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與小腸為表里,是手少陰與手太陽經脈。心居胸中而主血脈,小腸居腹中,主受盛而化水谷。兩者部位不同,職司各異,似無直接的關系。但是經脈絡屬,在生理、病理上有其一定的聯系。
心臟之病,可以分為兩類,即血脈病變和神志病變,但有時亦能相互影響。論其原因,有心臟本身發(fā)病的,亦有其他病變影響及心的。臨床辨證,大體可分為虛證和實證。
虛證是正氣虛,但有心陽(氣)虛和心陰(血)虛的之別。陽虛則易生寒,陰虛又易生熱,這在病理上亦是常見的變化。
實證是邪氣實,常見的有心火偏旺。痰火(飲)凌心(或痰迷心竅),淤阻脈絡等。而火旺又易傷陰,飲盛亦能傷陽,痰迷則蒙蔽心神,淤阻則絡道不宣,如此等等。
又能出現虛實錯雜的病情,應加細致分析,靈活處理。
心病治法,一般而論,是補其不足,瀉其有余。
從心病的具體而言:
心陽虛者,有益心氣,溫心陽,其中益氣又與肺脾有關,溫陽亦涉及脾腎。
心陰虛者,有養(yǎng)心血,滋心陰,其中養(yǎng)血又與肝有關,滋陰亦與腎相聯。
雖然各有重點,但不能分割看待。同時,安神方法,又是常相配合運用的。
心病屬實者,火旺瀉火,多用苦寒直折,導火下行,臟邪以府為出路。
痰飲上凌,豁痰為主,但每兼以通陽;
痰火上擾,清火為主,亦常以通府;
痰迷心竅又當配以開竅。
至于淤阻脈絡,輕者化淤,重者逐淤,久淤又當緩消,或者寓補于消,或用大量滋陰藥以滑潤消化淤血。
懂得這些錯綜復雜的變化,就易于掌握方藥的配伍規(guī)律。臨床處理,亦能靈活自如。
(1) 益氣寧心:
益氣寧心的藥物配伍,主要用于心氣不足者。常見心悸氣短,不能勞動,動則氣喘易汗,尤其不能登高,登高則心慌腳軟,易生恐懼感。胸中憋悶,呼吸少氣。少寐多夢。面色舌色不華,脈細軟,時有歇止;或見脈遲等癥。治以益氣寧心。藥如人參、炙黃芪、炙甘草以益氣;配合茯苓,茯神,麥冬、五味、遠志、柏子仁等,寧心安神。因為氣虛血亦滯,又每佐以當歸、川芎等養(yǎng)血寧心。方如養(yǎng)心湯。
(2) 溫通心陽:
溫通心陽的藥物配伍,主要用于心陽不足者。常見心悸氣短,胸前區(qū)隱痛,或刺痛,甚時突然絞痛?;蛞娝闹粶?,行動手足作脹,有時下肢浮腫,甚時四肢口唇紫紺,面色晦澀或白。氣怯畏寒,出冷汗。脈細數或散亂,或結代,或脈遲等癥。治以溫通心陽。藥如桂枝、附子等溫通陽氣。配合炙甘草、人參、麥冬、姜、棗等復脈養(yǎng)心。方如桂枝甘草湯、桂枝附子湯、茯苓四逆湯等。
如胸痛明顯者,每為陰寒痹阻,又常配伍細辛、丁香、降香、郁金、川芎等,行氣止痛;
如脈遲為甚者,每為絡脈凝澀,又常配伍麻黃、細辛、當歸、川芎等,增強桂枝、甘草、人參、姜、棗的益氣溫通之功。
(3) 養(yǎng)血安神:
養(yǎng)血安神的藥物配伍,主要用于心血不足之證。如心悸頭暈,少寐多夢,心虛易驚,畫色萎黃。有時五心煩熱,下午面赤顴紅。脈細無力,或見虛弦而數,舌質淡,或嫩紅少津。治以養(yǎng)血寧神。藥如當歸、川芎、人參、甘草、龍眼肉等,養(yǎng)血寧心;配合柏子、棗仁、茯苓、茯神、遠志等養(yǎng)心安神。有時更佐珍珠母、龍齒、牡蠣等鎮(zhèn)心安神。方如柏子仁丸、酸棗仁湯。
(4) 滋陰養(yǎng)心(交通心腎):
滋陰養(yǎng)心的藥物配伍,主要用于心陰不足之證。如心悸失眠,多夢遺精,夜分燥熱,時易盜汗,健忘易誤。舌嫩少苔尖赤,脈細尺數等癥。治以滋陰養(yǎng)心,交通心腎。藥如生地、熟地、玄參、天冬、麥冬、玉竹等以滋陰;配伍丹參、丹皮、柏子、棗仁、五味、遠志等養(yǎng)心安神;更佐龍骨、牡蠣以交通心腎。方如天王補心丹(可與“甘膩滋填”、“養(yǎng)陰清熱”兩節(jié)互參)。
(5) 清心瀉火:
清心瀉火的藥物配伍,主要用于心火偏亢之證。如心煩不安,神情暴躁,夜不能寐,面赤口苦嗌干,舌尖赤,碎痛,甚至舌腫舌衄,小便赤澀,脈數有力。治以清心瀉火。藥如黃連、黃芩、大黃、木通、赤苓、生草等。方如瀉心湯、導赤散。
心火偏亢,有時可見火迫血溢之證。如吐血、衄血。面色鮮紅,氣逆身熱,煩渴不寐等癥。又當瀉火止血,或涼血止血。方藥如瀉心湯、十灰丸。但須注意,心火上亢而肝火亦旺,形成心肝火旺,迫血妄行者,瀉火固然是急救之計,但不是唯一方法,繆仲淳提出的吐血三要法,即“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補肝,不宜伐肝;宜降氣,不宜降火”。不可不知。
(6) 通陽化飲:
通陽化飲的藥物配伍,主要用于痰飲凌心之證。見心悸頭眩,氣短而喘,胸悶不舒,間有咳喘,并見惡心欲吐,嘔吐痰涎,脘冷背寒,喜得溫按等癥。這是痰飲停于中焦,陰寒之氣上凌,以致中陽不運,心陽不展。治以通陽化飲法。藥如桂枝伍茯苓,桂枝伍甘草,茯苓伍白術,澤瀉伍白術,半夏伍茯苓等,溫通心脾之陽,而化飲邪。方如苓桂術甘湯。
(7) 清心豁痰:
清心豁痰的藥物配伍,主要用于痰火上擾,蒙蔽心神之證。本病多由外感之熱,或五志化火,煉液成痰,擾亂神明。
常見心悸不寐,精神異常,或者變成癡呆,不寐不食,自言自語,性情怪僻;或者心胸煩亂,哭笑無常,穢潔不自知;甚至力大無制,逾垣上屋,變?yōu)榘l(fā)狂。舌赤,脈弦滑而數。治以清心豁痰。藥如黃連、黃芩、大黃、丹皮、山梔等清心火;配以竹瀝、膽星、半夏、茯苓、枳實、郁金、青黛、礞石等清心豁痰。臨床運用,輕者如小陷胸湯合白金丸;重者用礞石滾痰丸、竹瀝達痰丸,同時用雪羹湯代茶頻飲。如癡呆,尚需佐以開竅醒神之藥。
(8) 活血化瘀:
心主血,肝藏血。因此,淤血的形成,每每與心肝二臟有關。
但具體的原因很多:
有外感熱病傳變而致者;
有內傷雜病延久而致者;
有外傷跌撲而致者;
亦有婦女經產病變而致者。
淤阻的部位,亦很不同,有在胸部者;有在脅肋膈下者;亦有在局部經脈肌膚者。病程亦有不同,有新瘀,有久瘀。病情亦不一致,新瘀大都屬實,久瘀又每虛實錯雜;更有瘀而挾熱者,瘀而挾寒者,氣滯導致血瘀,血瘀氣機為之澀滯者。臨床證候,差異亦很大,常見的如: 淤阻部位作痛,痛位比較固定,多見刺痛,或隱痛,或拼痛,得溫暖或撫摩則差,天陰或夜分較甚。痛在心胸區(qū)域的,每每突然發(fā)作,兼見心悸氣短,甚時肢面紫紺,或蒼白,冷汗出。痛在脅肋膈下的,每每反復發(fā)作,休息則差,疲勞則劇,病較頑固,并見肝或脾腫大,舌有紫氣,紫斑。痛在少腹的,按之有塊(亦有無包塊的),或一側或兩側作痛,以婦女為多見。亦有痛在肢體、腰脊、筋脈、肌膚的,局部多有淤阻的相應見癥。
治療方法,總的原則是活血化淤。通用方藥,如桃紅四物湯。
藥如:桃仁、紅花、歸尾、赤芍、丹皮、丹參、牛膝、澤蘭、蒲黃、五靈脂等。尚有蟲類祛淤藥,如蠶蟲、水蛭、蠐螬、蟲、山甲等??筛鶕唧w病情成因差異,靈活配伍。
如攻逐淤血者,重點選用大黃、芒硝、牛膝、山甲、三棱、莪術等;
如僅需通絡化淤者,可選歸尾、桃仁、紅花、旋覆、新絳、蔥須、桂枝尖、姜黃等;
又如蟲蟻之類的祛淤藥,尤能搜剔絡道之邪,對病久入絡,淤滯不宣者,用之療效甚佳。
如其行氣活血者,可選川芎、延胡、郁金、香附、乳香、沒藥等;
甚者可以配伍麝香。
如其清熱化淤者,可選大黃、黃芩、黃柏、山梔配伍丹皮、赤芍等。
如其溫通化淤者,可選干姜或炮姜、肉桂、小茴、吳萸等。
如其淤血久留,干著難消者,可用濡潤化淤法,如大隊地黃、麥冬、阿膠、花粉、藕汁等。
總之,淤血的停滯,不但本身的成因比較復雜,而且表現的證候亦是涉及多方面的。因此,活血化淤法的運用,不能局限于此,尚需考慮與其他治療方法相結合,才能切合病情,從而增進療效。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