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這個春天,通過十幾年把頭顱綁在褲腰帶奮斗的李自成和他的那幫兄弟們,終于打進了他們夢寐以求的皇城,坐上了朝思暮想的金鑾殿,這些勝利的隊伍從上到下的想法,終于要歇一口氣了。然而,這是個最危險的時期,在山海關稱雄一方的吳三桂手上擁有當時最強大的騎兵部隊關寧鐵騎,本來經權衡利弊之后,他還是選擇投降李自成,偏偏他手下大將劉宗敏竟然霸占了愛妾陳圓圓,使他怒發(fā)沖冠,決定不投降李自成回山海關。
而這時驕傲自滿的李自成,根本沒有足夠重視,竟押著吳三桂的老父親吳襄要討伐吳三桂,使他不得不選擇了與關外的清軍多爾袞聯(lián)合起來,在山海關把李自成的幾十萬大軍打得落花流水,只能撤退,狼狽逃回北京后,由于清軍追兵的咄咄逼人,北京這座龐大的城市,在軍事上難以防御,只好無可奈何地退出了北京。
當時,李自成的想法是,回到自己的根據(jù)地,隨后自己在關中的大本營防御,并督促恢復生產,以便在即將到來的亂世中,繼續(xù)占據(jù)一席之地。然而,虎視眈眈的滿清鐵騎迅速乘虛而入,馬如驟風,矢如雨注的八旗兵對李自成的部隊一路截殺而來,在這樣的窘境下,李自成率領殘兵敗將,卷起輔蓋一路逃跑,不僅退出了直隸,也將河南大部分地方,拱手相讓,處處被動挨打,絲毫沒有反攻之力,在這屢戰(zhàn)屢敗的情況下,他認定自己起家的根據(jù)地陜西足可依靠,就收編主力撤往陜西。
陜西,李自成起家的根據(jù)地,能否守住這塊根據(jù)地,陜西的門戶潼關自然是重中之重,潼關位于陜西省境內,是關中地區(qū)的門戶,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不過,潼關“表里山河”,易守難攻,堪稱天險,正所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李自成深知,潼關這扇根據(jù)地的門戶,一旦洞開,危險不言而喻,當然無法聽之任之。
潼關城始建于漢,經歷代整修,明末時形成“五山六門”的格局,三面筑墻高達16米,一面沿山起勢高達30多米的垛口,護城河深不可測,周長數(shù)10公里。因此,固守潼關是生死攸關的大事。也許,在李自成的心中,有了潼關一切都好辦,前面的那些失敗,大不過再進一次商洛山中,蟄伏數(shù)年再戰(zhàn)江湖。畢竟,他曾經八進八出商洛山,那里是他的福地。
最終,雙方在扼守中原與關中要地的潼關,展開決戰(zhàn),這場戰(zhàn)役的結果,不僅決定了李自成集團的最終命運,也必將左右整個中原大地的未來。
面對這種局面,李自成做出了兩項安排:一是派遣李過、高一功率領重兵駐守陜北地區(qū),抵御阿濟格的軍隊;二是派大軍出潼關,攻打河南懷慶地區(qū)。多爾袞忽視了李自成的實力,沒想到李自成的軍隊在河南地區(qū)屢戰(zhàn)屢勝,他急忙命令多鐸暫緩南下,救援河南地區(qū)。
至此,多爾袞調整了戰(zhàn)略部署,命多鐸、阿濟格率軍夾擊李自成。而此時李自成將注意力放在了陜北方面,他親自率領大軍北上,打算先與阿濟格決戰(zhàn)。然而走到半路,李自成就接到奏報,多鐸率領十萬大軍在懷慶擊敗大順軍后,乘勝西進,于順治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抵達潼關以東十里的地方。
李自成意識到了危險,他立即率軍馳援東線,五日后抵達潼關,立即就派愛將劉宗敏率軍出潼關,據(jù)山為陣。多鐸也不示弱,立即派前鋒統(tǒng)領努山、鄂碩從側后包抄,同時派護軍統(tǒng)領圖賴率領騎兵從正面沖擊。劉宗敏雖然率軍奮戰(zhàn),但依然無法抵御八旗鐵騎,最終戰(zhàn)敗。
隨后,李自成派大將劉芳亮率軍偷襲清軍,結果再度失敗。李自成聞訊,“親率馬步兵拒戰(zhàn)”。多鐸也不示弱,“隨調鑲黃、正藍、正白三旗協(xié)力并進,盡殲其步兵”,李自成再度派兵出戰(zhàn),結果仍然失敗,自此大順軍由攻勢轉為守勢。
就在李自成與多鐸決戰(zhàn)正酣的時候,本來,李自成留下在周邊的各地的兵力擰成一股繩,全力以赴攻打多鐸,清軍自然不能長驅直入,可惜的是,前幾年李自成打敗了孫傳庭后,劉忠、陳永福、左光先、牛成虎、董學禮、劉芳名、董學禮、陳德、南一魁……等一大批明軍將領向李自成投降,這數(shù)十萬部隊,為什么擋不住滿清的進攻呢?
其實,投降李自成的明軍將領都是心懷二心,保命要緊,當清軍一來的時候,一夜之間,全部投降清軍,并且作為先鋒,殺向李自成。尤其是明朝叛將劉忠,最得李自成的信任,被封為伯爵,后來他畏敵怯戰(zhàn),一槍未發(fā)就丟掉了重鎮(zhèn)潞安,李自成又原諒了他,讓他鎮(zhèn)守洛陽這樣的重鎮(zhèn),可是在李自成和多鐸決戰(zhàn)于潼關的時候,本該從背后夾擊多鐸的劉忠,卻按兵不動,目的是給自己留一條后路,最后在李自成戰(zhàn)敗之后便投降了多鐸。
可以說,是這些叛徒直接導致了潼關失守,占領潼關后的多鐸部休兵二日,由潼關進發(fā),二天后占領西安,與阿濟格隨后合兵一處,大順軍陜西防線崩潰。雖然,潼關之戰(zhàn)只有13天,卻改變了歷史進程,李自成堅守陜西、守住根據(jù)地計劃徹底失敗,此后被迫開始流動作戰(zhàn),最終走上不歸路。
持續(xù)十三天的潼關決戰(zhàn),這場決定大順政權能不能保住西北地區(qū)的關鍵一戰(zhàn),大順軍失敗了,李自成帶領大順軍主力,有汝侯劉宗敏、澤侯田見秀、磁侯劉芳亮、綿侯袁宗第、義侯張鼐等大將,大順政權的高級文官丞相牛金星、軍師宋獻策等人,還有包括皇后高氏在內的眷屬,兵員約為十三萬人馬,由陜西商洛經河南到達湖北襄陽,會合駐守當?shù)氐陌淄坷^續(xù)東下武昌等地的大順軍。再度被打成“流寇”的李自成,曾一蹶不振,幾個月后殞命湖廣九宮山。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