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時期,唐帝國已經與開元盛世相去甚遠,僅僅從漕運到長安渭河碼頭的糧食就能看出來,最高峰不過天寶年間的一半,這可不是長安人吃得少了,而是長安人口減少了,從長安發(fā)出的糧秣減少了。
經過唐武宗七年的治理,唐帝國開始中興,宣宗在位十三年,也是兢兢業(yè)業(yè),國力有所恢復,進攻不足但防守有余,這是唐帝國最后的輝煌。只要沒有內亂,農耕文明的唐王朝對周圍野蠻民族還是有優(yōu)勢的。
(長安碼頭 已見凄涼)
那時,唐王朝周圍按順時針,正北是剛剛和唐王朝共同瓜分回鶻的黠
戛
斯;東北是剛剛被丟掉的室韋都督府,以及渤海國,稍微近一些是唐朝治下的契丹和奚;朝鮮半島上是新羅,西南是南詔,青藏高原上有吐蕃。
黠
戛
斯
自稱是大漢李陵后人,也是黑頭發(fā)黑眼睛,以前曾經協(xié)助唐軍共同對抗突厥。滅回鶻后主動與唐王朝通好,接受了唐武宗和宣宗的冊封,于是北方基本沒有戰(zhàn)亂紛爭。之前唐王朝曾經借用過突厥、回鶻、吐蕃平內亂,但都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只有這個黠
戛
斯沒有入侵過中原,可能真正是漢人后裔的原因。
室韋和渤海國
遠在東北,唐王朝已經鞭長莫及,他們也無法千里迢迢入侵中原。東北方向的麻煩是
契丹和奚族
,以前還有回鶻。這個方向二百年來唐王朝武將一直用來刷經驗升級,安祿山就是在這里起家。
張仲武是當時的平盧節(jié)度使,掌軍數(shù)十年,積功封為蘭陵郡王,武宗期間多次大破回鶻、降服契丹和奚族。宣宗上臺后張仲武又送了一份大禮,大破北部深山中的奚族部落。
北方、東北方向都已不再有威脅。
唐初時云貴高原上的
南詔
在唐王朝支持下建國,歸附唐朝,曾和唐軍共同對抗吐蕃。唐玄宗李隆基時期轉投吐蕃,中唐時期經過唐王朝幾次打擊,又重新歸附唐朝,但屢有入侵行為。宣宗時期,加強了在南詔邊境的軍事存在,尤其在安南這片唐王朝最南方的領土上,打退了南詔數(shù)次入侵。宣宗死后,唐軍在安南和西川幾次大敗南詔軍隊,雪了李隆基時期征南詔不勝的恥辱,南詔也就此衰落。
(南詔,后來的大理)
吐蕃
和唐帝國糾纏了幾百年,互有勝負。晚唐唐王朝全面進入戰(zhàn)略收縮的同時,吐蕃也已經內亂嚴重、由盛轉衰,對于周邊地區(qū)的控制力也越來越差。宣宗時期,先后有甘肅東部的三個州郡和七個關隘投降唐朝,之后還有南方的維州和隴右的扶州。
史書上對宣宗時期的一個大事件記載語焉不詳,只是簡短的說“沙州人張義潮以瓜、沙、伊、肅、鄯、甘、河、西、蘭、岷、廓十一州歸于有司”。
張義潮是沙洲(敦煌)本地漢人,舉兵反抗吐蕃,并將占領的十一個州郡獻給了唐王朝。這是繼安史之亂之后被吐蕃占領,河西走廊再一次回歸唐王朝版圖。張義潮守護河西地區(qū)二十年,收復涼州打通了與中原的聯(lián)系,后來張氏后人也一直為國鎮(zhèn)守河西。
可惜唐王朝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只能勉強維持這個局面,可惜了河西百姓一片苦心。
(一片孤忠 歸義軍節(jié)度使張義潮)
西北方向,受唐王朝羈縻但一直蠢蠢欲動的
黨項
族,唐宣宗時期采取了政治為主、軍事為輔的戰(zhàn)略,起兵消滅平夏黨項,招降南山黨項,西北于是安定。
(黨項,后來的西夏)
唐宣宗時期對周邊蠻夷都獲得了戰(zhàn)爭的勝利,國內老百姓難得的過了十幾年太平日子?!缎绿茣穼π谠u價是“精于聽斷,而以察為明,無復仁恩之意。嗚呼,自是而后,唐衰矣!”大體上是說唐宣宗太精明了,對下過于嚴苛,哎呀老天爺啊,他之后唐朝就衰弱了!
除了“無復仁恩之意”這句我有不同看法之外,其他都說對了。對官僚階層的仁恩就是對老百姓的刻薄,整治吏治不刻薄可不行。讀史書就是這點有意思,同樣的史實,不同人能得到不同的結論。
唐朝人對周邊這些蠻夷小國也是很無奈,高興了就來朝貢,不高興了就反叛。就像石頭地一樣,得到了沒有好處,丟掉了不可惜。所以當時人認為,應當用文化來感召他們,用有信用的大臣撫慰他們,謹慎的防守邊境來防備他們,這樣他們才會來朝貢。
這種懷柔的措施叫做“羈束”。
在古代王朝出兵占領周圍小國得不償失的時候,這不失為一個好辦法。現(xiàn)代各種規(guī)則制約情況下,這也是一個好辦法,但要加上幫他們建設基礎設施、開展貿易。
(唐宣宗末期唐朝形勢圖)
用數(shù)學和工程的思維方式去解讀歷史,妄圖以古喻今,理工男讀歷史。
原創(chuàng)聲明:本人作品為個人獨立原創(chuàng),圖片來源網絡,歡迎關注和討論。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