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字長吉,中唐赫赫有名的詩人,有人稱他是繼屈原和李白之后,又一個浪漫主義詩人,這一點無法反駁。但是,他的浪漫與李白不太一樣,李賀常用些險韻奇字,以鬼仙為題材,想象力極其豐富,給人一種詭異華麗之感。如果說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那么李賀就是鬼才,所以他被稱為“詩鬼”。
根據(jù)史書記載,李賀屬于皇室宗親,先祖李亮是李淵的叔叔。雖然家道中落,早已失去貴族的光環(huán),與普通百姓沒多少區(qū)別,但李賀對自己高貴的血統(tǒng)非常自豪,每次寫自薦信的時候,都會加上“唐諸王孫李長吉”。另外,李賀的父親,與杜甫是表兄弟關(guān)系,也許是遠(yuǎn)方親戚,但不管怎么說,李賀應(yīng)該叫杜甫一聲杜伯伯。
七歲下筆成詩,李賀無愧于神童的名號,在父親去世后,原本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酒香不怕巷子深,李賀比別人更用功,況且他天資聰慧,名氣與日俱增,十五歲就名滿京城,知名度甩同齡人幾條街。若想踏入仕途,實現(xiàn)遠(yuǎn)大抱負(fù),光有名氣是不夠的,要找到愿意出手相助的貴人。
當(dāng)時的文壇大佬韓愈,對有才之士非常重視,推舉過很多文人。李賀決定謁見韓愈,即使不能立即當(dāng)官,至少混個臉熟,給韓愈留下深刻印象。拜訪韓愈之前,李賀做足充分準(zhǔn)備,熬夜寫下一首詩,開篇7個字就有氣吞山河之勢,全詩都是千古名句,尤其最后兩句,讀后讓人不禁落淚。
《雁門太守行》
唐代:李賀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或許李賀從未到過雁門關(guān),但他可以想象出戰(zhàn)爭的場景,無需身臨其境,就能寫出膾炙人口的作品。如同范仲淹沒有去過岳陽樓,隨便查閱一下資料,就創(chuàng)作了千古奇文《岳陽樓記》。詩歌注入詩人的靈魂,如果缺乏想象力,很難有非常高的成就,李賀比較幸運,天生具備這種能力。
且看“黑云壓城城欲摧”,表面上是描繪天氣惡劣,黑云積壓在空中,無形的壓力讓人喘不過氣,實則是指敵軍數(shù)量太多,一波又一波地逼近雁門關(guān),大戰(zhàn)一觸即發(fā)?!凹坠庀蛉战瘅[開”,既然敵軍出現(xiàn),坐以待斃肯定玩完,將士們嚴(yán)陣以待,身披鎧甲,遠(yuǎn)遠(yuǎn)望去,如同金光閃閃的金鱗,氣勢壓過敵軍。
通過“黑云”與“金鱗”的對比,彰顯出大唐軍隊的氣勢。頷聯(lián)“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敵軍吹響進攻號角,唐軍毫不膽怯,雙方打了起來,悲壯的場面驚天動地,一直持續(xù)到夜晚。援軍很快到來,“半卷”二字耐人尋味,說明援軍悄悄前行,準(zhǔn)備對敵人發(fā)動突然襲擊,打他們個措手不及。
此處的“易水”用得很巧妙,既說出戰(zhàn)場所在的地點,也表現(xiàn)出唐軍視死如歸的豪情,明知敵眾我寡,卻沒想過退縮。本打算擊鼓反擊,結(jié)果因戰(zhàn)鼓上的冰霜太厚,幾乎敲不響。即便如此,將士們依舊充滿斗志。尾聯(lián)“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化用黃金臺招賢納士的典故,表明以死報國的決心。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誰都懼怕死亡,但江山社稷面臨危難之際,將士們忘記了害怕,無論敵人多么強大,從未想過退縮,提著刀劍奮勇殺敵,只為報答皇帝的恩情。讀完此詩,腦海中涌現(xiàn)出悲壯的場景,被震撼的同時,也情不自禁浸濕眼眶。李賀寫這首詩的時候,只有十六歲,以“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表達(dá)出為朝廷效力的心愿。
只可惜,李賀仕途不順,因才氣過人遭到嫉妒,被取消參加科舉的資格。后來,在韓愈極力推薦下,李賀得到從九品的官職,做了三年多都沒有晉升,憤然辭官且離開長安,回到故鄉(xiāng)昌谷。李賀之后擔(dān)任過幕僚,但沒多久又失業(yè)了,憂憤成疾的他,二十六歲郁郁而終。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