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四個故事的押韻本屬于“一七轍”,故事的內容歸納為“美人與才女”類,本篇是四大良母專題。
【軻母嚴擇鄰】(kē mǔ yán zé lín)
典源:典故“孟母擇鄰”出自劉向編寫的《列女傳》。涉及人物:孟軻之母、孟子。
題解:軻母是孟軻(孟子)的母親(正文中稱孟母);嚴擇鄰是指要選擇周圍環(huán)境好的地方居住。本題之意為: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huán)境教育孩子,多次遷居,以防止孩子學偏。
故事:孟子,姓孟名軻,是我國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但是,孟軻小時候,也和普通孩子一樣,很頑皮,很貪玩,不愿學習。孟軻的母親仉(zhāng)氏為了讓他受到良好的教育,花了很多的心血?!度纸洝分芯陀小懊夏溉w”、“斷機教子”等佳話。今天便說說“孟母三遷”教子有方的故事。孟軻還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母親沒有改嫁。小孟軻的家原來住在墓地旁邊,孟軻和鄰居的小孩學起了辦理喪事的游戲。孟母覺得長久生活在這里,孩子只能學會這些事情,沒有大的作為,便將家搬走。新居在集市附近。孟軻又和鄰居的小孩模仿起殺豬宰羊來,玩起了沿街叫賣的游戲。孟母嘆息道:“這里也不是我理想中的地方?!庇谑?,再一次搬家。這次是搬到了學校附近,孟軻則學著大人的樣子,模仿效法各種禮儀,孟母這才長舒了口氣,覺得這次的選擇是正確的,從此在這里居住下來,孟母又對孟軻傾心教誨,最終使其成為大學問家。
感悟:父母是你的第一任老師,這是家庭教育;周圍的人和事也是教育,這是社會教育。你的人格塑造,你的前進之路,無不受著這些教育的影響。記?。骸敖煺叱?,近墨者黑”。
【侃娘苛責子】(kǎn niáng kē zé zǐ)
典源:典故“陶母退魚”出自《世說新語》涉及人物:陶侃之母、陶侃。
題解:侃娘就是陶侃的母親;苛是嚴格的意思;責子就是責備兒子。本題意思為:陶侃的母親嚴格要求兒子,遇到兒子有不對的地方,也非常不客氣地責備他。
故事:侃娘姓湛,是晉代著名大將軍陶侃的母親,也是我國古代四大良母之一。侃娘以身垂范,育子成才的事跡,千古傳頌。陶侃少時離家在外,在潯陽作了一個小官。他謹記母訓,忠于職守、所以也很有人緣。有一次,他的部下見他生活清苦,便從魚品腌制坊拿來一壇糟魚給他。孝順的陶侃知道母親平時也愛吃糟魚,正好同事出差到陶侃老家,便讓同事捎上這壇糟魚,并附上告安信。侃娘以為兒子自己花錢買的,這一片孝心值得表揚。可是得知糟魚是別人送的,便不高興了,將魚重新封好讓陶侃同事帶回,并附上了責備兒子的信。信的最后說:“如果你這樣當官,為娘實在是擔憂?!碧召┦盏皆泗~與責書,萬分愧疚,這就是故事“陶母退魚”的來歷。從此,陶侃為官公正廉潔,公私分明。最后終于成了東晉時期威震敵國的名將。
感悟:我們驚奇的發(fā)現(xiàn),無數(shù)杰出的巨人,在他們成功的背后都站著一個偉大的女人——母親。有了偉大的母親,孩子成功才有了堅實的基礎?,F(xiàn)在有很多母親總想讓自家孩子占便宜,讓人家的孩子吃虧,不論后果,錢能擺平???!是愛孩子?還是害孩子?
【歐親勤奮荻】(ōu qīn qín fèn dí)
典源:故事“畫荻教子”出自《宋史·歐陽修傳》。涉及人物:歐陽修母鄭氏、歐陽修。
題解:歐指歐陽修;親在這里專指母親;荻是一種像蘆葦?shù)牟荩輻U較堅硬。本題之意為:歐陽修的母親教歐陽修用荻桿代筆,在沙地上勤奮地練習寫字。
故事:北宋時期大文學家歐陽修的母親姓鄭,是一位有毅力、有見識、又肯吃苦的母親。歐陽修的父親當過地方官,為人正直。去世后,家境逐步貧寒。全家的生計只能靠鄭氏一人維持。鄭氏雖然讀書不多,但她卻能不斷地給年幼的歐陽修講如何做人的故事及道理。眼看歐陽修就到上學的年齡了,鄭氏一心想讓兒子讀書,可是家里窮,買不起紙筆。他母親就在家里挖了一個大坑鋪滿沙子,用一根荻草桿代替筆,手把手地教歐陽修寫字。歐陽修跟著母親學習,一筆一劃地練習寫字,反反復復地練,直到寫對寫工整為止,從來都不馬虎。鄭氏對歐陽修說:“我了解你父親,他品德高尚。為了把你培養(yǎng)成像你父親那樣的人。再大的苦我也能吃?!钡涔省爱嬢督套印庇纱硕鴣?。后來歐陽修成為北宋時杰出的文學家和史學家。
感悟:只有認真學習,才能有所成就。一個人在年幼時家境不好,表面看上去是悲慘的,但對于有志氣的孩子來說卻不見得是一個壞事。因為家境的窘迫會使孩子較早地品嘗世態(tài)炎涼和生活艱辛,促使孩子早懂事,早立志。知道那句話吧: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岳慈精忠字】(yuè cí jīng zhōng zì)
典源:故事“岳母刺字”出自《金陀革編》。涉及人物:岳飛之母姚氏、岳飛。
題解:岳指岳飛;慈字,字典中解釋“有時特指母親,慈母”;精忠是“精忠報國”四字縮寫;字是指刺在背上的字。本題意思為:岳飛的母親為鼓勵岳飛“精忠報國”,將這四個字刺在了岳飛的脊背上。
故事:岳飛的母親姓姚,她作為母教典范和婦女楷模,被歷代傳為佳話,尊其為賢母。岳飛十五六歲時投軍抗遼。后因父喪,退伍還鄉(xiāng)守孝。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岳飛再次投軍。臨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飛叫到跟前,說:“現(xiàn)在國難當頭,你有什么打算?”“到前線殺敵,精忠報國!”姚太夫人聽了兒子的回答,十分滿意,“精忠報國”正是母親對兒子的希望。她決定把這四個字刺在兒子的背上,讓他永遠銘記在心。岳飛解開上衣,露出脊背,請母親下針。姚太夫人先在岳飛背上寫下了“精忠報國”四個字,然后用針刺、涂墨。在母親的激勵下。岳飛多次打敗金軍,后來成為著名的抗金英雄,受歷代人民所敬仰。
感悟:查看了一些資料,在史學界中,有的人認為岳母刺字只是傳說,并非史實。不過,這個故事是正能量的,有教育意義的,岳飛母子的壯舉,永遠激勵著我們一代又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