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作為一位體驗過東西方不同工作文化的人,作者對微信這一應用程序在中國工作文化中扮演的角色提出了一些有趣的思考
對于在中國工作的人來說,使用微信是不可避免的。它已然在中國文化中占據(jù)了一席之地。
一款手機應用居然有了文化意義,是不是讓人感到驚訝?不過說實話,微信確實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和周圍的人互動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
在北美,有這樣一條不成文的行為規(guī)則來規(guī)范、區(qū)分職業(yè)與個人生活的界限,舉例子來說吧:
當你在工作狀態(tài)下遇到某人時,你會下意識地將其歸為工作關系。你可以加他們的LinkedIn,給他們發(fā)工作郵件。但是不能加他們的Facebook,或者給他們的手機上發(fā)消息。換言之,你必須尊重兩者的界限。
當然,模糊工作和個人領域之間的界限也不是不可以,但這是一個需要花費數(shù)月或數(shù)年才能培養(yǎng)起來的微妙過程。如果對象是同事,也許幾個月后你就能隨意地參加一些辦公室的社交聚會。如果對象是老板的話,估計永遠都不可能這樣了……即使是今天,當我看到一些前任經(jīng)理在我的Facebook上給出建議時,我都會感覺不寒而栗。我的觀點是:在北美,我們傾向于把工作和私人的世界分隔開來。
然而在中國,拜微信所賜,產(chǎn)生了一個“美麗新世界”,不僅工作和私人空間的墻壁被打破,仿佛生命中一切的事物都被融合了起來。可以說微信已經(jīng)壟斷了中國人和科技之間的互動。它已經(jīng)取代了電子郵件,電話,社交媒體,甚至不止這些。我的微信主頁的截圖一目了然——
在美國,我主要用微信跟父母溝通。他們住在加拿大,這是一種保持聯(lián)系和免費通話的簡單辦法。多年來,我把微信的使用領域限定在私人生活方面。
當我與中國團隊合作的時候,我對微信的看法開始改變。我被拉進微信群里,立即就和我還沒見過的同事聯(lián)系上了。更奇怪的是,我可以通過朋友圈看到他們個人生活的點點滴滴。它就像Facebook一樣,用戶可以分享圖片、文章并且更新狀態(tài)。例如,在認識我們的銷售主管之前,我已經(jīng)知道她有一個年幼的兒子,因為這是她的頭像,朋友圈里也分享過。我的關于工作和生活的二分法思維已然派不上用場了。我到底應不應該看這個?我感覺不應該啊。
想象一下,當這個殘酷的現(xiàn)實與我長期以來的習慣格格不入時,我有多痛苦。突然之間,我的微信通知點開以后不再是我媽媽對我的噓寒問暖,而是同事要求我解釋幻燈片上的一個數(shù)據(jù),而且這些工作請求并不總是在工作時間發(fā)生。還有的時候收到的通知使同事分享的文章和相關新聞,或者可愛的表情包。我應該把這些人看作朋友還是同事嗎?隨著時間的推移,二分法的思維邏輯儼然崩塌。
一開始,我在工作和私人這兩個領域苦苦掙扎。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有足夠的時間去調(diào)整了,我相信這是利大于弊的。首先,微信的產(chǎn)品設計鼓勵用戶使用更全面的數(shù)字身份,而這反過來又讓人感覺更真實,仿佛是LinkedIn和Facebook二者的結(jié)合體。這個產(chǎn)品使我能在不侵犯隱私的情況下拉近與同事的距離。微信可以加快建立關系的速度,促進外部信任,這在中國這個看重人際關系的國家尤其重要。我的銷售同事們在與客戶建立聯(lián)系時,第一步就是互相添加微信,并以此作為他們的主要聯(lián)系工具。
其次,這樣的即時通信保證了任務的更快完成。如果有些問題可以在幾分鐘內(nèi)通過微信解決,為什么還要發(fā)郵件呢?微信的隨意性也讓削弱了人對工作的抵觸。我過去常常不提倡在工作用手機解決問題,畢竟在北美這可能說明你在偷懶。但在中國,這一準則并不適用。
但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你可能沒法選擇離開手機了。很明顯,中國的文化不太注重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加班被視為一種常態(tài)。諷刺的是,中國人認為這是勤勞的表現(xiàn)。正是這種品質(zhì)推動了中國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他們認為這是一種激勵。這種生活方式雖然不是完全健康,但它不會像在西方那樣引發(fā)激烈的抗議。我逐漸適應了這樣的生活——我開始在下班后回復微信,但我不認為它對我的個人生活造成了困擾,它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罷了,我的幸福指數(shù)也沒有因此而降低。
我認為,是微信改變了行為。五年前,當我在中國工作時,微信還是“無名小卒”呢。當時的工作文化遵循了我所說的“二分法”,你在工作中認識了某個人,然后雙方都接收后才會將這種關系逐步延伸至個人領域。但微信的迅速崛起將二者之間的界限模糊化了。
像微信這樣的產(chǎn)品會改變北美人們的行為嗎?如果可以回到過去,我傾向于相信它可以改變。撇開文化差異不談,我認為探究一個人的整體身份(不止限于工作,還包括私人生活)的好奇心是普遍存在的。西方公司承認,促進個人之間的關系是很有意義的。要不然為什么會在面試中問關于興趣愛好的問題呢?要不然為什么公司會資助社會活動來幫助員工了解彼此呢?但現(xiàn)實情況是,F(xiàn)acebook、LinkedIn、Hangouts、iMessage、Whatsapp、Slack等競爭產(chǎn)品細分了市場,我們的數(shù)字身份也因此而碎片化了。技術以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塑造了西方的工作文化??梢磺懈畹俟讨?,現(xiàn)在想要改變它會是極其困難的。
微信要把一切都管起來!
這兩種工作文化有孰優(yōu)孰劣之分嗎?我認為沒有一個客觀確鑿的答案。雖然說東西方的技術我都有所體驗,但我必須說微信贏了。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