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中國釣魚 中國釣魚 2023-04-20 19:30
收錄于合集#人文垂釣1個
● 遼寧凌海 ?? 徐艷文
釣魚是古代社會的一種職業(yè),唐詩中常見“漁翁”形象。但其不是簡單的打漁謀生者,而是逍遙世外看破紅塵、以垂釣為樂的人,象征一種人生理想和人生態(tài)度。
柳宗元的《漁翁》:“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云相逐。”詩的大意是:傍晚,漁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拂曉,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煙消云散旭日初升,不見他的人影;只聽得“欸乃”一聲櫓響,忽見山青水綠;回身一看,他已駕舟行至天際中流;山巖頂上,只有無心的白云相互追逐。一個在山青水綠之處自遣自歌,獨往獨來的“漁翁”,透露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和寓寄政治失意的孤獨。
這首詩寫的是失意的漁翁。失意自然會激憤,所以柳宗元在其《江雪》中又塑造了另一個漁翁:“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飛鳥絕跡,人蹤湮沒。遐景蒼茫,邇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調(diào)凄寂。這個漁翁形象,精雕細(xì)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歷代詩人無不交口稱絕。千古丹青妙手,也爭相以此為題,繪出不少動人的江天雪景圖。詩中寫的是一個孤寂憂憤的漁翁。
古人在看破紅塵后往往寄情于山水,做個不問世事的隱者。羅隱的《贈漁翁》寫了一個逍遙自在的漁翁:“葉艇悠揚鶴發(fā)垂,生涯空托一綸絲。是非不向眼前起,寒暑任從波上移。風(fēng)漾長歌籠月里,夢和春雨晝眠時。逍遙此意誰人會,應(yīng)有青山淥水知?!?/strong>這個漁翁鶴發(fā)童顏,不問是非,對月當(dāng)歌,逍遙于青山綠水之中。
王維是著名的山水詩人,他本身就是個逍遙自在、寄情山水的“漁翁”,他的《青溪》:“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隨山將萬轉(zhuǎn),趣途無百里。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張志和的《雜歌謠辭·漁父歌》相比王維的《青溪》毫不遜色:“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fēng)細(xì)雨不須歸?!?/strong>你看那漁翁,頭戴青箬笠,身披綠蓑衣,斜風(fēng)細(xì)雨中,放舟煙波里,留連忘返。一眼望去,青笠綠蓑的身影和翠山碧水相諧。這首詩塑造了一位隱逸閑適的漁翁形象。
更有甚者,邊塞詩人芩參在《漁父》中寫的是超凡脫俗的漁翁,這樣的漁翁比前面那些漁翁更有豁達(dá)的心態(tài):“扁舟滄浪叟,心與滄浪清。不自道鄉(xiāng)里,無人知姓名。朝從灘上飯,暮向蘆中宿。歌竟還復(fù)歌,手持一竿竹。竿頭釣絲長丈馀,鼓乘流無定居。世人那得識深意,此翁取達(dá)非取魚?!?/strong>漁父泛舟于清波間,釣的是清心寡欲,心境像水一樣恬靜。同樣的境界,杜牧的《漁父》中也有:“白發(fā)滄浪上,全忘是與非。秋潭垂釣去,夜月叩船歸。煙影侵蘆岸,潮痕在竹扉。終年狎鷗鳥,來去且無機。”這兩位寫的是遠(yuǎn)離塵囂的漁翁。白居易
那么,是不是所有失意者都心甘情愿作個逍遙世外的漁翁呢?否。白居易的《垂釣》寫的是故作悠閑的漁翁:“臨水一長嘯,忽思十年初。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廬。浮生多變化,外事有盈虛。今來伴江叟,沙頭坐釣魚?!?/strong>詩人內(nèi)心對當(dāng)初的中舉風(fēng)光念念不忘,對于今天的失意無可奈何。這樣的情感陸游也有,其《鷓鴣天》就描繪了一個被逼無奈的漁翁:“懶向青門學(xué)種瓜。只將漁釣送年華。雙雙新燕飛春岸,片片輕鷗落晚沙。歌縹渺,艫嘔啞。酒如清露鲊如花。逢人問道歸何處,笑指船兒此是家?!?/strong>孟浩然
孟浩然的《臨洞庭上張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strong>這是一首“干祿”詩。所謂“干祿”,是向達(dá)官貴人呈獻(xiàn)的詩文,以求引薦。詩的前半部泛寫洞庭波瀾壯闊,景色宏大,象征開元的清明政治;后半部即景生情,抒發(fā)個人進(jìn)身無路,閑居無聊的苦衷,表達(dá)了急于入世的決心。全詩頌對方,而不過分;乞錄用,而不自貶,不亢不卑,十分得體。此詩寫的是等待時機的漁翁。■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