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周六好呀!
本期「簡單心理WEEKLY」,你可以看到:
“感覺安全”療法的單盲隨機對照試驗
性侵創(chuàng)傷的修復,關(guān)鍵在頭三個月
一個“深度按摩”腦子的簡單辦法
九成物質(zhì)使用障礙患者不愿接受治療
首次自傷行為,最常發(fā)生在12歲
看完記得去留言區(qū)與我們嘮嘮!
“感覺安全”療法,治好了50.8%被害妄想者
當人們說自己“好沒安全感呀”,ta可能有兩種意思:
要么是“環(huán)境真的不安全”,要么是“在安全的環(huán)境中,感覺不安全”。
對于后一種情況,牛津大學臨床心理學家Daniel Freeman教授和同事認為,安全感也可以通過“努力重建內(nèi)心”來得到。
他們開發(fā)了一種“感覺安全(Feeling Safe)療法”。通過幫助人們重新認識到自己是安全的,來抵消和取代“危險記憶”。
這套方法是:通過練習減少擔憂、改善睡眠、增強自信。從而在人們陷入“非理性恐懼”時,降低防御,完全投入到當下和體驗中,了解到自己其實很安全。
圖 / Morgan Alessi
這套療法首先針對的是“迫害妄想”患者。
有被害妄想的人,生活在沒有安全感的世界??傆X得別人要陷害自己,擔心出門就會遭遇不測……病人不但容易出現(xiàn)自殺念頭,還會增加患高血壓、糖尿病和心臟病風險。
據(jù)一項最新發(fā)表在《柳葉刀·精神病學》的研究,“感覺安全(Feeling Safe)療法”可能是治療被害妄想最有效的方法,超過一半的患者在治療后達到了康復標準。
牛津大學的學者招募了130名有持續(xù)性被害妄想的患者,讓他們分別接受常用的心理療法和“感覺安全療法”的治療,在治療結(jié)束6個月后評估他們的癥狀。
研究表明:
“感覺安全療法”使得50.8%的被害妄想患者達到了康復的標準,傳統(tǒng)心理療法(為患者提供有同理心的和支持性的人際接觸)讓34.9%的患者達到了康復標準。
“感覺安全療法”相比于傳統(tǒng)心理療法,在七種治療標準中取得了更好的效果(降低總體偏執(zhí)程度、減少憤怒、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患者滿意度高、總體生活質(zhì)量高等)
研究者表示:“'感覺安全療法’通過長期和個性化的治療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感,那些曾經(jīng)有被害妄想的人,可以不再擔心有人會攻擊自己,重新?lián)肀篮玫纳?。?/span>
性侵創(chuàng)傷的修復過程,關(guān)鍵在頭三個月
一切非自愿的、未經(jīng)同意的性接觸,都是性侵害。
世衛(wèi)組織的數(shù)據(jù)顯示,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女性在其一生中會遭受“來自親密伴侶(或非伴侶)的身體暴力、性暴力”。
華盛頓大學發(fā)表于《Trauma, Violence & Abuse》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性侵幸存者有81%的可能性出現(xiàn)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PTSD)癥狀,而遭性侵后的“頭三個月”是自然恢復的關(guān)鍵期,此后的平均恢復速度減慢。
研究者分析了22項研究,這些研究評估了性侵幸存者的PTSD的癥狀,包括了性侵發(fā)生后各個時間節(jié)點,共涉及2106名性侵犯受害者。
研究表明:
81%的性侵幸存者在一周后出現(xiàn)明顯的PTSD癥狀。75%的幸存者在一個月后符合PTSD的診斷標準;
性侵幸存者的PTSD患病率在三個月后下降為 54%,一年后下降為 41%。
性侵幸存者的PTSD患病率(上)和嚴重程度(下)隨時間變化
研究者表示:“與其他形式的創(chuàng)傷相比,性侵帶來的PTSD患病率更高、癥狀更嚴重,因為幸存者面臨著污名化和其他風險。具體來說:
PTSD的認知理論認為,在任何形式的創(chuàng)傷后,幸存者往往會形成關(guān)于自己(“我受到永久性損害”)、他人(“沒有人值得相信”)和世界(“社會是完全危險的”)的消極信念;
當幸存者告訴他人自己遭到了性侵犯時,可能會收到比其他創(chuàng)傷更多的社會負面回應(對幸存者的指責);
性侵犯比其他創(chuàng)傷更有可能產(chǎn)生特定的情緒反應,如憤怒、內(nèi)疚和羞恥,這些情緒使得患者更難處理和創(chuàng)傷有關(guān)的其他情緒,從而阻礙PTSD的康復”。
延伸閱讀:
只要在室外待一會,就可以深度按摩你的大腦
近日一篇發(fā)表于《The World Journal of Biological Psychiatry》的研究揭示:每天在戶外呆一會對大腦認知功能的好處,類似于體育鍛煉及認知訓練。
馬克斯普朗克人類發(fā)展研究所的學者在半年內(nèi)跟蹤調(diào)查了6名參與者,并對他們的大腦進行了280多次掃描,每次掃描前都要求參與者報告過去 24 小時內(nèi)的行為,特別是在戶外度過的時間。
研究表明:
過去24小時在戶外度過的時間越久,大腦的背外側(cè)前額葉皮層(DLPFC)中灰質(zhì)的比例越大,這與更強的行動計劃和認知控制有關(guān)(灰質(zhì)減少與精神疾病的發(fā)病有關(guān));
過去24小時在戶外度過的時間,可以解釋 DLPFC 灰質(zhì)比例3%的變化,這與體育運動和認知訓練的影響大小類似(2-5%);
即使控制了日照時間、空閑時間、身體活動量和液體攝入量等因素的影響,在戶外度過的時間仍會對大腦產(chǎn)生積極影響。
背外側(cè)前額葉皮層(DLPFC)位置如圖B所示,圖C表明過去24小時在戶外的時間和DLPFC的灰質(zhì)占比正相關(guān)
研究者表示“不管是普通人還是精神疾病患者,每天簡單散個步,就可以改善注意力、情緒和整個心理健康狀況”。
這項發(fā)現(xiàn)為精神障礙的治療提供了神經(jīng)科學支持。
“臨床醫(yī)生可以將在新鮮空氣中散步作為處方的一部分”,研究合著者、UKE精神病學和心理治療系博士后Anna Mascherek說。
中國的酒精依賴患者至少在2000萬以上(李建華,2019年)。2019年黃悅勤教授等人在《柳葉刀·精神病學》上的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物質(zhì)使用障礙是中國第三大精神障礙,僅次于焦慮癥、抑郁癥。
圖 / Timo Kuilder
但一項發(fā)表于《神經(jīng)精神藥理學》的的研究表明,近90%的患者不愿意接受治療。這與該病的嚴重污名化有關(guān)。
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認為:
對“精神活性物質(zhì)使用障礙”的污名化(如稱病人為“癮君子”、“酗酒者”),使得患者不愿意就醫(yī),自尊心和自我價值感降低,常常導致更嚴重的物質(zhì)濫用。
使用“以人為本的語言”可以減少污名化:“以人為本的語言”,認為疾病只是ta生活中的某個方面,而不是ta作為一個人的定義。例如,某人應該被描述為“有精神分裂癥的人”而不是“精神病”。類似地,不應該稱任何人為“癮君子”或“酗酒者”,而應該稱為“具有物質(zhì)使用障礙的患者”。
研究者表示:“我們用來描述疾病的語言,可以對經(jīng)歷這些疾病的人產(chǎn)生直接的影響。減少污名化的努力,會減輕患病給個人帶來的心理負擔,幫助人們從疾病中康復?!?/span>
最近一項發(fā)表于《JAMA Network Open》的研究發(fā)現(xiàn),第一次自我傷害最常發(fā)生在12歲左右。而且,自傷5次(或更多)的孩子,疼痛的閾值也會更高(越來越感覺不到疼痛)。
在這項實驗中,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等機構(gòu)招募了64名有過自傷行為的英國青少年,每個人都接受了一系列測試(包括熱檢測、壓力痛閾)……重點分析自傷行為和身體感覺之間的關(guān)系。
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受試者在過去自我傷害的次數(shù)越多(5次及以上),敏感度的閾值(無論是疼痛還是非疼痛)都會顯著增加。
并且,自傷行為對“敏感度”的破壞甚至包括了無害刺激。也就是說,孩子們可能越來越“什么都感覺不到”。
科學家們被自傷行為對年輕人的影響之大所震驚。但暫未能確認這種敏感性顯著降低,究竟是預判自傷風險因素,還是多次自傷的結(jié)果。
??今日互動:
Freeman et al., Comparison of a theoretically driven cognitive therapy (the Feeling Safe Programme) with befriend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persistent persecutory delusions: a parallel, single-blind,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The Lancet Psychiatry, 2021, DOI: 10.1016/S2215-0366(21)00158-9
Volkow et al., Choosing appropriate language to reduce the stigma around mental illness and substance use disorders,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2021, DOI: 10.1038/s41386-021-01069-4
Simone et al., Spend time outdoors for your brain – an in-depth longitudinal MRI study, The World Journal of Biological Psychiatry, 2021, DOI: 10.1080/15622975.2021.1938670
Emily R. Dworkin et al, PTSD in the Year Following Sexual Assault: A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 Trauma, Violence, & Abuse (2021). DOI: 10.1177/15248380211032213
Cummins et al. Assessment of Somatosensory Function and Self-harm in Adolescents. JAMA Netw Open. July 13, 2021. DOI: 10.1001/jamanetworkopen.2021.16853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