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鞓肥侨松慕K極追求,其勝于財富、成就或物質財富。且我們應以一種能夠使快樂達到最大化的方式來養(yǎng)育我們的孩子、來構建我們的學校、來過我們的生活。這就是我剛完成的這本書---《幸福的方法》(泰勒.本.沙哈爾著)所要傳達的信息,本書以年齡段在16-24歲、已為人母的女子作為研究對象的一部分。
我說不上認真想過幸福的含義。我來自于一個將幸福視為“額外附加品”的家庭,幸福就是生活的一種裝飾,如若擁有當然不錯,但不是必需品,而且也絕不是最重要的。工作才是家庭的核心,才是家里最重要的。如果你在受苦,也就意味著你工作異常努力。工作讓你感覺到所受的苦難都是值得的。
哈佛最受歡迎的課程是關于教授那些進取心十足的學生如何活著與度日的,學生雖然活著但是不幸福,這并不是巧合。本.沙哈爾正是教授《幸福課》的老師。通過觀察所有在哈佛大學中圍繞在他周圍的人的真實寫照,他發(fā)現(xiàn)了“參與激烈競爭的競爭者”的原型,這些受成就驅使的靈魂延遲了自己的幸福,只為達到一些未來的目標,比如:順利畢業(yè)、找到一份好工作、得到簽約獎金等。
我正從“激烈的競爭”中慢慢復原。這就是我寫這本書的原因。
我周圍的所有人,我發(fā)現(xiàn)一些女孩在大學入學申請產業(yè)復合體中被迫成為參與激烈競爭的競爭者,這就存在著一種學生必須將自己打磨成完美樣本,以便能順利被大學錄取的亞文化,這些學生在此過程中失去了他們的真實性、失去了對學習的熱愛、也失去了自我感。
根據本.沙哈爾的研究,這些參與激烈競爭的競爭者認為實現(xiàn)目標能夠讓她們獲得幸福、能夠為她們所受的苦難正名。因為她們有這樣一個信念,她們認為這些苦難通常是有意義的,比如失眠、壓力、阿得拉(治療失眠的藥品)。于是,當她熬過考試周的時候(或者通宵活動后、或準備美國高考預科后),她便將安慰誤解為幸福。
競爭者在每天的生活中只能經歷很少的快樂,生活也沒有多少意義,所以便將注意力集中于目標上。但是當目標變得不是自我產生時,當你在日以繼夜為實現(xiàn)某人為你制定的目標(被大學成功錄?。r,在遙遠的將來,你可能比你實際上真正想要的更害怕去得到,因為真正的驅動力已大幅下跌。學生們也變得空虛。想要被真正的驅動力所驅使,本.沙哈爾繼續(xù)寫到:“我們需要一種更為具體的實實在在的意識,即設想我們會在今天以后、會在明天、下周,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他繼續(xù)寫到:當我們從事一項具有現(xiàn)實意義和將來意義的活動時,當我們能夠恰當平衡工作帶來的愉悅與工作意義(或目的)時,幸福便產生了。學生們在做具有挑戰(zhàn)性的事情時,內心在經歷一種潛在感,正是這些活動的執(zhí)行,使學生們“變得完整、得到提高?!?/p>
“流動”的狀態(tài),定義為高峰體驗和最佳表現(xiàn),若沒有快樂和挑戰(zhàn)的組合,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換句話說,要想真正幸福快樂,你就必須奮斗并積極參與你正在做的工作。
但是大學入學申請產業(yè)復合體并沒有為奮斗造就空間,大學錄取要的是完美。當然,父母已從中學到一些東西,并參與其中以確保孩子能夠品學兼優(yōu),擁有一份沒有任何污點的簡歷。但是奮斗激發(fā)人類去實現(xiàn),將人類的目的感、對工作的激情及對成功的驅動力緊緊聯(lián)系起來。事實上,本.沙哈爾總結道,“為達成某一目的的奮斗過程比達到目的更為重要。”
在對目的和幸福研究做出概括時,一位學者寫道“尋求更大幸福的人應被建議將注意力放至在和成長、連接、貢獻有關的目標追求上,而不是將注意力放在和財富、美貌和名聲有關的目標上,且目標對于他們個人而言,應該是有趣而重要的的,而不應是在他們追求時讓他們感受到壓力的目標?!碑斘覀儗W⒂诒砻鏁r,我們很有可能會經歷不幸、抑郁和緊張。而內部目標則能賦予我們更多的意義。
當我在采訪居住在CAIC的女生及離開CAIC的本科生時,我驚訝于她們的生活和我們所了解的幸福背道而馳。
許多居住在CAIC的女孩都在追求外在目標,而非內在目標。形成的目標感或意義感已經被不間斷的對外部獎勵的追求所取代。
她們推遲了自己的幸福,以便為獲得未來的快樂(被大學錄?。┓?。
忽視旅途(從失敗中學習、探索、好奇心),以支撐最終一成不變的結果(被大學錄取或者離校后找到好工作)。
為避免失敗,避免“流動”狀態(tài)中能夠導致高峰體驗的挑戰(zhàn)。
如果碰巧滿足復合體的要求,僅經歷她們使用中的優(yōu)勢和技能。如果她們擁有不滿足于復合體對成功標準的定義及大學錄取的非同尋常的興趣,這些興趣通常會被忽略并衰退。
并非為內在自我經歷熱愛感,而是為他們的成就。他們并不被鼓勵不顧聲望或成功,而去追逐自己的愛好。
在過去的五年中,我們已經被諸如決心、成長心態(tài)及樂觀主義(有些人成為非認知技能)等性格優(yōu)勢弄糊涂了。本.沙哈拉的書已經出版十年了,但其本質上是對于指定的幸福、和另外一種非認知技能--追求幸福的一次辯論。他說道,幸福,能夠幫助你堅持一個任務,因為你在完成任務的工程中經歷了快樂(決心),經歷了如何能夠更好地容忍失敗,因為你擁有一個自我形成的目的(成長心態(tài)),并幫助你看到問題的積極方面,因為它驅使你去取得成功(樂觀主義)。
然而,我們將幸福作為值得做的追求,仍然是低估了幸福。我們認為幸福意味著我們停止去嘗試。我們將幸福與懶惰或自滿合并。事實上,我們當中的許多人都覺得自己不值得擁有幸福,尤其是女生。許多女生都認為自己沒能達到自己的心理預期,比如她們必須變得更苗條、更聰明、更性感。但是,本.沙哈爾總結道,“你應該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值得去擁有幸福?!?/p>
幸福不常有,應該去追求。并且如果對于幸福“終極目標”的追求幫助我們選擇具有現(xiàn)實利益和未來利益的職業(yè),且這些選擇反過來又激發(fā)我們去取得成功,這對我而言,或許可能是所有非認知技能中最有力的技能。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