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jīng)有這樣一個十分熱門的問題:“當你討厭一個人的時候,應(yīng)不應(yīng)該跟他翻臉?”
在這個問題的下面,有一條高贊的回復(fù):假如你和一條狗在一個獨木橋上相遇,你是會選擇給狗讓路,還是跟狗吵一架、然后被狗咬一口?假如真的被狗咬了,那么無論你做什么都是于事無補的。
這一觀點是很有道理的。很多人在生活當中都太過計較,無論遭受了怎樣的人和事,只要自己感到不順心,便會千方百計地去“計較”。
這樣的人生,不說好與壞,最起碼會很累。
陳道明的為人處世
演員陳道明生活中為人低調(diào),除了在鎂光燈下,陳道明極少在公眾場合露面。
每次拍完任務(wù)比較重的戲份之后,陳道明會主動息影一到兩年。
當一個藝人在復(fù)雜的娛樂圈當中,保持這樣的狀態(tài)時,難免就會遭受來自外界的各種猜測,甚至是詆毀。
曾經(jīng)有媒體采訪陳道明:“你怎樣看待網(wǎng)絡(luò)上對于你的負面評價呢?”
對此,陳道明回答:“要學會不在別人的面前評價別人。還要學著接受他人在你的背后評價你自己。我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我知道我處理不來這些,所以我只能躲遠一點?!?/p>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一樣,人與人之間有著極大的區(qū)別,不可能要求每個人都與自己有著同樣的看法和思維,在和他人進行社會交往的過程當中,遭遇分歧甚至是沖突都是正常的事。
怎樣看透這些事情,并且學會包容,就是在為人處事當中一種十分可貴的品質(zhì)。
道不同,不相為謀。不必去糾結(jié)他人的看法,只要保留自己的本真就好了。
遠離紛爭,心遠地自偏
賓夕法尼亞大學和耶魯大學的雙料學士大衛(wèi)·波萊(David Pollay)教授在其著作《垃圾車法則》當中提出了“垃圾人”概念——在我們的世界當中,個體就猶如世間萬物一般,有的人是有價值的,有的人則是沒有價值的。
還有這樣一部分人,他們就好比要去倒垃圾的人一樣,身上存在的很多負面情緒,就好比無處傾倒的垃圾,不管碰上誰,都會把這些情緒像扔垃圾一樣扔在這個人身上。
著名德國哲學家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在著作《善惡的彼岸》當中說到:“當你與惡龍纏斗過久,自身亦會成為惡龍?!?/p>
當你在身邊人的負面情緒影響下,也許無法立刻察覺并且遠離。這導致久而久之,你也多少會沾染上這種消極的情緒。
當你在社會交往的過程當中發(fā)現(xiàn)這樣負面情緒纏身、無法控制自己情緒的人,最好遠離他們。
格局要大、不必計較
“舍得”是漢語語境當中的一個極富哲理的詞匯,不妨把兩個字分開去看:“有舍才有得。”
一部分人生活得不如意,很多時候并不是因為外界的人和事在針對,而是自己沒有想通:他們的眼界和格局比較有限,看不到將來會發(fā)生的事情。對于身邊的人,很多時候只看一時的表現(xiàn),而并未從長遠去計劃。
有很多的人他們的目光十分有限。當自己取得了一點點成就,就會變得安于現(xiàn)狀。這樣的態(tài)度對于身邊的人也是會產(chǎn)生一定影響的。
真正有格局的人,應(yīng)該時時刻刻保持清醒,從不停下前進的腳步。
假如僅僅是因為身邊一個自己不喜歡的人,就影響了自己的情緒,甚至是耽誤了日常生活的進行,是得不償失的。
便是你非常討厭這個人,其實也不必與之翻臉,淡然一笑,繼續(xù)過你的生活。
(圖源均來自網(wǎng)絡(luò),侵刪)
我們的人生十分短暫,應(yīng)該去做有意義的事。至于那些討厭的人,就讓他們?nèi)グ伞?
圖片如有侵權(quán),聯(lián)系刪除。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