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國醫(yī)大師路志正調(diào)理脾胃十八字訣
`
國醫(yī)大師路志正行醫(yī)七十余載,特別重視中醫(yī)理論研究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在遵循中醫(yī)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原則的基礎上,提出了“持中央,運四旁,怡情志,調(diào)升降,顧潤燥,納化常”系統(tǒng)調(diào)理脾胃的學術思想?,F(xiàn)將路老調(diào)理脾胃學術思想簡介如下,以啟后學。
一、持中央
中醫(yī)學是我國具有獨特理論體系的一門學科,它在繼承中國古代哲學、道家觀念、易學思想的基礎上,形成了獨特的思想體系與思維方式,始終把人與自身(即靈與肉)、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系的平衡與和諧作為宇宙萬物存在的理想狀態(tài)以及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標。路老認為在當下作為一名中醫(yī)師,特別要注重培養(yǎng)并堅守中醫(yī)的原創(chuàng)思維。如何培養(yǎng)中醫(yī)的原創(chuàng)思維呢?路老指出中醫(yī)藥學深深根植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這棵參天大樹。自古有云:“秀才學醫(yī),籠里抓雞?!迸囵B(yǎng)充實的文化底蘊對于成為一名中醫(yī)師大有裨益?!吧现煳?,下知地理,中曉人事”實為醫(yī)生所必須具備之素養(yǎng)?!俺种醒搿弊鳛槁防险{(diào)理脾胃十八字訣的開篇之詞,既有表達臨證立法處方準則之意,更重要的是強調(diào)醫(yī)者需領悟中華文化之精髓,形成較為系統(tǒng)的中醫(yī)思維。
1. 中庸之道,執(zhí)中致和
“持中央”不僅作為醫(yī)理指導診療,更高層面反映了中醫(yī)需具有的中華文化之底蘊?!俺?,握也”(《說文解字》),“持弓矢審固”(《禮記·射義》)?!俺帧庇忠隇榭刂?、掌握?!俺种醒搿敝俺帧笔橇⒆?、居于、把握的意思?!俺种醒搿庇袕V義、狹義之分,廣義上強調(diào)中醫(yī)應遵循中庸之道,順勢而為?!俺种醒搿敝爸小保润w現(xiàn)的是中華民族對宇宙萬物的根本認識:人與自然界中的所有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息息相關的一個整體;又體現(xiàn)了當醫(yī)生處理矛盾問題時的行為準則:不偏不倚,執(zhí)中而致和。
醫(yī)道即人道,亦達天道;救人即做人,皆達君子人格?!吨杏埂罚骸熬又杏?,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素問·調(diào)經(jīng)論》曰:“夫陰與陽皆有俞會。陽注于陰,陰滿之外,陰陽均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笨梢钥吹剑罢咦鋈酥?,君子“時中”的思想與后者救人中,“平人”之思想一脈相承,都表達了中華文化之“中庸之道”。
正是因為中醫(yī)學和中華文化的密不可分,路老特別強調(diào)為醫(yī)者應該廣涉百家之所長,不斷領悟行醫(yī)之道。
路志正,字子端,號行健,“行健”二字便是出于《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甭防弦恢币源藶樽毅?,不斷鞭策自己。儒家強調(diào)“有為”,講個人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與使命,不懈奮斗的精神境界,哪怕遇到再多的艱難困苦,也不放棄努力,不斷地追求。路老的字號表達了路老對于儒家思想的深刻認同,但同時,路老認為有為不是強為,老子道家的思想,作為一名醫(yī)者同樣要給予足夠的重視。老子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彼磉_的是“因物之性,順物之情,順勢而動”的思想,就是依順事物的本性,依順人的本性真情,依據(jù)本性和規(guī)律去辦事,自然而無為。醫(yī)者,唯有持中央,懷仁心承仁術,方可利及天下。
2. 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持中央方可安和四方
“持中央”狹義上是指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應始終圍繞中州脾胃的特性和生理功能,結合脾胃與其他各臟腑的生理病理關系治療有關的各種疾病。路老所提出的“持中央,運四旁”,與《素問·玉機真臟論》之“脾脈者土也,孤臟以灌四旁者也”,以及《素問·太陰陽明論》之“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時長四臟”有異曲同工之妙,是系統(tǒng)調(diào)理脾胃學術思想的高度概括。
(1)持中央以滋養(yǎng)五臟:自東垣以下,歷來有“補腎不如補脾”之說,凡出現(xiàn)肺氣虛、心血虛、肝陰虛、腎精虛等各種五臟精氣血津液不足或虛損勞傷,都可以在滋養(yǎng)本臟的基礎上,持中央補養(yǎng)后天以助五臟生化,充養(yǎng)五臟之體,“調(diào)脾胃即所以安五臟”。葉桂《臨證指南醫(yī)案·卷一·虛勞》指出“上下交損,當治其中”?!额惤?jīng)·論脾胃》中強調(diào)“治五臟以調(diào)脾胃”?!渡鼾S遺書·卷二·辨證施治》又云:“諸病不愈,必尋到脾胃之中,方無一失……治病不愈,尋到脾胃而愈者頗多?!薄夺t(yī)門攬要》指出:“蓋脾胃強盛則飲食消化,而津液生生不息矣。故古人云:調(diào)養(yǎng)脾胃,乃醫(yī)家王道?!币陨隙汲浞终f明了脾胃為后天之本,調(diào)理脾胃治療五臟的意義。
(2)持中央以生養(yǎng)血氣: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凡氣血不足之證,臨床上見到各種出血、貧血、月經(jīng)量過多等血虛病變,采用健中養(yǎng)血為主,歸脾湯之類是也;凡見習慣性感冒,氣息短促,倦怠乏力,氣短懶言,語聲低弱,言語無力,不耐疲勞等氣虛病變,不論何臟氣虛,都可以采用健脾補氣固表的方法治療,四君子湯或六君子湯之類是也。
由此可見,臨證當時時顧護中焦脾胃,斡旋中央,帷幄四方。于病黎,唯有持中央,調(diào)后天,才能攝納有常。
二、運四旁
“運,移徙也”(《說文解字》),“轉(zhuǎn)也”(《廣雅》)。因天時而行罰,順陰陽而運動(《新語》)?!斑\”取通達、運送之義;四旁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五臟、六腑、四肢、經(jīng)絡相對于“中央”脾胃比較,統(tǒng)稱為四旁。張景岳提出:“脾為土臟,灌溉四旁,是以五臟中皆有脾氣,而脾胃中亦有五臟之氣,此其互為相使……故善治脾者,能調(diào)五臟,即所以治脾胃也?!边\四旁是指將五臟中存在的物質(zhì)、能量、信息流動和交換,通過良性疏導而達到周身,營養(yǎng)四肢百骸。
1. 構建“四旁”的空間維度
“中央”與“四旁”之描述,在空間維度上,試圖使醫(yī)生的思維跳離開書本上的二維平面,轉(zhuǎn)而構建一個以“脾土”為中心的三維甚至多維的形象。四旁者,左右上下也。左右應肝膽,上下言心腎?!八呐浴迸c“中央”從地理方位而言:東西南北,加上中構成五方;從空間立體而言:上下左右,加上中構成五面;從五臟而言:心主火屬南,腎主水屬北,肺主金屬西,肝主風屬東,脾主濕屬中央。在臨床中,應時刻以“土”所對應的象為中心,梳理好四旁四方之關系從而達到動態(tài)的平衡,此為王道。
2. 構建“四旁”時間維度
“中央”與“四旁”之描述,在時間維度上,試圖使醫(yī)生始終注重一年四季之變化,順應四時陰陽之變化。從季節(jié)而言:春夏秋冬分屬四季,加上長夏,構成四時五季;從氣候而言:風熱燥寒,而濕居其中?!端貑枴ぬ庩柮髡摗分赋觯骸捌⒄咄烈?,治中央,常以四時長四臟,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獨主于時也?!币簿褪钦f,脾屬土,土生養(yǎng)萬物,位居中央,為其他四臟之長,所以脾不單獨主一時,而是寄旺于四季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節(jié)氣前的十八天。因此說,凡是各季最后一個月(辰、戌、丑、未月),是中央土寄旺于四時的月份,這四個月各最后十八天是脾本氣旺盛之期,脾實不易受到邪侵。同時,也強調(diào)了脾一年四季皆旺,脾旺萬物皆旺,具有滋養(yǎng)生長其他臟腑的作用,即“治中央,常以四時長四臟”,只要中央脾土功能正常,其他四臟就會得到脾胃運化的精微物質(zhì)滋養(yǎng)灌溉。
3. “四旁”以運為要
《金匱要略》云:“五臟元真通暢,人即安和?!贝藶槿梭w健康的基石,也是治愈疾病的最終目的。路老認為:安和四旁以運為要。脾主一身之運化,而胃又為六腑之一,以通為用,所以脾胃總以運為要。唯運才能通達四旁。
“運”以氣機為本,協(xié)調(diào)臟腑、四肢百骸。肝隨脾升,膽隨胃降,若四旁失運,則土氣沖和,脾不能升而胃不能降,肝脾并郁而不升,膽胃同滯而不降;肝木主升,若肝木不升,生機抑遏,下焦生熱;膽木化氣于相火,膽木右降,則相火蟄藏,若膽木逆升,相火上炎,肺金被克,清氣郁蒸,上焦生熱。金木者,水火所由以升降也,木直則腎水隨木而左升,金從則心火隨金而右降。木曲而不直,故腎水下潤,金革而不從,故心火上炎。此皆中土失運,升降失司,氣機失調(diào),五臟失和之病。可見臨證中,需通曉各臟腑之特性,把握脾胃與其他臟腑的關系,知其與四時、四方六合之變,所處地域、人之稟賦、水土、生活習俗之異,達成臟腑協(xié)調(diào)和諧之目的。
再者,“運四旁”與“持中央”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只有持中央,四旁才得以運轉(zhuǎn),更助中樞之碩健。
三、怡情志
“怡,和也”(《說文解字》),“樂也”(《爾雅》),“怡然自樂”(《桃花源記》),和悅、愉快的意思。“夫百病始生也,皆生于風雨寒暑,清濕喜怒,喜怒不節(jié),則傷臟,臟傷則病起于陰也”(《靈樞·百病始生》)。《黃帝內(nèi)經(jīng)》中“喜怒”為“情志”之代稱。五志各傷所對應五臟為病?!扳橹尽奔词钦{(diào)情志以達五臟和悅之義。
現(xiàn)代社會競爭尤為激烈,社會關系復雜,社會心理因素對身體健康形成的危害也越來越大,西醫(yī)學模式由原來單一的生物醫(yī)學模式轉(zhuǎn)變?yōu)樯铩睦怼鐣t(yī)學模式。在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nèi)經(jīng)》中就明確提及“怒傷肝”、“喜傷心”、“悲傷肺”、“恐傷腎”、“思傷脾”等七情致病因素的存在。在臨床中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疾病僅僅依靠藥物治療,效果并不顯著,還需結合“治神”的方法。
歷代醫(yī)家多奉《黃帝內(nèi)經(jīng)》為圭臬,不論在四診和臨證中,還是在養(yǎng)生保健、針灸等方面均非常注重人的“神”,如《素問·移精變氣論》所說:“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笨梢钥闯觥吧瘛痹谌梭w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鹅`樞·九針十二原》:“……粗守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門……”《靈樞·小針解》“……神者,正氣也”及“上守神者,守人之血氣有余不足”明確要求高水平的醫(yī)師在臨床中需時時顧及患者的“神”。
情志致病與肝的關系最為密切,肝氣和則五志易和,肝氣乖則五志乖。肝失疏泄,氣機郁滯,乘脾克胃?,F(xiàn)代工作生活方式常思慮過度,久坐少動,久之則思慮傷脾,久坐傷肉。所以,路老強調(diào)“怡情志”多肝脾同治,以條暢氣機為先。
四、調(diào)升降
“調(diào)者,和也”(《說文解字》)?!罢{(diào)升降”的關鍵在一個“調(diào)”字,調(diào)是調(diào)理、理順、調(diào)暢、恢復正常生理功能或狀態(tài)的意思,“調(diào)”到不偏不倚,含有“中庸”“中正”之義?!罢{(diào)升降”主要針對中焦脾胃升降失常而設,使脾氣上升,清陽得升,胃氣下降,濁陰得降,中焦氣機不致壅滯,升降有序,生理功能自然恢復,不是指單純的補氣或升提,也不是指單純的行氣或降氣,而是升中有降,降中有升,升降并用。
1. 升降相因,法于自然
“升降”在自然界主要指大氣的升降,才有一年四季氣候的變化,才有萬物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夏陽氣升發(fā),則清陽上升,秋冬陽氣沉降,則濁陰下降,陰陽交泰,化生萬物?!吧怠贝嬖谟谝磺形锲髦?,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種現(xiàn)象,也是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普遍規(guī)律。一切物器都有氣機,所有氣機皆有升降運動,升降有序,萬物才能生生不息。這是古代哲學對自然現(xiàn)象的概括?!皻庵担斓刂靡病薄案呦孪嗾?,升降相因”。古代醫(yī)家從“天人相應”的觀點出發(fā),認識到人體亦有升清降濁的運動規(guī)律?!端貑枴ち⒅即笳摗氛f:“升降出入,無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則分之,生化息矣。故無不出入,無不升降?!薄吧舷轮?,氣交之中,人之居也”,“氣交之分,人氣從之,萬物由之,此之謂也”。如升降乖戾,就會導致自然災害的發(fā)生,沒有升降出入在自然界就沒有萬物生長,在人就沒有生命活動,所以《素問·六微旨大論》又說:“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div style="height:15px;">
2. 五臟六腑之氣機,升降出入皆應有常
調(diào)升降不僅指的是脾胃之升降有序,這其中也包括了肝氣的升發(fā)與調(diào)達,肺氣的宣發(fā)與肅降,腎所主之納氣等,人體中的氣機運動不只上升與下降這一個過程,而是應當使得氣機符合其本身運行之規(guī)律。
肺位居上焦,主氣、司呼吸,主宣發(fā)與肅降,其氣機以肅降為順,其下降的道路從右側下行。肝位于下焦,氣機宜疏暢條達和升發(fā),故肝氣的運動以升為主要形式,其道路在左側為上升之路。肝肺二臟左升右降,調(diào)節(jié)著體內(nèi)氣機的升降運動。故《素問·刺禁論》曰:“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左右為陰陽之道路,肝主升發(fā),從左而升,肺主肅降,從右而降,肝左肺右,猶如兩翼,為氣機升降的道路。脾胃同居中州,在中焦的氣機升降中,脾主升,胃主降,脾胃居中而通連上下,為升降的樞紐。它既可引腎水上濟心火,又可引心火下溫腎水,以助心腎相交;還可引肝升之氣克制肺降之氣,亦可引肺降之氣克制肝升之氣。故《醫(yī)門棒喝》云:“升則賴脾氣之左旋,降則賴胃之右轉(zhuǎn)。”
臟腑的氣機升降運動,在生理狀態(tài)下,是有一定規(guī)律的,體現(xiàn)出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升中有降,降中有升的特點。由于人體是一個完整的統(tǒng)一體,各臟腑組織不僅各自進行升降運動以完成新陳代謝,而且各臟腑之間的升降運動又是相互為用、相互制約和相互化生的。共處于升降出入的對立統(tǒng)一體中,共同完成整個機體的新陳代謝,保證生命活動的物質(zhì)基礎——氣的不斷自我更新,即不斷地從外界攝取食物,并將這種物質(zhì)通過氣化作用,升清降濁,攝取精微而充養(yǎng)自身。同時又將代謝產(chǎn)物排出體外,以維持機體物質(zhì)代謝和能量轉(zhuǎn)換的動態(tài)平衡。臟腑氣機升降運動的這種動態(tài)平衡,是維持正常生命活動的關鍵。
3. 土為中樞,升降之源
脾為臟,屬陰,喜燥惡濕,得陽始運;胃為腑,屬陽,喜潤惡燥,得陰始安。脾與胃,一臟一腑、一運一納、一潤一燥、一升一降,是陰陽對立與互根的辨證關系,既相互依賴,又相互制約,即相反相成。脾主升清,以升為主,故“脾宜升則健”(《臨指南醫(yī)案·脾胃》);胃主通降,以降為和,故“胃宜降則和”(《臨證指南醫(yī)案·脾胃》)。胃的通降還包括小腸將食物殘渣下輸于大腸,以及大腸傳化糟粕的功能活動在內(nèi)。胃的通降,相對于脾的升清而言,則是降濁。胃的通降,是繼續(xù)受納的前提條件。小腸的受盛、化物功能和泌別清濁的功能,實際上即是脾胃升清降濁功能的延伸和具體體現(xiàn)。大腸的傳導變化作用,也是胃的降濁功能的延伸。同時脾胃氣機升降也與肺氣的宣降、腎的氣化功能有關。在臟象學說中常以脾升胃降來概括整個胃腸系統(tǒng)的生理功能。脾主運化升清,體陰而用陽,陽者主升;胃主受納腐熟,又主通降,體陽而用陰,陰者主降。由此可見脾升胃降是人體氣機升降之樞紐,所以《醫(yī)門棒喝》認為:“升降之機者,在乎脾胃之健?!鄙砩掀⑽讣{運相合(《景岳全書·飲食門》引王節(jié)齋語:“胃司受納,脾司運化,一納一運,化生精氣,津液上升,糟粕下降,斯無病也?!保?、升降相因(《臨證指南醫(yī)案》說:“納食入胃,運化主脾,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燥濕相合(《臨證指南醫(yī)案》說:“太陰濕土得陽始運;陽明燥土得陰自安?!保?。脾胃納運功能正常,氣機升降協(xié)調(diào),則正氣旺盛,邪不可干,百病皆無,正如《四圣心源》說:“中氣健旺則胃降喜納,脾升而喜運,水谷腐熟,精氣滋生?!碑斊⒉簧?,胃不降濁,氣機升降失司,則出現(xiàn)諸多疾病,正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脹?!?div style="height:15px;">
人體在動態(tài)平衡中達到陰平陽秘、精神乃致的平衡狀態(tài)。關鍵在于人體氣機的升降條暢。路老重視脾胃升降在整個人體氣機中的作用,只有升降有序,心肺之陽降,肝腎之陰升,精微物質(zhì)才能輸布全身,糟粕及廢物才能排出體外,從而維持人體正常的出入平衡。
五、顧潤燥
“顧,環(huán)視也”(《說文解字》),“顧瞻周道”(《詩經(jīng)·檜風·匪風》)。引申為顧及,考慮?!邦櫇櫾铩本褪强紤]顧及潤燥之性,主要指脾胃之潤燥有別。脾喜潤惡燥,胃喜燥惡濕。
1. 脾喜潤而惡燥,胃喜燥而惡濕
“脾喜燥”之說,是由《素問·臟氣法時論》的“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演繹而來,指治療脾濕證時,用苦味藥燥濕。“脾惡濕”之說源出于《素問·宣明五氣》和《靈樞·九針論》都提到的五臟所惡:“心惡熱、肺惡寒、肝惡風、脾惡濕、腎惡燥。”張景岳注:“脾屬土,其應濕,濕勝則傷肌肉,故惡濕?!逼㈦m主濕,但濕過多,必損傷肌肉四肢,發(fā)生痿痹、水腫等證。因而脾之運化不及,則惡濕之過盛。吳崑注:“脾以制水為事,喜燥惡濕,濕勝則傷脾土,急食苦以燥之。”明確把脾喜燥和惡濕兩方面聯(lián)系在一起。吳崑還在其《醫(yī)方考》中談到:“然脾胃喜甘而惡苦,喜香而惡穢,喜燥而惡濕,喜利而惡滯?!币χ光种^:“脾本濕土,而性則喜燥,蓋濕極則氣滯而不能運化矣?!比~天士云:“太陰濕土,得陽始運,陽明燥土,得陰自安。以脾喜剛燥,胃喜柔潤也。”這些論述,探討了脾胃清濁升降、燥濕喜惡等特征,有利于正確理解脾喜燥惡濕的含義。脾喜燥和脾惡濕性質(zhì)不同,脾所惡的“濕”是水濕過盛損傷脾陽所致的脾濕證;脾所喜的“燥”則是對脾濕證采取“燥濕”的治療原則。
“胃喜潤惡燥”之論,《黃帝內(nèi)經(jīng)》中未曾明示,但有按語,如:“陽明者五臟六腑之海,主潤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素問·痿論》)。陽明蓋指胃,主潤宗筋,當作喜潤解。又“腎者,胃之關也”(《素問·水熱穴論》)?!澳I苦燥,急食辛以潤之”(《素問·臟氣法時論》),皆意在胃之喜潤。直到葉天士《臨證指南醫(yī)案·脾胃》“太陰濕土,得陽始運;陽明燥土,得陰自安。以脾喜剛燥,胃喜柔潤也”明確指出“胃喜潤惡燥”的特性。從脾胃的病理狀態(tài)來看,則脾為濕土,胃為燥土。這在《黃帝內(nèi)經(jīng)》中已明確提出:“陽明之上,燥氣治之,中見太陰。太陰之上,濕氣治之,中見陽明。”黃元御進一步解釋道:“蓋足太陰脾以濕土主令,足陽明胃從燥金化氣,是以陽明之燥不敵太陰之濕,及其病也,胃陽衰而脾陰旺,十人之中,濕居八九而不止也?!辈±砩喜粌H脾濕胃燥,而且脾濕多于胃燥。明代方廣說:“脾惡濕而好燥,古方中多用燥藥為脾濕故也。然胃火亢盛,口燥咽干,呃噦不食,又當以潤劑治之。”路老在總結前人以及個人多年臨證經(jīng)驗的基礎上,提出“濕邪為病最多最廣”,“百病皆由濕作祟”,“不獨南方多濕,北方濕病亦不少”等觀點。并創(chuàng)見性地提出“濕多燥亦多”的觀點。濕與熱合,外濕與內(nèi)濕相合,內(nèi)熱與外熱交蒸,常化火傷陰而燥生;外濕傷人,濕邪困脾,或脾運本虛,脾虛脾困不能為胃行其津液,津液敷布失常,當至而不至,不當留而滯留;不當留而留之所濕生,當至不至之處燥生。
所謂顧潤燥,直者,調(diào)理脾濕胃燥;曲者,兼顧陰陽之潤燥,而脾得升清,胃得降濁,繼而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2. 潤燥相因,辨治當中正平和
脾為太陰濕土之臟而主運化水濕,得陽氣溫煦則運化健旺;胃為陽明燥土之腑而主受納腐熟,得陰柔滋潤則通降正常。故葉天士云:“太陰濕土,得陽始運,陽明燥土,得陰自安,以脾喜剛燥,胃喜柔潤也。”然陰陽互根,相互為用,太陰脾臟之陰,既能滋養(yǎng)脾氣脾陽,又能濟陽明胃腑燥土之陽,使無燥熱偏勝之弊;陽明胃腑之陰,既能濟太陰脾土之陰,又助脾胃之陽,使無寒濕困陽之厄。故喻昌云:“相連臟腑,默相滲灌?!币虼诉\用甘涼濡潤、淡養(yǎng)胃氣之法時,須知脾胃為一整體,陽動陰靜,治有剛柔,既要防滋膩礙脾,又須避陰柔壅胃,故甘涼濡潤之中,佐以辛香、辛苦流動之品,以達到補脾陰而不礙胃陽,培中宮而不燥津液,宣通滯澀而無燥之弊。
脾升,主輸布精微于周身;胃降,主受納腐熟,推陳致新。清升濁降,則中氣旺盛,化源充足,如黃坤載《四圣心源》云:“中氣旺則胃降而善納,脾升而善磨,水谷腐熟,精氣滋生,所以無病?!逼⑸附迪嗷f(xié)調(diào)、相反相成,如周慎齋所云:“胃氣為中土之陽,脾氣為中土之陰,脾不得胃氣之陽則多下陷,胃不得脾氣之陰則無轉(zhuǎn)運?!备爬藘烧叩霓q證統(tǒng)一關系。臨證中雖升麻、柴胡、葛根、防風等,能鼓舞下陷之清陽,助脾氣之升發(fā),但此類藥偏向溫燥,易傷陰助火,故在臨證中可選荷葉、生麥芽等輕清芳香之品,有升舉清陽之功而不傷陰助火,既顧護了脾胃陰津,又達到升發(fā)脾之清陽的作用。消食導滯之品又宜以生谷芽、生麥芽、山楂、神曲、雞內(nèi)金等為主,同時以八月札、綠萼梅、玫瑰花等理氣解郁,以生發(fā)脾氣,復其升降,增其化源。
臟腑之陰陽屬性與其生理功能及所喜惡的環(huán)境密切相關,脾喜燥而惡濕,胃喜潤而惡燥,肺主升清而惡濕阻,肝體陰用陽而喜柔潤,臨證之時,必考慮臟腑之陰陽屬性和其喜惡,用藥勿過于溫熱而傷其陰,亦勿過于寒涼而礙其陽。此外,藥物自身有其剛柔潤燥之殊,遣方之時,倘若用藥陰柔滋膩,少加入理氣暢中之品,以防其礙胃;溫補為重,亦不忘佐以滋陰之味,以防其過燥傷陽。做到補而不壅、滋而不膩、消而勿過,才是圓機活法。
六、納化常
“胃司受納,脾司運化,一納一運,化生精氣?!泵鞔_說明了脾胃的功能特點。
脾主運化,運化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運化精微,從飲食中吸收營養(yǎng)物質(zhì),使其輸布于五臟六腑各器官組織?!帮嬋胗谖福我缇珰?,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素問·經(jīng)脈別論》)。二是運化水濕,配合肺、腎、三焦、膀胱等臟腑,維持水液代謝的平衡。如脾氣虛弱,不能運化水濕,則可發(fā)生大便溏泄,身重膚腫等癥。“諸濕腫滿,皆屬于脾”(《素問·至真要大論》)。
胃主受納,胃腑具有接受和容納水谷的功能,有“水谷之?!敝Q?!鹅`樞·玉版》云:“人之所受氣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氣血之海也?!蔽笟馄胶蛣t飲食正常;胃氣逆則嘔吐,食入即出;胃氣虛則饑不受谷食。
脾主消磨,胃主受盛,中氣旺則胃降而善納,脾升而善磨,水谷腐熟,精氣滋生。路老嘗謂:“不納者胃損,不化者脾傷,納化皆難則脾胃俱困。凡能納而不能化者,乃胃不病而脾病也,當治脾;凡納呆,食之而安然者,乃胃病而非脾病?!逼庵魃笟庵鹘?。納化失常仍然是脾胃升降失調(diào)的問題,其病因可因中虛,可因氣郁,可因濕阻,可因食滯等。不一枚舉,蓋審證查因,隨證治之,納化得常,中焦得運,升降乃調(diào)。
“納化常”作為調(diào)理路老脾胃法的最后一個原則,與“持中央”首尾相應,萬法歸一,不離其中。納化常既是路老調(diào)理脾胃諸法之一,更是路老調(diào)理脾胃的終極追求,也是治療是否有效的評判指標。納化有常,則患者納食馨,運化實,營養(yǎng)充,百病難生。
`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脾臟——持中央,運四旁,調(diào)則——怡情志,調(diào)升降,顧潤燥
路志正教授調(diào)理脾胃治療疑難病證的學術思想研究之三
氣的運動
李東垣脾胃升降理論淺識
論氣機之'左升右降'
祖國醫(yī)學的氣機升降學說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