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分抑郁群體,會同時共病人格障礙。在給這樣的患者做心理治療時,一定要考慮到偏執(zhí)人格障礙和抑郁癥的區(qū)別與關聯(lián),這樣才能找到有效的解決思路。
人格障礙有什么特點?除非源自腦科疾病、腦外傷、一氧化碳中毒、慢性酒中毒、精神分裂,人格障礙群體基本上無生理病變,主要是問題家庭和社會適應不良培養(yǎng)了不良觀念,容易被激惹,懷疑、質疑別人,造成人際關系障礙,從而遭遇群體排擠。人格障礙患者自身無軀體難受,來求助的目的往往也是人際關系煩惱。
有位心理學前輩說,抑郁癥患者都很善良。這話不完全正確。一部分抑郁患者共病人格障礙,是人格障礙在先,由于人際關系惡劣,到處被排擠而導致抑郁?;蚴呛幸欢ǖ娜烁裾系K成分,抑郁經(jīng)修復而緩解后,會故態(tài)重萌,對治療師不信任、抵觸;質疑治療師人品差;甚至試圖控制治療師,導致治療難以繼續(xù)。這些都稱為抑郁共病人格障礙。
一、人格障礙與抑郁癥(包括神經(jīng)癥)的區(qū)別
這兩個群體,從心理學角度看,是天平上的兩個極端。
1. 抑郁群體的特點是自卑,遭遇挫折后,把一切原因責任歸于自己,委曲求全;
偏執(zhí)人格群體則多自命不凡,行事先考慮自己,不考慮別人,一切責任往外推;猜疑心重,總認為別人會傷害自己;對挫折與拒絕過分敏感,長久記仇;會根據(jù)一些莫名的原因來懷疑配偶的忠誠。
2. 抑郁群體求助愿望很強,偏執(zhí)人格群體習慣不信任別人,對治療師抱有各種質疑。尤其是高智商的人格障礙群體,更喜歡操縱治療師。有的人沒到人格障礙的程度,不會質疑,但固執(zhí)刻板,不配合,讓治療變得非常棘手。或是僅僅停留在口頭上的同意,沒有實際行動,竭力回避任何實質改變。
3. 抑郁群體的癥狀有一定的生物因素,會出現(xiàn)思維遲鈍,記憶變差,精力不足,影響學業(yè)工作;加上軀體障礙的各種難受,失眠,求助愿望高;
人格障礙群體基本上沒有生物因素,身體不難受,思維、記憶、精力正常,學業(yè)職業(yè)不受影響。甚至智商非常高,成就很大,只是人際關系不好,因此求助愿望低。
二、咨詢治療偏執(zhí)群體有哪些技術要點?
這里所述抑郁共病人格障礙的治療,只談如何解決人格障礙。對于抑郁問題,仍然按照常規(guī)思路來做,不再贅述。
1. 要花費漫長時間建立信任關系
偏執(zhí)群體從小遭遇各種挫折打擊,會形成如下信念:世界是不安全的,人與人之間是利益爭奪。因此他們對咨詢師也充滿懷疑,需要要花費漫長的時間來建立咨詢關系。
比如有個抑郁共偏執(zhí)障礙患者說,某醫(yī)生把他的胃治療壞了,某醫(yī)生把他的腿治壞了,弄得一直疼。他認為“證據(jù)確鑿”,毋庸置疑,會不停地想像對方如何害自己,憤怒不斷累積。這個情況不解決,咨詢根本無法進行。
2.要花費漫長時間去除暴怒(易激惹)反應
人格障礙群體從小到大遭遇密集的刺激挫折、心理創(chuàng)傷,屬慢性長期刺激,生活中到處都是敏感點可以讓他們生氣。治療師可以列出一張很長的暴怒列表,治療中,在處理心理創(chuàng)傷場景的同時,需要去除暴怒敏感點(條件反射),處理大量的不良觀念和累積的憤怒情緒。
3 .要花費冗長的時間進行人際關系教育
人格障礙群體從小的互動模式造成人際關系問題,而治療師又難以在短時間內全部察覺,只能發(fā)現(xiàn)一點處理一點。對此精神分析有一定的優(yōu)勢,分析各種言行,讓他們自我覺察。人的習慣是自己看不到的,只能是身邊的人給指出來,然后自己才能改善。通過逐步學習,提高認知能力,希望這部分患者能有這樣的進步:也許我感受不到你們的痛苦,但當我明白某些言行會讓你們痛苦,我就不做了。提升感知能力更需要藝術類的訓練。
(本圖由心理學博士熊紅星制作)
4 .要花費較長的時間學習痛苦承受能力
人格障礙群體對精神上傷痛的感受,比其他人更強烈、來得更快、發(fā)生得更頻繁,好比洶涌的浪潮。
這種狀態(tài)似乎永遠不會結束,深陷其中的人不知道如何應對,故稱之為壓迫性情緒。精神和生理的傷痛常常如影隨形,掙扎于壓迫性情緒中的人常常用不健康、無效的方式來對付,他們不知道如何才能找到更好的解決之道。
第三代認知行為技術的辯證行為療法,針對人格障礙的這種壓迫性情緒,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行為訓練,用以提升痛苦承受能力,包括:全盤接受、擺脫自毀、轉移注意力、放松練習、正念呼吸冥想,情緒描述等。
此外,還有認知方面的改善辦法,如:脫離批判指責,提升善心,同情心,等等。宗教信仰中的感恩與祈禱,同樣能達到提升痛苦承受能力。
三.治療要從家庭關系方面尋找原因
一部分抑郁患者的患病原因,和其婚姻互動方式、家教模式有關。有的患者由于抑郁狀態(tài),人呈現(xiàn)軟弱狀態(tài),家庭矛盾也被掩蓋。當抑郁開始緩解后,自己的性格、脾氣也出來了,家庭問題凸顯,矛盾激化。但當治療師提出需要整個家庭也改變的時候,有的家長(家屬)就抗拒了:明明是治療孩子(配偶),怎么弄到我們頭上了?
性格上的固執(zhí)刻板,往往跟生活策略不足有關,處世不靈活,用幾個有限的方式應對復雜的外界;不敢輕易改變,怕一改變就出錯,繼而面臨“更大的風險”。
和諧的家庭關系有一條金標準:家庭成員之間是否會說心里話。重視家庭治療,把家庭建成一個愛的港灣,成員相互支持。在外界承受了各種壓力,產(chǎn)生的負面情緒,一旦回歸家庭立刻釋放宣泄掉,心理疾病不容易發(fā)作,也不容易復發(fā)。如果家庭成員交流互動很少,自然是長期憋屈壓抑,或是向外尋找情感出口。
對人格障礙的治療還包括:減少干擾治療行為,增加情緒調節(jié)能力,心理痛苦耐受能力,增加自我價值感,尊重感,學會感恩等。這些大多來自第三代認知行為的辯證行為技術指導思想。
四、邊緣人格障礙共病抑郁癥的情況
這種共病情況也是比較常見的。邊緣人格群體的自我形象、內心偏好(包括性偏好)常常是模糊不清或扭曲的,通常有持續(xù)的空虛感。易于卷入強烈及不穩(wěn)定的人際關系,導致連續(xù)的情感危機;也可能會竭力避免被人遺棄(高依賴),并可能伴有一連串的自殺威脅或自傷行為。
邊緣人格多見于女性,常見的思維是:如果我依靠他人,我就會過得很好;如果依靠不上,我就會過得很差。容易把治療師當上帝一樣討好崇拜,認為治療師無所不能,對治療師無限愛戀,甚至想方設法搞到治療師的私人電話后,反復打緊急電話(我要自殺了,你快來救我);也有找到治療師的住處后,進行各種騷擾。
人格障礙的治療時間,短則一年半載,長的可以很多年。大多數(shù)中途就脫落了,少有徹底解決。原因是人格障礙患者盡管人際關系糟糕,但身體不難受,不影響學業(yè)、工作,甚至可以取得很高的成就,導致求助愿望很低。
不過,也有人只是具備上面一部分狀態(tài),并不是人格障礙,不能胡亂給自己或他人貼標簽。比如,有的成年人抑郁狀態(tài)很重,軟弱無力,一段時間后突然開始發(fā)脾氣。這不是人格障礙,而是康復起來的階段性狀態(tài)。
也有一部分兒童和青少年群體,抑郁的表現(xiàn)不是軟弱,而是脾氣大,這因為思維受限制,很多能做的事情做不了,非常心煩,無助,易激惹。家長更沒法理解,把孩子當成青春期叛逆了,想都想不到可能是抑郁癥。如果進行呵斥教訓,只能是讓孩子病情加重。
有很多患者問:人格障礙與抑郁癥,哪個更難治療?這很難比較。一般來說,人格障礙的嚴重程度,和治療的難度成正比;而抑郁癥的嚴重程度,和是否容易治療沒太大的關聯(lián)。許多想自殺的嚴重患者,外來因素明顯,短期內可幫助他們緩解過來。而比輕度抑郁還輕的惡劣心境、抑郁癥殘留癥狀,卻可能比重度抑郁難治療得多。
作者為一線執(zhí)業(yè)心理咨詢師,大學心理咨詢老師
本文首發(fā)時間為:2017年10月19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