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湖泊:青海湖、江西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內(nèi)蒙古呼倫湖、納木措湖、色林錯湖、博斯滕湖、南四湖
中國最大的湖泊:青海湖
青海湖青海湖是我國第一大內(nèi)陸湖泊,也是中國最大的咸水湖、內(nèi)流湖,早期面積4236.6平方公里,環(huán)湖周長360多公里。湖水平均深約21米多,最大水深為32.8米,蓄水量1050億立方米,湖面海拔3260米。比兩個東岳泰山還要高。湖水鹽度為1.24%(一般海水含鹽量為3.5%)。古稱西海、鮮水、鮮海、卑禾羌海。
鄱陽湖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因洞庭湖已縮小成中國第二大淡水湖)、第二大湖(僅次于青海湖)和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江西省北部,鄱陽湖南北長173公里,東西最寬處74公里,平均寬16.9公里,湖岸線長1200公里,湖口水位21.71米時湖面面積3283平方公里。
洞庭湖位于荊江南岸,湖南省的北部,界湘鄂兩省之間,是我國第三大湖,僅次于青海湖、鄱陽湖,也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和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面積3,968平方公里(1998年)。 湖南境內(nèi)所指的洞庭湖區(qū),習(xí)慣上把湘、資、沅、澧四水尾閭受堤防保護(hù)的地區(qū)都計算在內(nèi),因此,就行政范圍來說,它包括19個縣、7個市、15個國營農(nóng)場的全部或一部。
太湖才前被稱為震澤,又名五湖,為我國第三大淡水湖,湖面2000多平方公里,有大小島嶼48個,峰72座。太湖在常水位吳淞高程3.00米時,平均水深1.9m,最大水深2.6m,容積44.3億m3.年均入湖水量57.2億m3,平均317天換水一次。
洪澤湖原為淺水小湖群,古稱富陵湖,漢代以后稱破釜塘,隋代稱洪澤浦,唐代始名洪澤湖。水面面積為1597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9米,最大水深4.5米,容積30.4億立方米。湖泊長度65公里,平均寬度24.4公里。
呼倫湖面積2339平方公里,是內(nèi)蒙古第一大湖、我國第四大淡水湖,與貝爾湖為姊妹湖。湖長93公里,最大寬度為41公里,平均寬度為32公里,周長為447公里。當(dāng)湖水位在545.33米時,湖水為233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為5.7米,最大水深8米左右,蓄水量為138.5億立方米。
納木措位于中國西藏中部,湖的形狀近似長方形,東西長70多千米,南北寬30多千米,面積1920多平方千米。湖面海拔4718米,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湖水平均深度33米,蓄水量768億立方米?!凹{木錯”為藏語,這個湖的蒙古語名稱為“騰格里淖爾”,兩個名稱都是“天湖”之意。
色林錯是我國西藏第一大湖泊及第二大咸水湖。湖面海拔4530米,湖泊東西長約72公里,平均寬約22.8公里,其中東部最寬達(dá)40公里,湖水面積2391平方公里,流域面積45530平方公里,為西藏最大的內(nèi)陸湖水系。
古稱“西海”,唐謂“魚海”,清代中期定名為博斯騰湖,位于焉耆盆地東南面博湖縣境內(nèi),是中國最大的內(nèi)陸淡水吞吐湖。博斯騰淖爾,蒙古語意為“站立”,因三道湖心山屹立于湖中而得名。博斯騰湖距博湖縣城14公里,距焉耆縣城24公里,湖面海撥1048米,東西長55公里,南北寬25公里,略呈三角形,大湖面積988平方公里。
南四湖為昭陽、獨山、南陽、微山湖四湖的總稱,位于蘇魯交界處,微山湖是中國著名的六大淡水湖泊之一,南四湖南北總長約120 km,東西平均寬5.2 km,流域面積31700 km2。上級湖一般湖低高程32.5m,正常蓄水位34.5m,蓄水面積600 km2,設(shè)計洪水位36.5m,相應(yīng)容積23.1億m3。下級湖一般湖低高程31.0m,正常蓄水位32.5m,蓄水面積585 km2,設(shè)計洪水位36.0m,相應(yīng)容積30.78億m3。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