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瀉泄瀉。泄瀉之癥,只因脾胃虛弱,饑寒飲食過度,或為風寒暑濕所傷,皆令泄瀉。胃風湯 治風冷乘虛客于腸胃,水谷不化,泄瀉注下,腹腸虛滿,腸鳴疼痛及腸胃濕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并治有效。八仙糕 治脾胃虛損,泄瀉不止,理脾胃、消飲食,最益老人小兒。一、因內(nèi)傷勞倦,飲食化遲作瀉及脾胃素蘊濕熱,但遇飲食勞倦即發(fā),而肢體酸軟沉困泄瀉者,用補中益氣湯去當歸,加芍藥、茯苓、蒼術(shù)、豬苓、澤瀉、姜棗煎服。
安效先教授治療小兒泄瀉經(jīng)驗擷萃。小兒臟腑嬌嫩,稚陽未充,稚陰未長,故小兒泄瀉易耗傷津氣,小兒泄瀉短時問內(nèi)即可出現(xiàn)口渴、尿少、前囟及眼窩凹陷等脫水癥狀,且分利之品過多則易造成陰津的虧損,安教授在臨證之時先辨可利與不可利,新病、體實,陰津未傷者可利,久病、體虛、津液已傷者不宜貿(mào)然分利,臨床選藥時可車前子、烏梅同用,烏梅酸斂既可澀腸止瀉又可生津止渴且能防車前子等滲濕之品傷陰。證屬脾腎陽虛,治宜溫補脾腎。
升陽除濕湯治療小兒久瀉28例。小兒久瀉屬小兒泄瀉中的虛寒癥型,是指小兒消化功能障礙,脾胃升降失常,清濁混淆,導(dǎo)致排便次數(shù)增多,解水樣便或解黃色清稀便,日數(shù)次,病久不愈者。治以燥濕鍵脾,升陽除濕,疏導(dǎo)運化?!夺t(yī)宗金鑒·幼科心法要訣》云:“脾胃濕盛成水瀉,懶食溏瀉色多黃,清濁不分溺短澀,胃苓升陽除濕湯?!鄙柍凉駵缮n術(shù)、陳皮、防風、羌活、升麻、柴胡、神曲、麥芽、澤瀉、豬苓、炙甘草組成。
小兒腹瀉--名醫(yī)屢效方。小兒慢性腹瀉——小兒慢性腹瀉方(史正剛方)用于嬰幼兒泄瀉重癥。誠如《幼幼集成·泄瀉證治》說:“夫泄瀉之本,無不由于脾胃”。嬰幼兒泄瀉重癥最易損傷氣津,即使嬰幼兒腹瀉時間不長,常在幾小時至1~2周,就會出現(xiàn)泄瀉無度,時作時止,下利便溏,完谷不化,睡臥露睛,舌淡,脈微等氣隨津脫之癥,所以在此治療中,當觸機而動,明其主因,詳其兼并,防其變證,重在益氣且固脫,同時佐以健胃運脾利濕。
黃芩、黃連、甘草、山藥、烏梅、焦山楂、滑石、焦山楂3g,山藥6g,烏梅3g,藿香3g,滑石。功;烏梅、山藥、甘草和中益胃,健脾止瀉,并。方:藿香5g,蒼術(shù)5g,陳皮5g,烏梅5g,川椒。常用藥:黨參、焦白術(shù)、茯苓、山藥、烏梅、四君、山藥健脾益胃,烏梅、蓮子肉澀腸止瀉。常用藥:烏梅、干姜、黨參、焦白術(shù)、山藥、草、茯苓健脾益氣;干姜溫中散寒;烏梅、山藥。蒼術(shù)、陳皮、烏梅、黃連、川椒、焦山楂、檳榔、處方:藿香3g,蒼術(shù)3g,陳皮2g,烏梅3g,川。
兒科小兒泄瀉小兒泄瀉是臨床常見疾病。一、灌腸肛點法處方1號液、2號液、3號液、4號液【組成】1號液:神曲、山楂各15克、煨訶子9克、石榴皮20克2號液:板蘭根、白花蛇舌草各3O克、烏梅、石榴皮各15克3號液:公英、白花蛇舌草、地錦草各30克、煨訶子9克石榴皮、烏梅各15克4號液:公英、白花蛇舌草、地錦草、大小薊各30克、地榆15克【操作】上藥加水各煎至30~60毫升,排便后10分鐘保留灌腸?!具m應(yīng)癥】小兒腹瀉。
張士卿教授治療嬰兒腹瀉日久不愈經(jīng)驗張士卿教授治療嬰兒腹瀉日久不愈經(jīng)驗。關(guān)鍵詞:張士卿;1 嬰兒久瀉,脾虛為本濕勝為標。此乃脾虛濕盛之腹瀉,治以健脾益氣、滲濕止瀉,選用參苓白術(shù)散加減:黨參、炒白術(shù)、陳皮、澤瀉、連翹、豬苓、焦三仙各6g,云茯苓、炒山藥各15 g,炒薏苡仁、石榴皮、訶子、蓮子、烏梅炭各10 g,甘草3 g,另加紅參(另燉)6g。按:泄瀉之本在于脾,而小兒脾常不足,所以治療嬰兒泄瀉,調(diào)理脾胃為第一要務(wù)。
【組成】炒蒼術(shù)、炒扁豆、茯苓、苡仁、車前子、金銀花、赤石脂各150克,木香、藿香、黃芩、雞內(nèi)金、葛根各100克,肉豆蔻、厚樸各50克,山楂90克,澤瀉60克?!痉浇狻啃盒篂a日久,必傷脾胃陽氣,脾陽不足,溫化無權(quán),寒濕困脾,故小兒久瀉多見脾陽不足和寒濕困脾之虛中夾實之候。故方用黨參、白術(shù)、茯苓、山藥,益氣健脾、燥濕止瀉;故脾易虛肝易旺,加之小兒神氣怯弱,易受驚恐,每易導(dǎo)致肝旺侮脾,脾失健運,乳食不化而成泄瀉。
肉豆蔻。1、肉豆蔻治胃寒脹痛,食少嘔吐:肉豆蔻辛香溫燥,能溫中理脾、行氣止痛。肉豆蔻治胃寒氣滯、脘腹脹痛、食少嘔吐等證,肉豆蔻常與木香、干姜、半夏等藥同用。2、肉豆蔻治虛瀉,冷?。喝舛罐⑿翜囟鴿?,入中焦,能暖脾胃,固大腸,止瀉痢,肉豆蔻為治療虛寒性瀉痢之要藥。4、肉豆蔻治脾腎俱虛所致的虛瀉,冷?。红腥舛罐?、罌粟殼(蜜炙)、煨訶子肉各4.5克,白芍、白術(shù)、當歸各15克,黨參、炙甘草各8克,肉桂、木香各3克。
胡建華 > 證治經(jīng)驗 四、慢性腹瀉四、慢性腹瀉?!毒霸廊珪分赋觯骸靶篂a之本,無不由于脾胃。”脾胃虛弱,不能受納水谷和運化精微,水谷停滯,清濁不分,混雜而下,遂成泄瀉;如為肝木乘脾者,則用痛瀉要方以抑肝扶脾。腎居下焦,職司開合,且為胃關(guān),故泄瀉久羈,傷及下元,腎氣失調(diào),關(guān)門不利,此既為泄瀉之果,也為泄瀉之因,而審泄瀉之證確無病邪積滯,補腎固關(guān)則為急用之法,常用訶子、罌粟殼等固澀之劑。
蒼術(shù) 防風 麻黃(各一錢) 白術(shù)(二錢)蒼術(shù)(制) 干姜(炮) 肉豆蔻(面煨) 濃樸(制) 陳皮(各四兩) 甘草(炙) 茴香(炒)肉桂 川烏(炮去皮臍) 訶子肉(各二兩)蒼術(shù)(二錢,炒) 訶子(炮) 砂仁 肉豆蔻 陳皮 茯苓(各一錢) 木香 甘草(炙。白術(shù)(二兩) 陳皮(一兩) 半夏(八錢) 訶子肉(煨,八錢) 御米殼(七錢) 木香(三錢)山楂(五錢) 炙甘草(七錢) 白芍藥(一兩,煨) 白茯苓(半兩) 干姜(炮,半兩)
腸易激綜合征:難治的“小病”看中醫(yī)怎么對付!在中醫(yī)屬于便秘、泄瀉、腹痛或腸郁范疇,認為該病多由于飲食內(nèi)傷、情志不調(diào)、外感六淫、稟賦不足等原因,導(dǎo)致脾胃虛弱、脾虛氣滯,或肝氣郁結(jié)、疏泄不利,橫逆犯脾,肝脾不和,脾失健運,濕濁阻滯,升降失調(diào),腸道氣機不暢,傳導(dǎo)失司而發(fā)病。治法:健脾化濕,理氣止痛。前人有“無濕不成瀉”“泄瀉之本,無不由于脾胃”之說,講的就是泄瀉大多是因為脾胃虛弱,脾不運化水濕所致。
一、運脾法的意義 調(diào)理脾胃,首重運脾,運脾之法有深遠的理論基礎(chǔ)和臨床意義。小兒脾胃病的病理機制無不與脾運胃納、脾升胃降的功能有關(guān),諸如:脾運失鍵,胃不受納,造成厭食;食積中焦,運化失司,是為積滯;脾胃壅滯,氣機不利,引起腹痛;升降失常,濁氣逆上,產(chǎn)生嘔吐;脾失升清,濁污下流,形成泄瀉;脾運失職,氣血不充,發(fā)生貧血;運化無能,精微不敷,久延成疳等,此皆脾胃病變。1. 運脾化濕法 用于濕困脾土證。濕濁化,脾運復(fù),則脾健矣。
暑月腹瀉,五苓建功?!秴蔷贤ㄡt(yī)案·飧泄》收載的3則醫(yī)案中,兩則為治療暑月小兒腹瀉,均以五苓散作為主方,足見吳瑭論治此證的辨治思路。處方:桂枝木3g,豬苓6g,制蒼術(shù)3g,茯苓塊6g,澤瀉3g,柑皮炭2.1g,廣木香2.1g,扁豆4.5g。吳瑭處方不為成法所拘,靈活變通,因證制宜,其將治療“蓄水證”的五苓散變通治療“泄瀉”而取效,關(guān)鍵在于藥物君臣佐使的調(diào)整,重茯苓、豬苓而輕澤瀉,意在利濕健脾,真善學(xué)仲景之大家也。
回腸丸加減治嬰幼兒泄瀉經(jīng)驗舉例。嬰幼兒因臟腑未充,形氣未盛,柔弱嬌嫩,易受風寒濕熱外邪侵襲而發(fā)生泄瀉,筆者近年來,運用回腸丸方(出自《證治準繩》) ,隨癥加減,治嬰幼兒泄瀉,屢獲效驗,現(xiàn)介紹如下:嬰幼兒泄瀉,多是感受寒涼或濕熱致泄瀉,每日5 —10 次不等,呈粘液狀,色綠伴不消化奶片。“泄瀉之本,無不由于脾胃。”本病急性期以祛邪為主,待病情好轉(zhuǎn)后,貴在健脾胃,常用參苓自術(shù)丸善后,而獲良效。
然而其不曉脾的運化,脾健則運,脾虛則滯,故脾虛泄瀉的主要成因在于運化失司,眾醫(yī)多用補脾止瀉之法,馬老對脾虛致瀉,從不單補,而是從運脾著手,通過增強脾的健運功能而達到止瀉目的。嘗謂:兒本脾胃虛弱,若先天不足,或病后失調(diào),或寒涼之藥攻伐太過傷及脾陽,脾陽虛弱,溫化失職,運化失調(diào)乃產(chǎn)生泄瀉的內(nèi)在因素。因此,健脾不在補脾,而在運脾;熱愛中醫(yī)、關(guān)注學(xué)苑的朋友,請加入 “中醫(yī)學(xué)苑”,了解更多學(xué)苑中醫(yī)圖書信息。
林靜媛老中醫(yī)治療小兒急慢性腹瀉經(jīng)驗介紹。摘要:介紹原昆明市兒童醫(yī)院老中醫(yī)林靜媛以自擬參苓白術(shù)湯為主方治療小兒急慢性腹瀉的經(jīng)驗。關(guān)鍵詞:小兒急慢性腹瀉;參苓白術(shù)湯;老中醫(yī)林靜媛。北沙參、白術(shù)、茯苓、陳皮、木香、吳茱萸、患兒服藥10劑,腹部按摩10余次后,患兒出。醫(yī)學(xué)認為小兒腹瀉主要是嬰幼兒胃腸功能發(fā)育不完。《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說:“小兒。故治療小兒泄瀉皆。數(shù)泄瀉患兒及相關(guān)疑難雜癥患兒,療效甚佳。
寒邪甚者加木香、煨姜;熱邪甚者加黃芩、白芍;暑邪甚者加香薷、扁豆;濕邪甚者加薏苡仁、白術(shù)、淮山藥;食滯者加山楂、枳實;久瀉者加黨參、黃芪、升麻;滑泄不禁者加肉蔻、訶子。方用七味白術(shù)散加減:黨參、茯苓、白術(shù)、淮山藥、藿香、厚樸花、煨葛根、荷葉、甘草。若脾胃虛寒甚者加炮姜、制附子;氣陷脫肛,大便墜脹者加炙黃芪、炙升麻;胃陰不足者去黨參,加太子參、玉竹、白芍;久瀉不止者加煨石榴皮、烏梅炭等。
中藥敷臍療小兒泄瀉。摘要:#中國中醫(yī)藥報單驗方#中藥敷臍療小兒泄瀉 小兒脾胃虛弱,無論感受外邪、內(nèi)傷飲食或脾胃虛寒等均可導(dǎo)致運化失調(diào)而發(fā)生泄瀉,……風寒型 泄瀉清稀,中多泡沫,臭氣不甚,腸鳴腹痛或兼惡寒發(fā)熱,肛周不紅,舌苔白膩,取蒼術(shù)、藿香各等份研細末,對入香油調(diào)糊狀敷臍中,外加固定,8~12小時換藥一次,日2次。
治小兒腹瀉經(jīng)驗。小兒為稚陰稚陽之體,生長發(fā)育迅速,然所需水谷之精微,均賴脾胃而化生,小兒食不知自節(jié),且“脾常不足”,叉易感觸外邪,導(dǎo)致脾胃功能紊亂,升降失調(diào),水反為濕,谷反為滯,清濁不分,并走腸問而為泄瀉。肛診是診斷小兒泄瀉寒熱虛實的一個重要指征,為歷代醫(yī)家所重視。黃老根據(jù)“濕瀉治脾,秋瀉治胃”的學(xué)術(shù)觀點,同時結(jié)合小兒的生理病理特點。全賴脾胃的滋養(yǎng)。小兒腹瀉之后,脾胃功能大傷,此時若調(diào)護不當。
(二)胃苓湯和血,補血。亦有名之為暑霍亂者,其實皆有類于霍亂耳,其有暑令發(fā)生之真霍亂,為他時所無而為暑令之所獨有者,其證狀為心腹絞痛,吐利清谷,小便利,口不渴,手足拘急,甚者手足羅紋麻癟,脈微欲絕,寒象畢露者,是為正候,宜急用附子理中湯或四逆湯救之,遲則每不及挽。濃樸神曲白芍黃芩(各錢半)半夏豆豉佩蘭(各二錢)滑石赤苓(各三錢)甘草(五分)(二)燃照湯治暑穢挾濕霍亂,吐下脘痞,煩渴,惡寒肢冷。
7.小兒腹瀉 小兒腹瀉:清涼油,涂小兒肚臍上,和尾骨上,每天2次,3天痊愈. 8.小兒腹瀉快用紅糖糧食酒 熱心的張先生給大家提供了一個治療小兒腹瀉的方子,他說: 我有一特好的治小兒腹瀉的方子,我女兒三歲的時候腹瀉一個星期,打針吃藥什么的都沒治好,結(jié)果住在我岳父家的江西人提供一方治好了。茯苓健脾利濕;【主治】小兒傷食腹瀉?!局髦巍啃狠啝畈《拘愿篂a(水瀉)。
名醫(yī)秘方:小兒驚嚇泄瀉加味益脾鎮(zhèn)驚散。
運脾法研究進展運脾法研究進展。經(jīng)過十余年的臨床應(yīng)用及經(jīng)驗總結(jié),江老于2002年對運 脾法進行了進一步的系統(tǒng)歸納,將臨床常用的運脾及補運兼施法歸納如下:①運脾化濕法用于濕困脾土證。濕為陰邪,非溫燥之品不化,濕濁化,脾運復(fù),則脾健 矣?,F(xiàn)代醫(yī)學(xué)已經(jīng)發(fā)展到基因水平,關(guān)于運脾法的研究,我們也可以借用分子生 物學(xué)的技術(shù),來從更深的層次上揭示小兒脾胃病的發(fā)病機理,以及運脾法對于基因表達的影響.從而促進運脾法的發(fā)展。
山楂配烏梅在兒科中的應(yīng)用。自擬小兒止瀉散重用山楂烏梅,方中以蒼術(shù)、砂仁芳香化濕、運脾健中,陳皮理氣降逆、調(diào)中開胃,厚樸燥濕除滿、下氣消積,山楂、烏梅消食化滯,澀腸止瀉,豬苓利水濕,干姜溫脾胃,全方補而不滯,利而不燥,藥味平和。山楂、烏梅均有良好的驅(qū)蟲止痛作用。一般來說,山楂長于除絳蟲,烏梅長于驅(qū)蛔蟲。山楂消積除痞而不傷正,烏梅驅(qū)蟲安蛔而不戀邪,二藥配伍,多能增強行氣消積、安蛔止痛之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