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媽悟語
青春期叛逆是很多父母頭疼的問題,因為叛逆情形眾多,給人造成一種刻板印象,就是到了青春期都會叛逆。甚至有專家說:青春期,沒有叛逆就沒有成長。
但是,也有的父母認為自家孩子沒有叛逆。
像清華學霸賈泓一,他的媽媽被采訪時,就表示兒子沒有叛逆期。
賈泓一也表示:叛逆是一種無能的表現,遇到煩心事,沒有膽量把怒火發(fā)泄到老師、同學、陌生人身上,因為知道這樣會承擔一定后果。如果把氣撒到父母身上,則會被原諒。因為父母很愛自己,有恃無恐。叛逆也是向父母表明態(tài)度,不想讓他們管。
一個孩子能有這樣的認識,非常難能可貴。這是很多專家、育兒作者普遍闡述的觀點,沒想到孩子理解得這么透徹,他的觀念就不允許他有叛逆的行為。
所以,他在青春期沒有和父母對抗,父母感受不到他的叛逆完全可以理解。
那么,他是如何做到青春期沒叛逆的呢?看了他們母子的經驗分享,發(fā)現不是到青春期臨陣磨槍、做大量工作,而是早在小學階段就做好了準備,有長遠規(guī)劃。
賈泓一有著根深蒂固的觀念,就是:
父母是這個世界上很少有的對孩子比對自己還要好的人。既然父母對自己愛的毫無保留,那么也要盡量去減少對父母的傷害。
父母對孩子的所有建議、看法、打上引號的嘮叨,方式可能讓人無法接受、不太認同,但出發(fā)點都是為了孩子好,為了讓孩子前程似錦,父母子女的共同目標就是以后的學業(yè)有成,沒有必要僅僅是因為一個形式的東西而破壞了父母的那一份好心、善意。
簡言之:正因為父母是世界上對自己最好的人,所以就要尊重父母,不要把父母當成出氣筒。雖然父母的方式有時候不太接受,但要明確父母是友方不是敵方,要把勁往一處使,朝一個方向努力。
這個觀念的形成時間就是小學階段。
形成這個觀念可不容易,孩子最討厭聽的一句話就是,“我都是為了你好”,孩子認為父母不考慮自己的感受、不尊重自己,所以特別反感、非要和父母對著干。
所以,賈泓一的經驗很讓人震驚,怎么能這么理解父母?全都說到了父母的心坎里。父母需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在孩子的青春期毫不費力?應該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這些做法:
給孩子植入正確的觀念不只表現在語言上,還要用行動證明。
給孩子做可口的美食,給孩最多的親子陪伴。常帶孩子外出游玩,讓孩子感到快樂和放松。在孩子面前一直保持穩(wěn)定的情緒,滿足孩子的合理需求、重視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想法,對孩子的承諾說到做到。把孩子當成大人看待,家里的事情讓孩子多參與,自己的苦惱和喜樂都說給孩子聽。
在一系列做法中,讓孩子真正感受到父母的愛,建立起一種和諧共處的關系。
媽媽對網傳的青春期叛逆感到異常焦慮,在小升初的時候,就給孩子打了預防針:
爸爸媽媽舅舅阿姨等都沒有叛逆過,那些叛逆的孩子都是拿青春期當幌子、借口,做出一些頂撞父母、表現自己的行為。
讓孩子意識到和父母對抗是不正確的行為。
這一點起作用需要建立在親子關系融洽的基礎上,只有當孩子認為父母的話可信度很強,才愿意去相信,并能在出現叛逆苗頭時及時調整。
這里需要補充的是,要讓孩子提前了解青春期是怎么回事,避免孩子出現情緒問題、身體反應時,不知道如何面對,導致誤入歧途。
《在細雨中呼喊》就描寫了男生在青春期的一些心理活動、行為舉止,因為沒有被正確引導、缺乏生理知識,導致精神緊張、行為異常。如果早一些了解,就不會有心理障礙,知道總有一天度過難關,能及時克服。
就像陳美齡,她在兒子的小學階段,就為青春期來臨做了很多準備。
比如和孩子一起了解荷爾蒙的構造,讓孩子做好身體異常變化的準備,知道出現問題不是自己和父母的錯。
父母也不要隨意給孩子貼上叛逆的標簽,導致不敢正常和孩子溝通、親子關系疏遠。 讓孩子多接觸外界事物,擁有積極向上的愛好,到青春期有事可做,減少沒必要的內耗。
賈泓一感到特別幸福的是,父母理解他學習的辛苦、給他營造了溫馨的環(huán)境、適時幫他化解了情緒壓力。
不像其他同學那樣,本來一天已經很煩了,還被父母嘮叨:書包怎么怎么樣,衣服怎么怎么樣,老師說你怎么樣了,對立情緒隨之嚴重起來。
每次回到家,爸爸媽媽基本都會笑臉相迎,讓他無論是情緒較好還是低落,都能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
爸爸媽媽也會給他指出學習上的毛病,但不會像其他父母一樣,一回家就開始各種數落,雞蛋里挑骨頭,而是切好水果迎接他,等到快睡覺的時候,才會心平氣和地簡單一提。
初中考試成績不太理想的時候,媽媽會說:我們壓壓驚吧。然后帶他去看電影、或者讓他和好友一起吃飯放松。
壓完驚之后,再坐在一起分析沒有考好的原因、狀態(tài)是怎么造成的、知識點有沒有遺漏。
媽媽認為雖然結果不是特別好,但是看到了孩子的努力和堅持,結果不好可能是巧合,沒必要太在意結果。
高中的時候,媽媽知道孩子壓力大,看到比較有意思的新聞,或者比較搞笑的視頻,都會保存下來,等到孩子回家的時候,找一個間隙,跟孩子一起看,哈哈大笑。
父母做這些,會讓孩子感到釋然。
父母真的很有智慧,溝通方式、溝通時機都選的非常到位。像入睡前的溝通,在《野性養(yǎng)育》就提到過:入睡前,男孩通常會比較脆弱,情感防線會降低,因此這是和他們互動的好時機。
孩子感受到愛、被理解、被尊重,就不會有被冒犯的感覺,心里舒適,就容易從情緒中走出來。
當然孩子自己也要學會調節(jié)情緒的方法,不能完全依賴父母,畢竟父母不能時刻守在身邊。
賈泓一的做法是:感覺很煩、學不進去就干脆不學?;蛘呗牳?、讀史記、看小說等等,用一些有意思的事情分散焦慮情緒,就會好很多。
每個孩子的喜好不同,可以用自己覺得舒服的方式化解情緒。
寫在最后:兒子考入清華,青春期沒叛逆,母子談經驗:小學階段的準備很關鍵!
叛逆其實是在早期,孩子沒有和父母經營好感情、沒有正確的觀念,而表現出的對父母不理解的一種反應。如果從小學階段就做好準備,孩子就不會有叛逆期。
我是@凝媽悟語
兩男孩媽媽,10多年育兒經驗
陪孩子閱讀、英語啟蒙、科學啟蒙
分享育兒感悟、落地育兒干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