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文化游學散記
又是一個晴朗的周末,游學的沖動吹響了自駕游的集結號,我們幾家人分乘三輛車向江西吉安古鄉(xiāng)村落——渼陂古村和陂下古村進發(fā)。
經過4小時的車程,大約中午時分,我們12人的游學隊伍到達渼陂古村。號稱廬陵文化第一村的渼陂古村,是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獲得了“將軍明村”“影視名村”綽號。一到村口,老遠就看見一大新建的門牌,左邊靠近售票處立有一塊略顯古舊的大石頭,上刻有“渼陂”二字,告訴游人古村落參觀由此開始。踏著一塊塊古樸凝重、光亮可見的青石板,穿過一條條曲徑通幽、錯落有致的幽深古巷,我們開始探尋了渼陂古村的獨特韻味。
渼陂古村
渼陂古村位于吉安市青原區(qū)文陂鎮(zhèn)富水河畔,自南宋初年建村至今有近千年歷史。古村建設還是很講究的:薌峰東立、象嶺西護、瑤山南聳、富水北流,八卦巷通、水塘點綴、卵石鋪路、天然形勝。村中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300多棟,類型繁復,名稱多樣,有以國家級文物“永慕堂”為代表的祠堂7座,另有萬壽宮、文昌閣、書院、閣樓、牌坊、店鋪、義倉等。沿著古商街行走,看著兩邊古老的門面,可以想象出當年商鋪的熱鬧與繁華,腦海中會不時閃現(xiàn)出清明上河圖的景象。百年古樟散落村中,形同臥龍(“臥龍樟”),情同連理(“連理樟”),走過古老的歲月,煥發(fā)著勃然生機;富水河流靜靜流淌,滋養(yǎng)著一方勤勞樸實的村民;村中28口水塘口口相通,象征著天上28星宿守護著村莊,讓人感慨渼陂古村真乃天人合一的富庶之地。
永慕堂是二層三進磚木結構,正廳兩旁墻上,書寫著四個大字“忠信篤敬”,散逸著中國儒教傳統(tǒng)氣息,告誡村民做人做事的道理。門口有石獅、石鼓各一對,上有“梁氏宗祠”石刻牌匾。在祠堂里,有許多石柱石刻,每根柱子上都寫著蘊意深遠的楹聯(lián),濃濃的文化韻味從中流露出來。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此處曾為“紅四軍軍部”和“四三分?!迸f址?!昂擦值凇苯ㄖ銓嵍饲f,典型的對稱布局,中間正門的門庭前凸,連同門頭上的飛檐雕梁,彰顯出建筑美韻外形和人文關懷。一進門則見“教授”廳堂,可見古人重視人才培養(yǎng),光大翰林之學風。
翰林第
渼陂古村不僅有厚重的古色文化,而且有著知名的紅色文化。20世紀三十年代,渼陂村就成為了紅色根據地,曾是贛西南蘇維埃政府和江西省蘇維埃政府所在地,許多革命舊址、舊居都是明清時期的古建筑,至今還保留了大批紅色革命遺址和戰(zhàn)爭年代的文物?!岸て邥h”會址、毛澤東舊居和曾三舊居在此村均可見到。將軍館(朱德舊居)和渼陂村人梁興初、梁必業(yè)、梁仁芥、梁必骎叔侄孫梁氏家族四位將軍的舊居展出的紅色文化,讓我們一行游人學到了不少新的知識。
關于渼陂的牌坊,這里還流傳著凄美的傳說。除門牌坊(牌樓式門)和照壁牌坊外,渼陂古村有兩處貞潔牌坊,也稱母女貞潔坊。據傳說,母親名喚菊,生下女兒不久丈夫死去,含辛茹苦把女兒撫養(yǎng)成人,并許配給鄰村一小伙為妻。但女兒尚未過門,其未婚夫就死了。從此,母女倆都再未嫁人,相繼老死在家中。時人為褒獎母女倆特設立大小貞潔坊兩座,兩坊之后均建有節(jié)孝祠。
渼陂古村以厚重的歷史蘊含、古典的明清建筑群、璀璨的明清雕刻藝術以及可敬可頌的紅色文化,受到世人的矚目。
第二天,我們驅車前往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福田古鎮(zhèn)的陂下古村繼續(xù)游學。
陂下古名潭溪,自唐代開基以來,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村內現(xiàn)有居民400余戶1800余人,村民大部分為胡姓,一小部分為羅姓。全村均使用贛語方言,均為江右民系。陂下胡姓開基祖胡晃,為吉州開國侯胡霸公第八世孫,為銀青光祿大夫國子監(jiān)祭酒胡盛第四世孫,胡盛乃北宋狄青元帥的參將,進士出身,因軍功卓著,仁宗皇帝賜予鑾架并御筆題匾嘉贊。
陂下村也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村之一,古色鮮明,景色宜人。村中有4個牌坊、36座祠堂、18口古井、24對千年的錫制架、封閉式古街巷道。村內外古樟樹連片生長,沿河一帶的千年古樟有10多棵,享有“樟樹之村”美譽。富田的古祠堂聞名的有胡家、王家、匡家和文家,大多保存完好。
王家祠堂
我們在陂下村的游學從朝天門的胡氏祠堂——敦仁堂開始,屋前三開門式的贛派廬陵建筑風格,兩側門頭上寫有“敦耆篤學”“仁人君子”,顯示家族忠君仁孝篤學之家訓。中堂兩側高大木柱上懸掛著兩副對聯(lián)“亦古亦紅陂下村文臣武將多祠門,山環(huán)水繞東流去滿目盡染中華魂”。仁義誠信、節(jié)烈忠孝,自古就是富田人的道德追求。以陂下村為代表的富田人,代有文人,建祠崇祀,以師法先祖、勵啟后人。我們走上不足百米的陂下古巷,可以回味當時“布匹染坊”“糧食雜貨”“醩坊”“藥鋪”樣樣俱全的濃厚商業(yè)氣息和興旺嘈雜場面。陂下古村的巷道還有另一個特點,那就是全村的巷道都是封閉式的,只留四門進出。這是因為,古時候,戰(zhàn)亂瀕臨,附近的大山上都有賊寇占山為王,嘍羅們經常下山到村莊里騷擾。為了抵御強盜的劫掠,才把村莊建成了封閉狀。
與古街同時建筑的還有“安人亭”,這座閣樓式的亭子是州同胡紹亭為了體恤無房無食的孤兒寡母而建的。有趣的是陂下胡姓人家的婚喪娶嫁都必須經過此亭,說是“安人,安人,想平安就過亭”,這種習俗一直持續(xù)。
讓我驚訝的是,有一建筑名曰“新書院”,屋門和門頭式樣卻是西洋風格,此門還美其名曰“入德之門”,這在當時遠離京城的偏僻古村不能不說是一種超前的眼光和新潮。竹隱堂、星聚堂、樂善堂等眾多祠堂木雕、石雕各有不同、千奇百怪,有的有龍鳳樓閣和石鞭,都可演繹出各自的傳奇故事,引人入勝。還有一個人文景點雙胞胎井(南明井)是紀念古村養(yǎng)育了16對雙胞胎的故事,現(xiàn)國家放開二胎政策,有想法的游客都紛紛到此一游,合影留念。
陂下古村也是著名的革命圣地之一,被稱為“紅色古村”。 這里是公略縣委和公略縣中心縣委所在地,“中共贛西南第一次代表大會”就在敦仁堂里召開;毛澤東、朱德、毛澤覃、張震等都曾在這里工作和戰(zhàn)斗。陂下村2008年入選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名錄,2015年8月,湖南衛(wèi)視《爸爸去哪兒(三)》在此拍攝。
美麗的富水河繞村而過,陂下古村就掩映在濃濃的古樟之中。村中80多棵500年以上的古樟,沿河繞村、遮天蔽日、翠浪翻滾。橋頭東端有一棵奇特的“合歡樟”,樹中間長出一棵“涼傘樹”,猶如一位婷婷玉立的少女站在丈夫的肩膀上向遠處眺望,又恰似這位少女在毫不保留地展示她的風姿。優(yōu)美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古樟景觀給這個古老的村落增添了一份神秘,使陂下古村的人文景觀相得益彰,放出更加誘人的光芒。
(細人創(chuàng)作于2017-5-8)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