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治病的最高心法是治一氣

《傷寒論·序》曰:“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訓(xùn),博采眾方,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藥錄》,并平脈辨證,為《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雖未能盡愈諸病,庶可以見病知源,若能尋余所集,思過半矣。”《傷寒論》確立了“六經(jīng)辨證”的辨治體系,醫(yī)圣仲景殷切希望后人能夠?qū)ぁ秱摗匪?,知曉疾病的根由,解決大部分的疾患。

見病知源,是醫(yī)者應(yīng)當(dāng)努力追求的能力和境界。當(dāng)前,“頭痛治頭、腳痛治腳”現(xiàn)象并不鮮見。上火就清火、發(fā)熱就清熱、炎癥就消炎、咳嗽就止咳、血壓高就降壓、血糖高就降糖……,人們對此似乎已經(jīng)習(xí)以為常,但醫(yī)者還是應(yīng)捫心自問,這是針對疾病的結(jié)果或現(xiàn)象用藥,還是針對疾病的源頭用藥?這是否做到了見病知源?因為病有萬端,“種種幻怪,百出不窮”,如果只在結(jié)果或表象上用藥,即使取得了近期效果,遠(yuǎn)期療效也會是一個大問題,如此,需終生服藥的疾病名單恐怕會越來越長。

祖國中醫(yī)博大精深,中醫(yī)大家在歷史長河中也是群星閃耀,他們對中醫(yī)的傳承發(fā)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其中,有一位自稱“空明研悟,自負(fù)古今無雙”的大醫(yī)家(30歲始自學(xué)中醫(yī),成為乾隆御醫(yī)),后人稱其學(xué)術(shù)思想“奧析天人,妙燭幽隱,自越人、仲景而后,罕有其倫”,被譽為“長沙而后,一火薪傳”的“一代醫(yī)宗”。這位大醫(yī)家名黃元御。

個人淺見,在疾病根源或醫(yī)理方面,認(rèn)識最深刻、最透徹的醫(yī)家非黃元御莫屬。疾病雖千變?nèi)f化,但人體最根本、最本質(zhì)的生命規(guī)律應(yīng)屬惟一。我們看到,千余年來,歷史形成的醫(yī)學(xué)流派眾多,部分時期甚至百花齊放,但某種意義上說,每一個探索疾病真相的人都屬“盲人摸象”,就看誰探究出的結(jié)果最接近、最符合人體這一最本真的規(guī)律。

《內(nèi)經(jīng)·陰陽應(yīng)象大論》云:“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jì),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辈簧偃艘詾?,陰即是陰,陽即是陽,陰陽分立;在辨證立法上,陽虛就要補陽,陰虛就要滋陰,一切都順理成章。在這一根本問題上,“一代醫(yī)宗”黃元御顯現(xiàn)出與諸多醫(yī)家的不同,由此決定了其醫(yī)學(xué)思想的高度和深度。

               天道與人理

在巔峰之作《四圣心源》中,黃元御遵《內(nèi)經(jīng)》“善言天者,必有驗于人”,提出“天人一也,未識天道、焉知人理”的見解,作“天人解”,從一氣、陰陽、四象、五行等基本概念與運行規(guī)律出發(fā),通過陰陽變化、五行生克、臟腑生成、氣血原本及精神化生等十六個方面闡述了其天人合一觀,揭示了中醫(yī)生命原理模型。

對于天道,黃元御認(rèn)為:“陰陽未判,一氣混茫。氣含陰陽,則有清濁,清則浮升,濁則沉降,自然之性也。升則為陽,降則為陰,陰陽異位,兩儀分焉。清濁之間,是謂中氣,中氣者,陰陽升降之樞軸,所謂土也?!?/p>

“樞軸運動,清氣左旋,升而化火,濁氣右轉(zhuǎn),降而化水?;饎t熱,化水則寒。方其半升,未成火也,名之曰木。木之氣溫,升而不已,積溫成熱,而化火矣。方其半降,未成水也,名之曰金。金之氣涼,降而不已,積涼成寒,而化水矣。”

“水、火、金、木,是名四象。四象即陰陽之升降,陰陽即中氣之浮沉。分而名之,則曰四象,合而言之,不過陰陽。分而言之,則曰陰陽,合而言之,不過中氣所變化耳。”

“土合四象,是謂五行也?!?/p>

黃元御深刻揭示了陰陽含于一氣,陰陽是一氣之升降,四象(木火金水)是一氣之半升、全升、半降、全降;陰陽、四象均是一氣(中氣)所變化,實際仍是一氣;中氣作為樞軸,是土氣,亦是一氣,具備一氣升降之動力。

“天人一也”,是指天與人相通,都是一氣,天與人的一氣是共同的,即天人同氣、天人合氣、天人一氣。

揭示了天道,對于人理,黃元御云:“人與天地相參也。陰陽肇基,爰有祖氣,祖氣者,人身之太極也?!?/p>

“祖氣之內(nèi),含抱陰陽,陰陽之間,是謂中氣。中者,土也。土分戊己,中氣左旋,則為己土;中氣右轉(zhuǎn),則為戊土。戊土為胃,己土為脾。己土上行,陰升而化陽,陽升于左,則為肝,升于上,則為心;戊土下行,陽降而化陰,陰降于右,則為肺,降于下,則為腎。肝屬木而心屬火,肺屬金而腎屬水。是人之五行也?!?/p>

“而交濟水火,升降金木之權(quán),總在于土。土者,水火金木之中氣,左旋則化木火,右轉(zhuǎn)則化金水,實四象之父母也?!?nbsp;

“土為四象之母,實生四象。”

“脾胃者,四藏之母,母氣虧敗,四子失養(yǎng)”。

“五藏者,皆稟氣于胃,胃者,五藏之本也。”

“蓋土位乎中,一身之元氣也?!?/p>

“土者,四維之中氣也。脾以陰土而含陽氣,故脾陽左升則化肝木;胃以陽土而胎陰氣,故胃陰右降則化肺金。金降于北,涼氣化寒,是謂腎水;木升于南,溫氣化熱,是謂心火。肺肝心腎,四象攸分,實則脾胃之左右升降而變化者也?!?/p>

在這里,黃元御揭示了人與天地在氣的層面相參:一氣含陰陽;人體五行(金木水火土)之氣,實屬一氣(中氣運行到肝,是肝氣;運行到心,是心氣;運行到肺,是肺氣;運行到腎,是腎氣);并且進一步揭示了中氣(脾胃之氣、土氣)在人身一氣運行中所起的決定性作用:四象(心肝肺腎)之氣均由中土脾胃之氣(中氣)化生和滋養(yǎng)。

至此,通過黃元御的揭示,我們明白,人體的陰陽、五行,實質(zhì)上都是一氣(中氣、土氣);五行最重要的關(guān)系不是通常認(rèn)為的“相生相克”,而是“土為四象之母,實生四象”,即中氣化生心肝肺腎之氣(腎氣、肝氣、心氣、肺氣是中氣的別稱或異名)。這是“一代醫(yī)宗”黃元御的深刻和卓越之處。

              中氣

中氣在黃元御醫(yī)學(xué)思想中居于核心地位。

“脾為己土,以太陰而主升,胃為戊土,以陽明而主降,升降之權(quán),則在陰陽之交,是謂中氣?!?/p>

“胃主受盛,脾主消磨,中氣旺則胃降而善納,脾升而善磨,水谷腐熟,精氣滋生,所以無病?!?nbsp;

“脾升則肝腎亦升,故水木不郁,胃降則心肺亦降,金火不滯,火降則水不下寒,水升則火不上熱。平人下溫而上清者,以中氣則善運也?!?/p>

黃元御認(rèn)為,中氣旺,脾胃運化之機就旺,心肝肺腎就功能正常,精氣就不斷滋生,人就不會上熱下寒,于是無病;并提出健康人的標(biāo)準(zhǔn):下溫上清,原因就在于脾胃之中氣健運。

現(xiàn)在太多人有虛火上炎、頭面烘熱、口舌生瘡、口腔潰瘍、眼干眼澀、慢性鼻炎、咽炎等等,或兼有腰腹不溫、腰膝酸軟、肢冷便溏等癥狀,這就是上熱下寒。如果醫(yī)生能夠見病知源,將問題認(rèn)識至黃元御所揭示的層面,理應(yīng)不會“見熱清熱”、“見火清火”。

如果中氣失運呢?“中氣衰則升降窒,腎水下寒而精病,心火上炎而神病,肝木左郁而血病,肺金右滯而氣病,神病則驚怯不寧,精病則遺泄不秘,血病則凝瘀不流,氣病則痞塞不宣。四維之病,悉因中氣?!?/p>

“中氣衰則戊土逆升,失其封蟄之職,火飛而病上熱,己土順陷,乖其發(fā)達(dá)之政,水沉而病下寒,是以火熱水寒之病,必緣土敗?!?/p>

“陰陽交濟,水火互根,此下之所以不寒而上之所以不熱也。水火不交,則熱生于上而寒于下。病在上下,而實緣于中氣之?dāng) !?/p>

黃元御深刻揭示:中氣衰,一氣升降則滯(窒),四維之心肝肺腎就會受累、受牽連。因四維之氣都屬一氣,都受中氣滋養(yǎng),“母氣虧敗,四子失養(yǎng)”。心肝肺腎有病,精神氣血則病,雖表象各異,但實質(zhì)都是中氣虛衰所致。這是真正的見病知源。依此指導(dǎo)臨床,四維(心肝肺腎)之病,如果不治中氣,光治四維,難有良好的、根本的、長遠(yuǎn)的療效。

“中氣者,和濟水火之機,升降金木之軸,道家謂之黃婆,嬰兒姹女之交,非媒不得其義精矣?!?/p>

“蓋中氣者,交濟水火之樞,升降金木之軸,中氣健旺,樞軸輪轉(zhuǎn),水木升而火金降,寒熱易位,精神互根,自然邪去而正復(fù),是強中御外之良規(guī)也。”

在黃元御看來,中氣的重要性再強調(diào)都不過分。

“醫(yī)書不解,滋陰瀉火,伐削中氣,故病不皆死,而藥不一生?!秉S元御言辭激烈批判醫(yī)書用藥的弊病,感慨萬千,因為他本人就是受害者。

在《素靈微蘊》中,黃元御以醫(yī)案的形式記錄了其自身目病的治療過程,讓我們有機會看到其遭“庸醫(yī)損目”的經(jīng)過。

“玉楸子中外條固,夙無苛殃。甲寅八月,時年三十,左目紅澀。三日后白睛如血,周外腫起,漸裹黑珠??诟刹伙嫞o上熱煩渴之證。延一醫(yī)診之,高冠嚴(yán)色,口沫泉涌,以為大腸之火,用大黃、黃連下之,不泄。又以重劑下之,微泄,不愈。乃意外有風(fēng)寒,用滾茶一盆,覆衣熏蒸, 汗流至踵,不愈。有老嫗善針,輕刺白珠,出濁血數(shù)十滴如膠,紅腫消退,頗覺清朗。前醫(yī)猶謂風(fēng)火不盡,飲以風(fēng)燥苦寒?dāng)?shù)十劑,漸有飛白拂上,如輕霧漾籠。伊謂恐薄翳漸長,乃用所謂孫真人秘方,名揭障丹,一派辛寒,日服二次。又有熏法,名沖翳散,藥品如前,煎湯熱覆,含筒吹熏,取汗如雨,每日一作。如此半月,薄翳漸長漸昏,蟹睛突出外眥,光流如電。脾陽大虧,數(shù)年之內(nèi),屢病中虛,至今未復(fù)?!?/p>

30歲時,黃元御患眼疾,不幸遭庸醫(yī)用寒涼藥誤治,以致左眼失明。自此,天資聰穎、滿腹經(jīng)綸的黃元御失去了走仕途的資格(五官不健全)?!安粸榱枷?,變?yōu)榱坚t(yī)”,這是黃元御的選擇。由于屢次長時間服用庸醫(yī)所開寒涼藥,黃元御中氣大敗,脾陽大虧,一生也難以恢復(fù)。在剩下的二十余年生命歷程中,黃元御披肝瀝膽,嘔心瀝血,用毛筆撰寫了約108萬字的《黃元御醫(yī)學(xué)十一種》,留下了極其珍貴的一生所悟。直到黃元御51歲寫《素問懸解·自序》時,還無法忘懷其三十而立九死一生的慘劇。在《自序》中,他痛苦地回憶說:“玉楸子盛壯之年,誤服庸工毒藥,幸而未死”。庸醫(yī)之毒手讓黃元御中氣頹敗,使其身心遭受了極大的摧殘。也許與此生命經(jīng)歷有關(guān),黃元御對中土脾胃之氣(中氣)的認(rèn)識與領(lǐng)悟無與倫比的深刻、透徹。

中氣失運的原因是什么?“土濕不運,升降倒行,水木下陷而寒生,火金上逆而熱作,百病之來,莫不以此?!?/p>

“蓋足太陰脾以濕土主令,足陽明胃從燥金化氣,是以陽明之燥不敵太陰之濕,及其病也,胃陽衰而脾陰旺,十人之中,濕居八九而不止也?!?/p>

“人之衰也,火日虧而水日盛,燥日消而濕日長,濕則中氣凝郁,樞軸不運,升降反作,脾陷胃逆。”

可見,土濕則中氣凝郁,這是中氣虛衰的原因。但土濕的原因是什么?黃元御認(rèn)為:“火日虧而水日盛”,也就是陽氣衰而陰寒盛。

“百病之來,濕居十九,悉緣于太陰脾土之陽衰也?!?/p>

“濁氣上逆,則嘔噦痰飲皆作,一切驚悸眩暈,吐衄嗽喘,心痞脅脹,膈噎反胃,種種諸病,于是生焉,而總由于中氣之濕寒。蓋中脘者,氣化之原,清于此升,濁于此降,四象推遷,莫不本乎是?!?/p>

“寒濕偏旺,氣化停滯,樞機不運,升降乃反,此脾陷胃逆之根也。安有中氣健運,而病胃逆者哉!”

“緣中脘濕寒,胃土上郁,濁氣沖塞,肺津隔礙,收令不行,是以吐衄?!?/p>

“下血之證,固緣風(fēng)木之陷泄,而木陷之根,全因脾胃之濕寒?!?/p>

“溫氣虧乏,根本失養(yǎng),郁怒而生風(fēng)燥,精液損耗,本既搖落,體魄傷毀,魂亦飄揚,此肝病所由來也?!?/p>

“肺胃之陽虛,則逆流而不降,肝脾之陽虛,則陷泄而不升。肺胃之逆,非無上熱,肝脾之陷,非無下熱,而究其根原,全緣于中下之濕寒?!?/p>

“肺以下行為順,上行則逆,逆則氣道壅阻,而生咳嗽??人灾C,由于肺金不降,收氣失政,刑于相火。其間非無上熱,而其所以不降者,全因土濕而胃逆。戊土既濕,癸水必寒,水寒土濕,中氣不運,此肺金咳逆之原也?!?/p>

“承氣之證少,真武之證多,以水易盛而火易衰,燥易消而濕易長?;鹚ネ翝?,丁火奔騰而癸水泛濫,是以寒盛于中下也?!?/p>

土濕是中氣虛衰的原因,但濕盛的根源在于寒盛。表面看,土濕是因為水盛,水氣泛濫,所以土濕。但水盛的背后是火不勝水,也就是火衰,也就是陽氣衰(火即是陽,水即是陰)。正是因為陽氣衰,才陰寒盛,寒濕盛,才中氣不運。至此,扶陽補火的內(nèi)在合理性被全然搜出。

治病的重點在哪里?“胃主降濁,脾主升清,濕則中氣不運,升降反作,清陽下陷,濁陰上逆,人之衰老病死,莫不由此。以故醫(yī)家之藥,首在中氣。”

寥寥數(shù)語,蘊含極大的自信,黃元御為治病立法指明了方向。中氣作為和濟水火之機,升降金木之軸,升清降濁之動力,決定人有病無病,決定衰老病死。所以醫(yī)家用藥,首要在于重視中氣,只有抓住了中氣,才是抓住了中醫(yī)的根本,才是抓住了疾病的根本,才是抓住了生命的根本。

如何治中氣?“中氣在二土之交,土生于火而死于水,火盛則土燥,水盛則土濕,瀉水補火,扶陽抑陰,使中氣輪轉(zhuǎn),清濁復(fù)位,卻病延年之法,莫妙于此矣?!?/p>

“火復(fù)而土生則人存,水盛而土崩則人亡,是以仲景垂教,以少陰之負(fù)趺陽者為順。土勝為順,水勝為逆,古之圣人,燥土而制水,后之庸工,滋水而伐土,上智之與下愚,何其相遠(yuǎn)也?!?/p>

“人之衰也,火漸消而水漸長。燥日減而濕日增,陽不勝陰,自然之理。陽旺則壯,陰旺則病,陽純則仙,陰純則鬼,抑陰扶陽,不易之道。但至理幽玄,非上智不解,后世庸工,以下愚之資,而談上智之業(yè),無知妄作,遂開補陰滋水之派。群兒冒昧,翕習(xí)成風(fēng),著作流傳,遍于寰海?!?/p>

至此,黃元御毫不客氣,也毫不保留,將中氣健運之法,也是治病大法和盤托出?!秲?nèi)經(jīng)》云:“土者,生萬物而法天地?!敝袣庾鳛橹薪蛊⑽钢畾猓峭翚?。由于“土生于火,火旺則土燥,火衰則土濕”,補火就是生土、燥土,補火即是扶陽,只有扶陽補火,才能讓后天之脾土胃土溫?zé)岵粷?,才能使中氣輪轉(zhuǎn)一氣周流,才能生生化化、生機無限,才不致“土寒不生”,才有“土生萬物”,這是符合天道人理萬古不變的生命定律。

                坎中一陽

火神派開山祖師鄭欽安,著有《醫(yī)理真?zhèn)鳌贰夺t(yī)法圓通》《傷寒恒論》醫(yī)學(xué)三書,以陰陽為綱,首重坎中一陽。

了解一位醫(yī)家的思想,首先要看其認(rèn)識生命與疾病的基本觀點。黃元御認(rèn)為,中氣旺,脾升胃降,水谷腐熟,精氣滋生,所以無病;中氣衰,脾胃升降窒,水寒火炎金滯木郁,精神氣血則病。

鄭欽安認(rèn)為,先天元氣為人立命之本。《醫(yī)理真?zhèn)鳌吩疲骸叭松硪粓F血肉之軀,陰也,全賴一團真氣運于其中而立命。”“有形之軀殼,皆是一團死機,全賴這一團真氣運用于中,而死機遂成生機?!薄叭嘶钜豢跉猓创饲畾?,誠陰陽之主宰也?!薄夺t(yī)法圓通》云:“分而言之,上中下各有陰陽,十二經(jīng)各有陰陽,合而觀之,一陰一陽而已,更以陰陽凝聚而觀之,一團元氣而已?!?/p>

鄭欽安認(rèn)為,萬病起于一元陽氣損傷。《醫(yī)法圓通》云:“總而言之,萬病起于一元傷損?!薄巴飧袃?nèi)傷,皆本此一元有損耳?!薄胺蛉酥苑钌凰勒?惟賴有此先天一點真氣耳。真氣在一日,人即活一日,真氣立刻亡,人亦立刻亡。故曰人活一口氣。氣即陽也,火也。又曰:人非此火不生?!薄夺t(yī)理真?zhèn)鳌吩疲骸叭松硭岩粤⒚?,其惟此陽氣乎。陽氣無傷,百病自然不作。有陽則生,無陽則死?!?/p>

《醫(yī)法圓通·萬病一氣》云:“病有萬端,發(fā)于一元。一元者,二氣混為一氣者也。一氣盈縮,病即生焉?!薄安∫舱?,病此氣也。氣也者,周身軀殼之大用也。用藥以治病,實以治氣也?!?/p>

黃元御認(rèn)為,“四維之病,悉因中氣”,所以治病就是治中氣,就是治一氣。鄭欽安認(rèn)為,萬病皆損于一元,一元即陰陽二氣混為一氣,治病就是治一元,就是治一氣。

黃元御與鄭欽安的醫(yī)學(xué)思想在立極處相通:雖然一者立足于后天,一者立足于先天,一者治中氣,一者治元氣,但不管后天還是先天,中氣還是元氣,都?xì)w于一氣。

鄭欽安認(rèn)為“人身所恃以立命”之一元、元氣、真陽,為“坎中一陽”,即腎陽,為諸陽之根。《醫(yī)法真?zhèn)鳌た藏越狻吩疲骸翱矠樗?,屬陰,血也,而真陽寓焉。中一爻,即天也。天一生水,在人身為腎,一點真陽,含于二陰之中,居于至陰之地,乃人立命之根,真種子也。諸書稱為真陽?!薄罢骊柖?,一名相火,一名命門火,一名龍雷火,一名無根火,一名陰火,一名虛火。發(fā)而為病,一名元氣不納,一名元陽外越,一名真火沸騰,一名腎氣不納,一名氣不歸源,一名孤陽上浮,一名虛火上沖,種種名目,皆指坎中之一陽也?!?/p>

鄭欽安認(rèn)為的生命原理模型是什么?《醫(yī)法圓通·胎元圖》云:“今以一大圈,喻人一身之真氣,中有一小圈,喻人身受胎之始基。始基之謂,胎元之消息也,稱為祖氣,號曰先天。先天,即父母精血中一點真氣。二氣渾為一氣,一氣中含五氣,五氣發(fā)生萬物。一粒粟藏大千世界,即此之謂也。其中這一點真消息,逐日運行,無刻休息。子時發(fā)動,由下而中而上,由上而中而下,循環(huán)不已。然由下而中而上,三陽已分;由上而中而下,三陰已定。合之二三如六,故曰六步而成位。六爻之義于此分,六氣六經(jīng)之所由判,亦無非這一點胎元,流行充周之所化育也。”

在鄭欽安看來,父母精血中的真氣為先天一氣,先天一氣內(nèi)含五行之氣,五行之氣化生五臟六腑、五官九竅、四肢百骸,而成人身;后天人身之先天真氣,一刻不停,由下而中而上,由上而中而下,循環(huán)往復(fù)周流不已。

黃元御認(rèn)為,中氣左升右降循壞周流,中氣化生陰陽五行萬物,即“土生萬物”。鄭欽安認(rèn)為,先天一氣內(nèi)含后天脾土胃土等萬物信息,能化育包括中氣在內(nèi)的一切后天萬物。

《醫(yī)法真?zhèn)鳌ぞ喽鸾狻吩疲骸鞍淳?,凡火也;相火,真火也。凡火即心,真火即腎中之陽。凡火居上以統(tǒng)乎陽,陽重而陰輕也,故居上為用;真火居下以統(tǒng)乎陰,陰重而陽輕也,故居下為體。二火雖分,其實一氣,誠陰陽之主宰也……顧二火不可分,而二火亦不勝合,所以一往一來,化生中氣,遂分二氣為三氣也。如中宮不得二火之往來薰蒸,即不能腐熟谷水,則完谷不化,痰濕痞滿諸癥作矣?!?/p>

鄭欽安認(rèn)為,腎中之真陽與心陽,實為一氣,是人身后天陰陽之主宰;腎之相火與心之君火上下往來,化生中氣;因為有火之熏蒸,中土脾胃方能腐熟水谷。在這里,鄭欽安已經(jīng)點出,中氣作為土氣,需要火之熏蒸,方能腐熟水谷,否則完谷不化,無法生化。

《醫(yī)理真?zhèn)鳌の逍姓f》云:“夫人身與天地?zé)o異,天地以五行之氣,塞滿乾坤,人身以五臟之氣,塞滿周身……五行不出二氣之中,二氣即在五行之內(nèi)。二氣乃人身立極主宰,既生五行,又以五行為歸。然五行之要在中土:火無土不潛藏,木無土不植立,金無土不化生,水無土不停蓄。故曰:土為萬物之母,后天之四象咸賴焉。不獨后天之四象賴之,而先天立極之二氣,實賴之也。故經(jīng)云:無先天而后天不立,無后天而先天亦不生。后天專重脾胃,人日飲食水谷入脾胃,化生精血,長養(yǎng)神氣,以助先天之二氣。二氣旺,脾胃運行之機即旺。二氣衰,脾胃運行之機即衰。然脾胃旺,二氣始能旺,脾胃衰,二氣亦立衰。先后互賴,有分之無可分,合之不勝合者也。至于用藥機關(guān),即在這后天脾土上?!?/p>

鄭欽安認(rèn)為,中土脾胃為萬物之母,不僅后天四象(心肝肺腎)依賴脾胃,就連先天元氣也依賴脾胃滋養(yǎng)。就先天而言,先天元氣旺,后天脾胃運行機能就旺;就后天而言,只有后天脾胃旺,先天元氣才能旺。后天脾胃與先天元氣是相互依賴無可分合關(guān)系。并且,至關(guān)重要的一點,要保持先天元氣旺,以及后天脾胃旺,用藥機關(guān)即在后天脾土上。

至此,我們明白,雖然鄭欽安認(rèn)為先天元氣為人立命之根,為后天陰陽之主宰,但先天元氣旺,依賴后天中氣旺。所以,健運后天中氣之法,就是旺盛先天元氣之法,就是治先天元氣之法。黃元御與鄭欽安這兩大頂級高手的思想終在此處匯通。若能理解治中氣之“扶陽補火”大法,自應(yīng)不難理解鄭欽安嫡傳弟子盧鑄之提出的“人生立命在于以火立極,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陰”。

《內(nèi)經(jīng)》云:“真氣者,所受于天,與谷氣并而充氣者也。”“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p>

李東垣《脾胃論》云:“真氣又名元氣,乃先身生之精氣也,非胃氣不能滋之。胃氣者,谷氣也,榮氣也,運氣也,生氣也,清氣也,衛(wèi)氣也,陽氣也。又天氣、人氣、地氣,乃三焦之氣。分而言之則異,其實一也,不當(dāng)作異名異論而觀之。”

《四圣心源》云:“氣統(tǒng)于肺,血藏于肝,而總化于中氣?!薄熬駳猓瑢嵰晃镆?,悉由于中氣之變化耳?!?/p>

黃元御揭示的治中氣大法,是歸一大法,是天人合一大法,是生命立極大法。于立極處言,三焦即是一焦,六經(jīng)亦是一經(jīng),陰陽、四維、五行、六氣均是一氣。治病立法,在六氣、六經(jīng)、五行中求之,不如在陰陽中求之;在陰陽中求之,不如在一氣(中氣、胃氣)中求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王四進老師經(jīng)方中醫(yī)講堂(79)四圣心源:勞傷解;中氣升降生陰陽
你也可以給別人治大病之“一氣有周流”
吳佩衡醫(yī)藥簡述
中醫(yī)思維原創(chuàng) 脾在于調(diào),胃在于養(yǎng),你可知道這里面的深層含義?
黃元御中氣升降理(脾胃病)
從中焦斡旋功能,辨識脾胃病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