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內(nèi)憂外患并發(fā),1875年同治皇帝病死,東南沿海遭到列強軍艦侵犯,與此同時西北內(nèi)陸也不太平,英國扶持阿古柏侵占新疆,俄國也來趁火打劫,以替清朝討伐阿古柏的名義侵占了伊利。而日本海軍也入侵臺灣,清廷只好以50萬兩白銀買得臺灣太平。
這段時間正是洋務運動時期,北洋大臣李鴻章把持大權(quán),自然是趁著日軍入侵一事大肆擴張海軍,并認為“新疆不復,于肢體元氣無傷,海疆不防,則腹心之大患愈棘”,主張放棄新疆。
左宗棠雖然威望不及李鴻章如日中天,但是在西北也是手握重兵,左宗棠認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衛(wèi)京師”,新疆若在手中,則回旋余地極大,若是不收復,那蒙古和京師都暴露出來,自然不可。
從1840年《南京條約》到如今,清政府割地賠款,如今又要進行洋務運動,財政上根本無法支持左宗棠收復新疆,雖然清廷采用了左“東則海防,西則塞防,二者并重”的意見,但是拿不出錢來,好在紅頂商人胡雪巖站了出來,積極為左宗棠籌措軍餉,這才使得左宗棠建立了收復新疆,驅(qū)逐阿古柏的不世奇功。
李鴻章雖然并沒有主張放棄新疆,但是若非左宗棠據(jù)理力爭,只怕收復新疆遙遙無期,不可否認的是李鴻章確實為國家做過很多貢獻,最著名的莫過于挨了一顆槍子減了一億兩白銀,不過李鴻章本身是淮系領(lǐng)袖,而左宗棠是湘軍領(lǐng)袖,朝堂之爭在所難免,不過海防塞防之爭其實也體現(xiàn)出了清朝國力衰弱,不能兼顧的事實。
至于李鴻章是賣國賊那就純屬無稽之談了,左宗棠更是親自為李鴻章分辨:“今之論海防者,以目前不遑專顧西域,且宜嚴守邊界,不必急圖進取,請以停撤之餉習濟海防;論塞防者,以俄人狡焉思逞,宜以全力注重西征,西北無虞,東南自固。此皆人臣謀國之忠,不以一已之私見自封者也?!?/span>
海防塞防,李鴻章左宗棠,皆人臣某國之忠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