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業(yè)者常常覺得離法律很遠,卻又常常掉進一個個法律的坑中:員工不滿辭退結果,公司被告到仲裁庭;對方在項目交付的時候不付錢,想維權卻發(fā)現(xiàn)合同里沒有違約條款;收到侵權律師函,被要求花幾萬甚至幾十萬購買字體和軟件……
法律手段和思維不僅可以幫助創(chuàng)業(yè)者繞開這些坑,還能解決業(yè)務和管理上的難題,甚至直接創(chuàng)造商業(yè)利益。只是,少有專業(yè)人士對此進行梳理,創(chuàng)業(yè)者中也少有人知曉。
對此,互聯(lián)網法律服務機構無訟法務推出系列“創(chuàng)業(yè)法律指南”,依托于廣泛行業(yè)調研、豐富服務經驗和對法律大數(shù)據的深度挖掘,從“表層日常經營-中層管理支撐-底層基礎架構”三大維度,全面梳理每一個創(chuàng)業(yè)領域中的法律風險/機會與對應舉措,為創(chuàng)業(yè)者提供體系化的實操指引。
電子商務,涵蓋了所有通過電子化、網絡化的方式進行交易的商務運作模式。它既包括了像淘寶、京東這樣的典型的電商平臺,也包括了所有通過互聯(lián)網從事商務活動的實踐。
在日常經營層面,除了基礎的知識產權布局和防侵權舉措,企業(yè)需要注意電商模式,尤其是社交類電商模式的合規(guī)風險。一旦被認定為傳銷等非法銷售模式,將面臨罰款,甚至被吊銷營業(yè)執(zhí)照。除此之外,電商企業(yè)應當在售后服務環(huán)節(jié)注意規(guī)避退換貨時的消費者欺詐風險。平臺型電商還可通過巧用“避風港”原則,避免承擔過重的平臺責任。
在管理支撐層面,除了基礎的人事、財務、期權、知識產權管理,各類合作方的管理對于電商的發(fā)展極為重要。電商企業(yè)不僅需要通過巧妙的合同設計管理上下游供應商,如果入駐其他電商平臺,還需要了解平臺對于商家的管理規(guī)則,盡早考慮應對方案。對于平臺型的電商,則需要通過一系列積極措施,嚴防賣家出現(xiàn)套現(xiàn)、刷單、炒信等不當行為。
在基礎架構層面,除了設計合理的股權架構和合伙人退出機制外,電商企業(yè)還需尤其注意行業(yè)準入的資質與門檻。除了取得電商網站必備的ICP許可或備案外,從事食品生產加工、化妝品銷售、玩具生產銷售等業(yè)務都需要取得相應資質許可。如果從事跨境電商業(yè)務,則需要尤其注意相關進出口權限的備案,同時防范商品在知識產權方面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
?? 1.1 產品研發(fā)
? 1.1.1 知識產權布局需趁早,四大方面排查侵權風險
案例
2016年“天貓某旅游旗艦店”收到方正字體的侵權告知書,指出該店未經方正授權在宣傳廣告中使用了9款字體,分別為方正卡通簡體、方正蘭亭中粗黑簡體、方正黃草簡體、方正蘭亭中黑簡體、方正蘭亭黑簡體,均未得到方正字體的授權使用,被方正索賠百萬。
電商公司在早期很容易忽視知識產權問題,這是因為在起步階段更專注市場開拓,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做知識產權的布局和風險規(guī)避,在后面吃到苦頭的時候,才開始進行知識產權的布局。尤其在國內,經過媒體對一些知識產權大額侵權案件的報導發(fā)酵,增長了一些人的商標搶注意識。比如有些人專門會搶注淘寶等電商平臺上的商品熱搜關鍵詞,頗受廣大女性歡迎的“小白鞋”就已經被人在鞋上注冊了商標。
在電商行業(yè),類似的因為侵犯他人知識產權導致被訴的案件數(shù)不勝數(shù)。公司在運營的過程中,應該提前做好專利、商標、版權等的布局,免得發(fā)生侵權糾紛后,不但要花費人力和物力處理,還需要進行賠償,巨額投入孵化出來的品牌或產品還不得不面臨更換或下架的風險。
檢查清單:
1、檢查商品包裝、商品介紹頁里所涉及到的字體、圖片、照片是否侵犯他人著作權。商品包裝和介紹頁通常需要使用到圖片、照片、字體等,公司需要檢查所有照片和圖片是否均為公司原創(chuàng)或是已獲得相應的授權,所使用的字體是免費商用字體,還是需要購買授權的字體。
2、檢查商品名稱是否侵犯他人商標權。公司在設計商品名稱時,應該進行商標的查重檢索,選沒有侵權風險的名稱作為產品名稱,并盡快申請商標保護,防止被他人搶注。如果使用了他人的注冊商標,則要更換名稱,或是與商標權人洽談商標的購買、許可事宜。
3、檢查商品的使用說明或商品介紹是否侵犯他人著作權。如果說明或者介紹的內容一樣或高度類似,則需要進行修改。
4、關注代理銷售的商品是否侵權。代理銷售公司應該在合同中要求供貨方保證該商品不具有知識產權風險,如果發(fā)生侵權糾紛,可要求對方承擔由此造成的損失。
?? 1.2 產品上市
? 1.2.1 不為他人做嫁衣,避免商標、域名糾紛的五個解決建議
案例
眾所周知,頂級域名“tmall.company”雖然直接翻譯成“天貓公司”,其實一開始并不屬于阿里巴巴。阿里在發(fā)現(xiàn)該域名被搶注后,向亞洲域名爭議解決中心提交仲裁申請,要求拿回該域名。阿里提出相關證據證明在先注冊的權利人并未實際使用該商標,屬于惡意搶注,誤導消費者的行為,最終獲得仲裁小組的認可,成功奪回了該域名。
新品發(fā)布是每個電商公司的重要時刻,產品能否獲得關注和大賣是公司最在意的事情。需要提醒公司的是,在新品發(fā)布前,萬萬不可忘記先完成產品的商標注冊和域名購買(例如:wusong.com就是一個域名,常見的域名還有“.cn”、“.net”、“.org”等)。否則產品關注度越高,越容易被他人搶注搶買。等到公司需要使用此商標和域名時,往往發(fā)現(xiàn)只能支付高價從他人手中購買了。比如某著名互聯(lián)網公司的社交軟件,就曾因qq.cn的域名被他人搶注而輾轉多時,最終仍因價格過高無法談攏而放棄。因此,請各公司注意先完成商標申請、域名購買再發(fā)布產品。
解決建議:
1、公司在商品上市前,通過商標局官網或域名信息查詢網站進行產品名稱或域名查重,確保不會發(fā)生侵權糾紛。
2、召開產品發(fā)布會及商品上架后,未被申請的商標或域名經常會被其他牟利的個人或機構搶注,因此務必在此前確保商標已完成注冊申請且域名已購買。
3、產品發(fā)布后,發(fā)現(xiàn)商標或域名被搶買搶注,若可舉證對方為惡意行為,則有奪回商標或域名的機會。比如某國際知名香煙品牌就曾通過域名仲裁,奪回帶有商標名稱的域名。其中,奪回域名的關鍵證據是需要證明對方購買該域名沒有商業(yè)用途,商家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式進行取證:
1)以匿名身份通過郵件詢問對方購買的域名是否商用以及是否愿意轉讓,并保留相關郵件往來記錄。
2)若對方主動用郵件等方式向公司詢價,也注意保留相關證據(例如郵件、聊天記錄)。
4、委托他人創(chuàng)作的商標和LOGO,應該約定著作權的使用權和財產權均歸公司所有,并盡快進行商標申請和著作權登記。
?? 1.3 品牌營銷
? 1.3.1 避免被“職業(yè)打假”,廣告宣傳需遵循七條黃金規(guī)則
案例
山東某電商在自家網店上對產品進行廣告宣傳時,由于使用了“來電就給最低價”、“全網最低”等宣傳語,被人舉報到了當?shù)氐墓ど滩块T,最終被工商部門認定其廣告違反了《廣告法》的規(guī)定,被處罰20萬元。
某汽車交易平臺廣告中稱其“成交量遙遙領先”、“每天超過百萬人瀏覽”,因此被競爭對手起訴索賠了1個億。某網站的官網及其新浪微博、微信所用圖片因為存在侵權行為,被人要求賠償了25萬。所以對于電商平臺或入駐商家來說,避免廣告宣傳違反廣告法或內容侵權,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平臺是一個公開的環(huán)境,公眾很容易登陸并看到相關的信息。因此一旦發(fā)布的廣告存在問題,或廣告內容與產品不符,存在夸大宣傳等情況,很容易就被有心的人取證和投訴,甚至被起訴。更有甚者,出現(xiàn)這些侵權行為后,被一些專門代理圖片版權的公司,或是職業(yè)打假人盯上,電商因此要承擔一筆巨額賠償。因此,無論是電商平臺,還是平臺上的商家,在進行廣告宣傳的時候,一定要小心謹慎。
檢查清單:
1、確保廣告宣傳中的圖片、照片、音樂等為原創(chuàng)或是已獲得授權。來歷不明的作品,最好不要使用,否則廣告越火麻煩越大。對于經常需要用到圖片素材的公司,可以購買收費圖片庫的使用權,或是使用來自免費圖片庫的圖片和素材,并且在使用前務必確認是經授權的免費圖片。
2、確保廣告宣傳或產品包裝所使用的字體已獲得授權。有需要的公司,可以購買商用授權字體,或改用免費商用字體,如方正黑體、方正楷體、思源黑體、思源宋體等。
3、要避免使用廣告法中禁止使用的詞語。廣告中不要含“最”等絕對化用語,如最佳、國家級、最高級、頂級、極品、第一品牌等?;蚴菍炯捌渖唐?、服務進行排序或綜合評價的內容,如“全國銷量第一”、“市場占有率第一”、“中國公認名(品)牌”、“XXX推薦產品(品牌)”等。還要避免使用“國家免檢產品”等涉及質量免檢內容的詞語,和“特供”、“馳名商標”等詞語。
4、需要審查廣告宣傳內容是否存在價格欺詐的問題。如果存在“虛構原價”、“虛假標價”、“虛假折價”、“優(yōu)惠折扣價、返券促銷價高于原價”、謊稱“降價”或“即將漲價”等行為,廣告很有可能會被認定為價格欺詐。若構成價格欺詐,公司除了要被罰款,還需要對消費者退一賠三。
5、廣告宣傳中的內容應該確保真實、準確。廣告中不要有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內容,如果廣告宣傳內容片面、具有歧義,將有可能被判定為虛假宣傳。如果因此被投訴,則公司可能會被罰款,還需要對消費者進行賠償。
6、請外包公司制作的宣傳廣告,應該在委托合同中要求對方保證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為原創(chuàng),并且不涉及知識產權侵權風險。如果因此發(fā)生侵權糾紛,可要求對方承擔由此造成的損失。
7、除要注意廣告內容合規(guī)、合法外,廣告宣傳方式也應給用戶選擇權。比如公司向用戶發(fā)送短信或郵件廣告時,應該提供退訂的方式,比如在郵件或短信內容中提示,回復“TD”可以退訂。
?? 1.4 服務售后
? 1.4.1商家責任平臺買單?巧用“避風港”原則規(guī)避風險
案例
A服裝貿易公司發(fā)現(xiàn)B賣家在淘寶網上銷售涉嫌侵犯其注冊商標權的服裝,向淘寶投訴后,都沒有被處理。遂向法院提起訴訟,最終法院判決賣家和淘寶網共同賠償A公司1萬元,原因是淘寶網多次收到A公司投訴B賣家銷售侵權物品的函件,卻未采取必要措施, 是對賣家反復實施侵權行為的放任,具有主觀過錯,構成共同侵權。究根結底,淘寶敗訴的原因是沒有遵循“避風港”的處理原則。
“避風港”原則是指為買賣雙方提供信息對接服務、非自營的平臺在收到某產品涉嫌知識產權侵權的通知后,只要立刻斷開、刪除相關鏈接或產品,就無需對侵權責任負責。
每個互聯(lián)網創(chuàng)業(yè)公司都有一個平臺夢。無論是綜合性電商平臺還是行業(yè)垂直領域電商平臺,都致力于提高商家和消費者之間的匹配效率,為雙方提供一個良好的對接環(huán)境。隨著平臺入駐商家和消費者數(shù)量的增長,糾紛也難免發(fā)生。例如有品牌投訴商家賣假貨,或者消費者在平臺某個商家買的電飯鍋爆炸了,再或者商家投訴平臺其他商家盜用產品宣傳圖片等等。這些問題平臺是否需要承擔責任呢?根據法律規(guī)定,平臺可以通過“避風港原則”來妥善規(guī)避風險。
解決建議:
1、電商平臺應設置一套完整的投訴爭議處理流程。目前淘寶、京東等知名電商平臺的投訴爭議處理流程均為“避風港原則”的具體實踐。其中需要約定的具體內容如下:
1)當消費者認為商家銷售假冒偽劣產品或存在其他侵權行為時,應向平臺投訴,平臺收到投訴后應進行初步審查,若認為商家構成侵權,應立即刪除、下架或斷開爭議商品鏈接,同時將處理結果通知商家。若商家覺得冤枉,可以向平臺進行申訴。若平臺審核申訴成立,則應恢復商品。至此,平臺的義務已全部完成,若雙方再有爭議將與平臺無關,雙方可自行解決。
2)當消費者因購買某項產品或服務與商家在交易過程中產生糾紛時,平臺收到投訴后應及時將商家的真實身份信息和聯(lián)系方式告知消費者,由買賣雙方協(xié)商解決,平臺無需擔責。
2、光有投訴機制還不夠,平臺還應注意,符合以下三點才能適用“避風港原則”:
1)保留所有入駐商家的真實信息及聯(lián)系方式。若商家為自然人,需保留身份證信息、銀行卡或支付寶信息、有效聯(lián)系方式,并告知聯(lián)系方式若有變動需在一周內更新。若商家為公司,需保留名稱、經營地址、聯(lián)系人姓名、聯(lián)系電話、電子郵箱、營業(yè)執(zhí)照、所在行業(yè)的經營許可等。
2)在用戶服務協(xié)議中明確體現(xiàn)平臺的第三方身份、權利義務,以及用戶不得侵權的要求。
3)在平臺顯著位置聲明第三方身份,并且留有聯(lián)系方式。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