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著很多的“看不開”。
有的人本來以為自己很強(qiáng),認(rèn)為別人不如自己,然而現(xiàn)實(shí)卻是,那些以為不如自己的人,卻大多都比自己成功,于是,心理開始不平衡了,“看不開”了。
有的人每天都忙得焦頭爛額,總是很認(rèn)真地對待工作,甚至吃得最少,干得最多,可總是得不到滿意的回報和待遇,所以感覺全世界都對不起他,于是開始“看不開”。
似乎好運(yùn)都沒有垂青過自己,別人總是輕而易舉地就獲得了幸福,而自己卻總是遇不到幸福和好運(yùn)。于是“看不開”,感覺自己的人生灰暗無比,似乎怎么努力都無濟(jì)于事?!?/p>
你是否也如上面的某些人那樣,曾經(jīng)“看不開”過?當(dāng)心愿與現(xiàn)實(shí)發(fā)生沖突,期望的未必能夠獲得,獲得的卻未必是所期望的的時候,你是否陷入過或正在處于“看不開”、“想不明白”的旋渦中,被攪得頭昏腦漲、昏天黑地,找不到生活的方向與快樂?
人生也許很復(fù)雜,生活也許充滿了變數(shù)。每個人對生活的態(tài)度也千差萬別。然而總結(jié)起來,不外乎是“看得開”與“看不開”這兩種態(tài)度而已。
“看得開”與“看不開”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人生態(tài)度?!翱吹瞄_”是心理平衡的天平,“看不開”是心理不平衡的起源。
對于心態(tài)好的人而言,凡事都不過分計(jì)較得失。無論好與壞、成與敗,都能從容面對,不會耿耿于懷,這是“看得開”的一面。
對于心態(tài)不好的人,任何事情都會成為他的心理障礙,那是“看不開”的反映。很多時候,無論你“看得開”也好,“看不開”也罷,都得面對那些你必須要面對的事,那又何不以一種“看得開”的心態(tài)來面對呢?在壓力面前,“看得開”與“看不開”這兩種不同的生活態(tài)度,會帶來兩種不同的人生。
遇事“看得開”,是因?yàn)椤跋氲瞄_”,只有“想得開”才能活得好?!翱床婚_”,是因?yàn)閯e人得到他沒有得到,或者是他根本不可能得到,因此就轉(zhuǎn)不過彎來。
其實(shí),轉(zhuǎn)不過彎來的時候,你不妨這樣想:生活就是這樣,不是你的,無論你怎么努力地去追尋,它還是會從你手中溜走;如果是屬于你的,就算你不去找,順其自然,總有一天它還是會掌握在你的手中。那么,何不把心態(tài)放寬松一些?遇事多往開處想,沒有必要與自己過不去。
遇事“看得開”、“想得開”的人,凡事往往會朝前看、朝好處看,繞開眼前的悲傷和失意,忘掉失望的人和事。
同時他們會常常提醒自己:暗淡的日子總會過去,生活終會呈現(xiàn)出明媚和動人的時刻,明天一定會比今日美好。
遇事“想得開”,就是學(xué)會選擇,懂得放棄,知道什么時候舍得,什么時候前進(jìn),什么時候后退。契訶夫在《生活是美好的》一文中說:“要是火柴在你的口袋里燃起來了,那你應(yīng)當(dāng)高興,而且感謝上蒼,多虧你的口袋不是彈藥庫;要是你的手指頭扎了根刺,那你應(yīng)當(dāng)高興,多虧這根刺不是扎在眼睛里?!?/p>
既然木已成舟,又何必徒然加倍折磨自己,不如“退一步海闊天空”,方能享受生活的樂趣。有什么比開開心心地生活更幸福的呢?遭遇無禮,不要生氣,讓他三分又何妨?被人誤解了,不要煩惱,“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時間會證明一切!
佛說:萬物皆空,不嗔不怒。想得開,不是不思進(jìn)取,不求上進(jìn),不是貪圖安逸,得過且過,而是順其自然,把握機(jī)會,是平衡心態(tài),曲徑通幽。
有道是“人這一輩子,該吃吃,該喝喝,遇事不往肚里擱”。想生活少煩惱和痛苦,遇事就要拿得起、放得下,看得開、想得開。同一件事,想開了,就是天堂;想不開,就是地獄。
其實(shí),不管遇到什么事,只要看得開,想得開,你的煩惱就會走開,你的人生就會變得輕松而自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