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7 09:34
華人號:中國文化對我國五千年文明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自春秋戰(zhàn)國以來,無數(shù)的瑰麗佳作便在這條歷史的長河里涌現(xiàn),宛如一顆又一顆珍珠;先秦有詩經(jīng)、楚辭,唐宋元明清,各有其不同的風采。而其中,在這座巨大的寶庫中,最璀璨也最輝煌的便是唐朝的古詩。五言七律中,交織與勾勒出大國的風韻。
唐代,尤其是盛唐,涌現(xiàn)出無數(shù)優(yōu)秀的詩人,令后人難以望其項背。從意氣風發(fā)的李白,“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到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無限哀愁,詩詞歌賦組成了中華文明中的頂峰之珍寶。這其中,有一位寫“月”的詩人,他僅僅有兩首詩流傳于世,卻唱成了千古不朽的詩篇。
“奇葩”詩人,可稱千古名家
這位詩人名叫張若虛,他的作品被選編在人教版初中二年級的語文課本里,可見其在唐詩中占據(jù)的地位。不少人應該對他的名作——《春江花月夜》有所耳聞。不同于普通的五言、七律等,這是一首長詩,也是張若虛僅存于世的兩首作品之一,被稱為“千古一月”。
這位詩人在唐朝這個佳作頻出的年代,可以說是非常之奇葩。他活過了八十多個年頭,但存世的作品僅有兩首。張若虛生于江蘇揚州,除了會作詩以外,他還是唐朝的一位儒學大家。唐中宗神龍年間,張若虛與賀知章等人齊名,以“吳越文士“的名號名揚京城。一時間,街頭巷尾的文人雅士,都傳頌著他們的佳名。
成名作《春江花月夜》作成后,張若虛的詩人地位得到了認可,他與賀知章、張旭、包融并稱為“吳中四士”。此時,張若虛任兗州兵曹。《全唐詩》中除了收錄了《春江花月夜》,還收錄了他的《代答閨夢還》。
很可惜,在顛沛流離的戰(zhàn)火中,很多詩人的作品都已經(jīng)遺失了,后世再也無緣得見。張若虛也僅僅只有這兩首流傳于世。從《春江花月夜》中,我們得以窺見詩人的文筆與深思,得見他望月時的無邊心緒。
《春江花月夜》的地位,孤篇蓋全唐
張若虛雖然活了八十多歲,但他實際存于世的作品只有兩首,都被收錄在《全唐詩》中,其中一首是《春江花月夜》,一篇膾炙人口的詠月名作。在我國,“月亮”與故鄉(xiāng)的意象相通,古往今來,詠月的詩已有不少名篇佳作,無論是“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的清麗,還是“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眷戀,都使得月亮在神秘的面紗之下,更增添一份情誼。
《春江花月夜》沿用了隋樂府的舊題,抒寫了非常真摯的離別情緒。更為可貴的是,這首詩還包含了極富哲理的人生感悟。從語言上來說,《春江花月夜》的語言清麗優(yōu)雅,讀來令人朗朗上口,韻律婉轉悠揚。與宮體詩常帶的濃汁艷粉不同,這首詩篇幅雖長,但卻給人以以澄澈空明、清麗自然的感覺。
這首詩無論是在詠月詩中,還是在整個唐詩中,都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被稱為“孤篇蓋全唐”。使人可惜的是,我們無緣見到他更多的作品了。最早收錄《春江花月夜》的本子,是宋人郭茂倩的《樂府詩集》卷四十七。除此之外,收錄唐詩的書籍,從唐至清,均未見其他作品,僅有全唐詩中存有二首。
一曲春江花月夜,明月魂牽夢繞情
據(jù)傳,《春江花月夜》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后有一個非常浪漫的愛情故事,甚至還被后世改為了戲劇,聽來有些奇妙,也為這首長詩增添了一份更加神秘的色彩。這個愛情故事的主人公,自然是詩人張若虛本人。
相傳,有一夜張若虛在明月橋邊偶遇了一位名門閨秀。經(jīng)過一番攀談得知,這位貌美的小姐名字叫做辛夷。月夜下,在明月橋邊,兩個人一見鐘情,對彼此許下了真摯的承諾,相約要一起度過余生。
然而,美好的愛情總是需要一些波折。這一天,恰好是上元節(jié)。在古代的傳說中,上元節(jié)是鬼節(jié),在這一天里,地府的陰差、牛頭馬面會來到人間,尋找失落的鬼魂。而他們錯將張若虛當作了鬼,抓回了地府。剛剛收獲愛情的張若虛,頃刻之間便來到了萬鬼哀哭的陰曹地府,心中的落差十分大。
古語有言,“閻王叫你三分死,哪能活到五更”,但被不明不白抓到地府的張若虛,怎么能甘心就這樣離去?尤其是他才剛剛收獲了自己的幸福,因此他站在奈何橋頭徘徊不定,就是不肯離開。最終,他這樣的行為感動了地府的神官,他放張若虛返回了人間。
然而,天上一日,地下一年,時間的流速總是不盡相同的。重見天日的張若虛仍然保持著當時的年齡與外貌,仍然是27歲的青年。但是,人間已經(jīng)過去了幾十年,再次與辛夷在明月橋上相見時,辛夷已經(jīng)白發(fā)蒼蒼,早已結婚了。
27歲的張若虛與66歲的辛夷對視,愁緒萬千。一段真摯的愛情,就此無緣錯過。失去了愛情的張若虛揮筆,寫下了《春江花月夜》這樣的千古名篇,至于故事的真假,事情已經(jīng)已經(jīng)過去那么多年,大家一笑置之就是了。
后世對《春江花月夜》的評價,詩人張若虛的地位
不過這首詩雖在當時被稱為詠月名篇,但在唐朝卻并不十分流行。唐朝的張若虛雖與他人并稱才子,卻并沒有被認可為一位詩人。直到明朝,《春江花月夜》才逐漸被人挖掘,他也因此成為唐詩中,又一顆閃爍的明珠。
后世對這首長詩的評價非常之高,甚至認為它“孤篇蓋全唐”,幾可比肩李白。不同年代、不同領域的學者對它的評價也都非常高。自從明人發(fā)現(xiàn)了這首詩以來,清代末期的學者
王闿運謂之“孤篇橫絕,竟為大家”。僅僅憑借一首詩便能夠被稱作詩中的大家,可見學者對這首詩的評價之高。
而到了近現(xiàn)代,我國著名的現(xiàn)代詩詩人聞一多則更是盛贊這首詩為“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寫出《死水》這樣佳作的詩人如此評價,奠定了這首詩在全唐詩作中的地位。也正因這句評價,人們才稱呼這首詩為孤篇蓋全唐。
年關將至,很多人不僅更思念起了家鄉(xiāng),春節(jié)也本是全家團聚之日。遙望著天邊一輪圓月,心中更涌現(xiàn)出思念家鄉(xiāng)之情。此時再讀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不禁更能體會了其中的取境之美與意象之美,使人們愈發(fā)懷念千年之前的盛唐時代、懷念那個只流傳過兩首詩的“奇葩詩人”張若虛。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