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孩子的想法并認同孩子感受
當孩子向父母說自己遇到的不順心、不如意的事情,他不一定完全來尋求父母的幫助,而只是想尋求安慰和認同。其實孩子在告訴父母自己心里話的時候,他大多經過些時間考慮,而且對于如何處理這些讓他感覺不如意的事情,他已經有大概的想法,即使這個想法不現實。
不妨試著握住孩子的手或者輕撫他的肩,靜靜地傾聽,給孩子一個理解的擁抱,也許比語言更管用。在孩子告訴父母他覺得不如意的事情的時候,父母只需要肯定孩子的感受,并適當回應孩子“你是不是覺得很委屈?”、“我也有和你一樣的感受!”就能夠幫助孩子釋懷了。如果孩子每次向父母述說自己感覺不如意的事情,父母都采用馬上給出批評、命令、建議,孩子今后愿意向父母分享的事情就會越來越少。
孩子有時候不如意的感覺,是在和他人的比較中產生。比如孩子在一次數學考試中考了49分,這對他來說,肯定非常的不如意,有些孩子甚至會花上一個星期,焦頭爛額地思考如何向父母交代。但是,他的這個49分如果是全班第一名,因為那次的數學考試很難,那這個孩子肯定會歡天喜地的告訴父母自己數學考試的真實分數。
孩子成長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不斷重新認識自己的過程。我們把孩子放在知識學習的環(huán)境中,他可能因為自己考試成績和別人比較起來不理想,常常有不如意的感覺;但是當我們把這個孩子放在運動場上,他卻能因為自己有比別人更加靈巧的天賦和卓越的體能,時常有輕松和愉悅的感覺。反之亦然。
作為家長,可以幫助孩子看到自己的天賦在哪里。就算一個孩子學習也不行、運動也不行,都依然有其它方面的長處和優(yōu)點可以發(fā)掘。對于父母來說,應該更加熟悉不斷重新認識自己的方法和過程,在這里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獲得這種能力。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臨床兒童心理學家KeithCrinc 說,不管怎樣,父母都應該找到合適的方式給孩子一些正能量,因為不論你接受什么消極信息,幫助孩子去理解并適應這種壓力跟不安才是最重要的。就算是青少年,也需要父母傳遞一切都會變好的自信。
家中經濟狀況不太好時,爸媽們可以用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簡單、誠實地交流家里的問題,告訴他們你怎么想,告訴他們我們需要做一些有趣的事情來改變這種境況,然后讓孩子參與到這個改變的過程是很有用的。比如,可以告訴孩子,我們家現在的狀況雖然不是太好,但是我們整個家可以一起努力,充分利用我們有的東西生活。
幫助孩子理解,讓孩子知道家庭才是最重要的,房子、家具那些都是身外之物,不能買買買也不會是世界末日。跟孩子分享怎么通過共同努力去克服困難,想辦法節(jié)約家中不必要的開支,這樣孩子會在閑余時間思考怎么可以幫助爸爸媽媽,既能讓孩子理解家里的困難,又能通過這個機會教育孩子,幫助孩子建立責任感,何樂而不為呢?
另外要提醒的是,爸媽們雖然要和孩子誠實面對家中困境,卻不要過多的和孩子強調自己的困苦,比如反復跟孩子說“家里條件不好啊,你要早早懂事啊”之類的話。這些話會給孩子的心靈造成極大的壓力,會使他變得敏感,自卑,長時間的悶悶不樂。爸媽樂觀對待困境,孩子才能獲得正能量。
對孩子來說,去到一所對自己來說完全陌生的學校、搬家到一個新的地方、甚至去一個從來沒有去過的地方旅行,都可能是帶給他們最多不順心、不如意的體驗的機會。只要留意這些方面可能產生的問題,并做一些準備,應該可以給孩子幫助,使這些不如意的時間變短。比如孩子因為搬家,必須遷入另外一所小學,可以全家一起來開一個“家庭會議”,帶著孩子一起討論大家即將面對的變動,一起來做一些計劃和準備工作。
在“家庭會議”中,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整理同學通訊錄,以便孩子到新學校交不到朋友,依然有曾經交往過的同學可以聯系,不至于完全沒有同伴;對于新的陌生的地方,家長可以引導孩子一起探索,比如找一張導游地圖,激發(fā)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知道,無論面臨怎樣的不如意,大家都可以一起想辦法,積極面對未來。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