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弟于幼時,便當有正大光明氣象;
檢身心于平日,不可無憂勤惕厲功夫。
[述論]
“教子弟”、“檢身心”,是人生“盡此身光大乾坤”、“留他日擔當宇宙”的使命所系。然而,正大光明教于幼,憂勤惕厲儉于心。要教育培養(yǎng)晚輩正直、豁達、磊落的胸懷和氣度,必須從幼年開始;要審視省察自己的思想行為,必須著眼于日常的生活。時時、處處、事事,都不能沒有嚴謹而勤勉的督促和刻苦而耐久的砥礪。
“蚌死留夜光,劍折留鋒芒。”正大光明是高遠流芳的人格境界,也是光華閃爍的人生軌跡。而這種境界既不是先天的與生俱來,也不是生前身后的“回光反照”,而是在后天的從幼年開始的教育、熏陶、習染中生成并進而達到升華的。因此,人生正大光明的品質(zhì)和氣度的培養(yǎng),應前移至幼年,而不應延限于成年;應滲透于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方方面面,而不應局限于某一階層或某一方面。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幼教的重要地位和特殊功能?,F(xiàn)代心理學家提出了才能遞減的法則,即教育開始得越早,越能培養(yǎng)卓越的才能;而才能增長的可能性,隨著年齡的增長,反而會迅速減少。這就是零歲教育的理論基礎。
但是,幼教也是一種整體的素質(zhì)教育。如果一味偏重于智力教育而忽視了品質(zhì)和氣度的教育,也會產(chǎn)生人格的低起點遞減,不利于整體素質(zhì)的提高。現(xiàn)實表明,獨生子女的增多,家庭的溺愛嬌寵以及互不往來、封閉自生的家庭居住環(huán)境,已造成一些兒童偏執(zhí)、孤僻、冷漠、驕縱、任性的心態(tài)。
這就要重視幼時的品質(zhì)和氣度的教育,以使子女從小就能夠養(yǎng)成正直豁達、誠實謙賢的品德。這樣,才能使他們在日后的工作、學習、生活和為人處事的各個方面,都能保持一種襟懷坦白、光明磊落、雍容大度的氣質(zhì)風范。
“廣積不如教子,避禍不如省非”。如果說教子正大光明是人生光華的延續(xù)的話,那么憂勤惕厲的慎省修身則是塑造人格、完善人生的澤本光源。但是,“檢身心”的出發(fā)點,不是“現(xiàn)成理念,一習即染”,而是對具體的實踐、行為的自??;其生成不是“一蹴而就”、“ 一勞永逸”、而是漸進而成、漸化而范;其升華不是“一潮涌來,萬道霞光”,而是“涓涓 細流,微微晶結(jié)”。
因此,檢身心于平日的砥礪,貴在“三慎”:一是“慎微”,即“于細微處見精神”,從小事小節(jié)、一點一滴、細致入微處陶冶磨煉,做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二是“慎隱”,即“入暗室而不欺”,在無人知曉、無人監(jiān)督的情況下,不做虧心事,不取不義財,依靠自身的信念和毅力,自覺地潔心地、正身行,擇善而從,保持高風亮節(jié),致力有所作為;三“慎恒”,即持之以恒,鍥而不舍,反復雕琢,始終如一地保持高遠的志向、艱苦的鍛造。
新時代的人生,“君子”需要有“新美如畫”的人格境界。而“新美如畫”的人格境界,則立之于“志當存高遠”,“恢弘志士之氣”的浩然;力戒于“碌碌滯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竄伏于凡庸”的惰性;成就于“千淘萬瀝歷辛苦,吹盡狂沙始得金”的砥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