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每天都有那么多場聚會,你不可能每場都參加。但有時候你可能很想參加一場活動,但卻不得不加班,或者是你朋友的年度趴體剛好撞上了你祖母的90歲生日。
基本上,現在的人總會擔心自己錯過什么,這又被叫做“錯失恐懼癥”(fear of missing out)。我們在做某件事的時候,總會擔心別的地方正在發(fā)生什么有趣的事情,但自己卻沒法參與。社交媒體似乎放大了這種焦慮,看著朋友跟別人共度歡樂時光,你可能會覺得很失落。
最近,Psychology Today上的文章便分析了“錯失恐懼癥”的科學原因,探討了人們害怕錯過什么時,大腦里究竟發(fā)生了什么。
加拿大卡爾頓大學和麥吉爾大學的研究者讓一群大一學生連續(xù)記了7天的日記。研究者還想知道,“錯失恐懼癥”是否跟性格特點(即開放性、責任感、外向性、宜人性和神經質)和社交媒體有關。
在這7天里,這些學生每天會收到5次提醒,讓他們回答一些問題。到了學期末,他們還需要對自己幸福感和生活滿意度進行報告。
研究結果顯示,“錯失恐懼癥”在一天中較晚的時候和周末時最為嚴重。另外,學習和工作時間更長、或者承擔更多“義務”的學生會更害怕錯過社交信息。
令人驚訝的是,神經質和外向性等性格特點對“錯失恐懼癥”并沒有影響,有影響的反而是疲勞感、壓力水平和睡眠狀況。
另外,社交媒體并不會放大這種恐懼。因為從一個朋友那里聽說某次自己沒有參加的聚會也會帶來同樣水平的焦慮感。不過我們需要考慮到,人們從社交媒體上看到別人聚會的幾率比親耳聽別人談起要更高一些。
研究者還發(fā)現,無論手頭做的事情多么有趣,我們在看到別人舉辦的其它活動時,都會產生同樣水平的“錯失恐懼”。
學生可能會因為想要“充分利用”大學生活,而害怕錯過社交信息。有研究稱,48%的大一新生社交歸屬感較低,且認為別人的社交生活比自己更活躍。
“錯失恐懼癥”也與我們的滿足感有關。它會讓我們對自己的社交生活感到不滿,引起無聊感和孤獨感,降低我們的幸福感。
安全感低的人會更害怕錯過。當我們在社交媒體上接收到大量信息時,我們就會產生被排斥在某人朋友圈之外的感覺。而當人們感受到“錯失恐懼”時,又會屏蔽掉真實世界,轉而到社交媒體上尋求安慰,這樣就造成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
要想減輕“錯失恐懼癥”,我們需要多關注自己所擁有的,而不是失去的東西。這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不過隨著年齡增長,“錯失恐懼癥”也會減輕,說不定明年你就能夠做到坦然面對了。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