、走獸、界畫,無所不精,在畫壇聲譽卓著。繪畫藝術,讓仇英在創(chuàng)作中不斷跳脫藝術史中的傳統(tǒng)束縛,開創(chuàng)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藝術之路。人生在勤,不索何獲。仇英從無名漆匠到畫壇巨匠的逆襲,是時代藝術風尚的選擇,更是他永不言棄、篤志好學、不斷求索的必然結果。他將丹青神韻灌注于筆尖,繪就于方寸間,用其以獨道的華麗光輝、清爽秀雅青綠設色,給青綠山水的創(chuàng)作帶來了一個復興時代。也為后人樹立了一個從平凡到不凡的勵志人生典范。生命的道路,永遠沒有捷徑可言,從平凡到不凡,唯有腳踏實地。
總監(jiān)制:張筱曼
監(jiān)制:鄧莫南、王菁菁
責編:彭鋒、韓丹
撰稿:張金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