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小威。(來源:哈佛大學網站)
從小順著自己的興趣學習
莊小威曾在一次接受采訪時說,自己從小就喜歡科學,她的早期教育,是個性與順其自然的結合。能取得今日這般成就,最主要是因為順著自己的心意和興趣學習,才保有了強烈的動力。
莊小威的父母都是中科大的教授,但5歲前,莊小威并沒有與父母生活在一起,而是在江蘇如皋跟隨爺爺、奶奶生活。她沒有上過幼兒園,也沒有正規(guī)地學過拼音識字,從如皋回到父母身邊后,直接上了科大附小二年級。
莊小威上初中時,是班里年齡最小的一個,卻是最聰穎的學生之一。她曾獲得全國中學生數(shù)理化競賽第一名,后來被推薦到北京景山學校上了半年中國科大預備班,13歲轉入離家較近的蘇州中學科大預備班,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數(shù)學、物理常拿滿分。最終,莊小威以高考600多分的狀元成績考進了中科大少年班。
據(jù)莊小威在中科大少年班的一位室友回憶,“小威得天獨厚,雖然讀書無數(shù),視力卻是1.5。有時在宿舍里,大家都伏案用功,她躺在上鋪的床上看書,還能看見我們書上的字。小威還有個一心兩用的本領,一邊聽三國評書一邊做原子物理作業(yè),這些都讓我們好生佩服。”
站在了世界科學最前沿
1991年,莊小威在中科大畢業(yè)后赴美,這一年,她僅僅19歲。經過6年在異域的潛心學習,她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拿到了物理學博士學位。此后,她又在斯坦福大學師從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華裔科學家朱棣文做博士后研究,朱棣文給莊小威印象最深的是他獨特的教育方式,在討論中他常常給莊小威一些非常高瞻遠矚的建議,而這些建議并不是用很枯燥的方法表現(xiàn)出來,而是很生動,經常用一個眼神、一個表情便能讓人領會。
正是這個時候,莊小威偶然與化學、生物學科的合作伙伴一起開始做一些跟蹤分子行為的實驗,從此開始跨越物理和化學兩個學科的研究,站在了世界科學的前沿。做科研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只有對自己的學問擁有長期的熱情,才能擁有動力,而動力就是化解一切困難的秘訣。常常一周七天,莊小威除了吃飯和睡覺,剩下的時間全是工作。
莊小威在科學世界的成就,取得了業(yè)界內的公認。2001年,不到30歲的莊小威被聘為哈佛大學助理教授。她的物理根底啟發(fā)她將帶熒光的分子標記物附在病毒上,當用激光照射時,標記物發(fā)射出特殊的彩色光。用這種方法,借助顯微鏡,她翔實跟蹤了單個病毒的行為,也跟蹤了諸如蛋白質和核糖核酸(RNA)片斷這樣的單個分子行為。她拍攝到單個流感病毒的連續(xù)影像,這是世界上首次記錄到病毒的各階段過程。
2003年,莊小威獲得麥克阿瑟“天才獎”,是第一位獲此榮譽的華人女科學家。2004年,美國著名的《科技評論》評選出在納米技術、計算機與通信及生物技術領域從事前沿技術研究的、年齡在35歲以下的100名青年創(chuàng)新者,莊小威名列其中。
2006年初,莊小威晉升為哈佛大學物理和化學系的雙聘教授。在哈佛大學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單分子生物物理實驗室,帶領21名博士、博士后研究流感、艾滋病、SARS等病毒侵入宿主細胞的過程。
做科研一定要敢于冒險
看著莊小威的風光履歷,很多人都以為莊小威太一帆風順了,實際上,任何的成功都不是看起來那么理所當然,只有莊小威自己知道付出了多少艱辛。
“我的秘訣就是忘掉過去的成功和失敗,一切從頭開始,絕不輕言放棄?!鼻f小威剛開始讀博士的時候,并不是所有學生中最突出的那一個,她甚至一度懷疑自己做實驗的能力。在進行博士后研究時,她也曾遇到整整一年時間都在摸索試探,什么結果也做不出來的困境。
在一次次壓力和挑戰(zhàn)面前,莊小威始終沒有輕言放棄,自己的動力來自加倍的努力。在哈佛大學做助理教授時期,莊小威的其他同事都偏向選擇相對“安全”的課題,這樣才能迅速地出成果、發(fā)論文。因為在哈佛大學,如果6年期間發(fā)表的論文沒有達到要求數(shù)量,就面臨走人的境地。但莊小威的冒險精神,讓她從一開始,就決定選擇有難度、有風險的課題。當她或榮譽無數(shù),并晉升為哈佛大學的教授時,有人問她,現(xiàn)在是否可以選一些比較重要的課題做了,她表示:“我一直是在找重要的課題做,從來沒有想找容易的問題做。”
莊小威建議國內教育界,一定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要鼓勵學生提問題,沒有一個問題是笨問題,一百個問題中總會有一個是聰明的問題,這個聰明的問題也許就是一個很大的科學發(fā)現(xiàn)。其次,鼓勵學生盡早進實驗室作科研,不要把分數(shù)看得太重,要讓學生多接觸科學前沿,大膽地思考和解決那些還沒有解決的問題。
站在講臺上像變了一個人
與眾多華裔科學家相比,莊小威非常樸素,沒有任何討好人的姿態(tài),且有著一種單純和非常的專注。一位友人這樣形容莊小威:只要一回到科學里,她立刻變了個人,比如在演講時,不僅用詞準確優(yōu)雅,而且語調流暢,十分自如。
原中國科技大學校長、現(xiàn)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的朱清時,對這個87級少年班的女孩子,仍留有印象。2003年10月,莊小威回母校中國科技大學做了一場報告會,當時她剛剛獲得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當年度的“天才獎”。
那一次,莊小威所做的報告叫《展現(xiàn)單個核糖核酸酶分子的折疊和單個流感病毒的感染過程》,光這個名字讓人一聽,就覺得很糊涂了。但莊小威運用自己“講故事的能力”,甚至連讓學科外的人都聽懂了。她的語言十分幽默,其中包括肢體語言。她在講述“流感病毒如何侵入生物細胞”時,她會模仿病毒對細胞說:“我在這兒,讓我進來?!彼€幽默地評價:“我認為流感病毒相當聰明,而細胞挺笨的。要知道,病毒只想著要進入細胞,而余下所有的感染動作都是由細胞自身完成的?!?/div>
莊小威的研究方法、實驗原理、裝置、結果、分析,邏輯清晰,簡潔緊湊,充滿科學精神,均讓同行贊不絕口。莊小威表示,從來不曾因為不是美國人而受到歧視,只要科學研究做得好,就一定會被別人承認。不過她表示,由于中國傳統(tǒng)教育方式有其弱點,以致中國人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不夠活躍,華人學生在此方面應注意調整。在選擇研究課題時,要挑選對社會產生影響、能使多數(shù)人受益的主題,避免膚淺式研究。
人物名片
莊小威,1972年生于蘇州。1987年,15歲時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1991年本科畢業(yè)赴美,1997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拿到物理學博士學位。2001年,被聘為哈佛大學助理教授。2006年初,成為物理和化學系的雙聘教授,此前曾獲得2003年“天才獎”,是第一位獲此榮譽的華人女科學家。2012年,成為84位新晉美國科學院院士之一。
在2012年5月1日公布的84位新晉美國科學院院士名單中,一位華人女科學家的名字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1972年生人的莊小威。她的當選,刷新了最年輕美國科學院華人院士的紀錄。
人們都說莊小威是少年天才,她15歲時就上了大學,25歲時獲得了物理學博士學位,34歲就成為美國哈佛大學的雙聘教授,擁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實驗室;而她所進入的美國科學院,去年院士的平均年齡為61.5歲,今年莊小威當選時才剛滿40歲。
莊小威(圖片來源:FredField)
在近日公布的84位新晉美國科學院院士名單中,一位華人女科學家的名字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莊小威。她的當選,刷新了最年輕美國科學院華人院士的記錄。
翻開莊小威的履歷,給人感覺她總是一帆風順:1987年,15歲的她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1997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之后在斯坦福大學師從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朱棣文教授進行博士后研究;2001年被聘為哈佛大學助理教授;2003年獲得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天才獎”;2006年初,34歲的莊小威成為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系、物理系的雙聘教授。
而這份風光的履歷后面,只有莊小威知道自己付出了多少艱辛。每當遇到困難時,莊小威的秘訣就是忘掉過去的成功和失敗,一切從頭開始,但從不輕言放棄。
莊小威剛開始讀博士的時候,做得并不突出,甚至懷疑自己做實驗的能力。她在進行博士后研究時,開始與化學、生物學科的合作伙伴一起做一些跟蹤分子行為的實驗,但幾乎有整整一年時間都是在摸索試探,什么結果也沒做出來。在一次次壓力和挑戰(zhàn)面前,莊小威都沒有放棄。
莊小威認為進行科學探索研究,保持動力是化解困難的方法。在哈佛大學工作以來,她一周七天,每天都從早上10時工作到半夜12時。她說:“除了吃飯和睡覺,剩下的時間都在工作?!闭峭ㄟ^不懈的努力,她才成為物理、生物學界的翹楚。
敢于冒險是莊小威的另一個性格特點。剛進哈佛大學做助理教授的時候,其他同事都選擇相對“安全”的課題,這樣發(fā)表論文比較快。因為在哈佛,如果6年期間發(fā)表的論文沒有達到要求的數(shù)量,就要走人。而莊小威一開始就打定主意,要選擇有難度、有風險的課題。當拿到終身教職時,有人問她,現(xiàn)在是否可以選一些比較重要的課題做了,她表示:“我一直是在找重要的課題做,從來沒有想找容易的問題做。”
“成功是1%天才加上99%的汗水”,這句愛迪生的名言就是莊小威的秘訣,她的執(zhí)著和汗水終于澆出了成功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