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案例教學 案例,是對一個復雜情境的記錄。一個好的案例是一種把部分真實生活引入課堂,從而可使教師和學生對之進行分析和學習的工具。一個好的案例,首先必須是一篇好的報道。 教學案例,描述的是教學實踐,它以豐富的敘述形式,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師和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感情在內的故事。 綜合各家之言,結合教育教學實際,所謂案例,就是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中發(fā)生的典型事件,是圍繞事件而展開的故事,是對事件的描述。所謂案例教學,就 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jù)教學目的要求,組織學生對案例的調查、閱讀、思考、分析、討論和交流等活動,教給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或道理,進而提高分 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學生對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種特定的教學方法。 go to top 案例的要素及案例教學法的未來前景 人們編制案例的明確目的是為了進行充分的討論,案例力圖包含大量的細節(jié)和信息,以引發(fā)持有不同觀點的案例使用者進行主動的分析和解讀。案例三大要素:案 例必須是真實的;案例總是基于仔細而又認真的研究;案例應該能夠培養(yǎng)案例使用者形成觀點多元化的能力。在教師教育中,案例使用的目的有三個層次:①案例作 為例證;②案例提供了分析問題、同化的觀點和考量行動的機會;③案例作為個人教學反思的催化劑。案例還可以被用來進行模擬決策和問題解決。教學案例第三個 目的是促進個人教學反思。 21世紀,案例和案例教學法能否成為教師教育中的標準教學法,答案還不清楚,因為對它的基礎性研究尚不夠系統(tǒng)深入。案例在使用中的不同效果應有更加深 刻的理解。對案例的不同使用情況的理解,要求人們對教學目標有著清晰的表達。研究者必須明了預期的結果,同時必須重視案例教學對課堂中教師和學生的表現(xiàn)的 影響。 研究的另一層面是探尋研究方法的多樣性。 go to top 課堂教學案例開發(fā)的理性思考 課堂教學案例的涵義和類型(一)涵義:師生圍繞一個主要問題或主要任務,經過曲折多樣的教學過程而取得顯著效果及經驗教訓的一種發(fā)人深思的教學實例。 (二)類型:1、意外式案例。這是反映師生巧妙處理教學中發(fā)生的出人意料而又合乎情理的偶發(fā)事件的案例。2、主題式案例。這是師生圍繞一定主題而展開教學 活動的典型實例。3、綜合式案例。這是師生運用教材中的一課或一節(jié)內容進行教學的典型實例。4、課題研究式案例。這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按課題展開自主研究 的典型實例。 課堂教學案例的結構 案例的結構控制著案例的功能。案例的結構由它的內在結構與外在結構有機組成。內在結構包含四個基本要素:案例的核心內容,即師生在教學活動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或主要任務;案例中的主體,即學生和教師 ;案例運行的過程;案例的結果,包括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得到的感受、體驗、發(fā)現(xiàn)和見解,任課教師的教學理念的提升和經驗教訓的總結。案例的外在結構由三大部分有機組成:案例背景的概述,案例運行過程的描述和案例運行結果的總結。 案例開發(fā)的過程和方法 學校開發(fā)案例有兩種不同的做法。一種是全面系統(tǒng)的開發(fā),即由學校行政作出總體部署,各學科的教師有計劃地開發(fā)案例。另一種是零零星星的開發(fā),即在學校領導 的一般號召下,個別教師所進行的案例開發(fā)。如果學校的領導力量強,多數(shù)教師的綜合素質水平比較高,可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案例開發(fā)。首先,學校領導要制定本校開 發(fā)案例的總體方案。其次,成立案例開發(fā)指導小組。第三,各教研組制定本學科開發(fā)案例的一年或兩年規(guī)劃。 以綜合式案例的研制為例,一般須經歷四個階段:一是案例策劃階段。主要任務是運用新的教學理念,正確進行教學設計。教學設計的首要工作是深入鉆研教材 內容,深入了解本班學生的情況。其次是提出這次執(zhí)教的教學目標。第三,確定教學思路。第四,設計教學工具。二是案例展開階段。中心任務是放手發(fā)動學生、充 分依靠學生來完成學習任務。要切實貫徹“以學定教”原則,靈活運用事先設計的教學方案;引導全班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引導學生采取自主學習,合作學 習和探究性學習等學習方式;正確發(fā)揮任課教師的指導作用。三是案例總結階段。主要任務是評析學生的學習效果,反思自己的教學理念,提煉教學經驗與教訓。要 求任課教師把自己的認識水平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高度,從而透過現(xiàn)象揭示事物的本質,找出規(guī)律性的東西來。四是案例的撰寫、制作階段。撰寫案例應在 占有大量材料和形成理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經過起草、反復修改和定稿,案例便以作品即科研成果的形式正式誕生了。案例作為一種作品,大多是由三個部分組 成:案例的背景、案例的展開和案例的總結。案例展開部分的寫作須突出三個要點:突出主要問題或主要任務;突出主要學習步驟;突出學習方式的轉變。 --摘于《教育文摘周報》 go to top 案例教學中教師的十二大任務 1、使討論井然有序。2、提出切中要害的和關鍵性問題。3、把學生個體的討論意見集結在一起。4、要具有時間概念。5、避免總是使用同樣的案例。6、協(xié) 助學生清理思路,使觀點站得住腳。7、不要批評不同意見。8、當學生提問題,教師不要藏自己的認識。9、總結放在討論的最后。10、要完全掌握案例中所展 示的全部事實。11、對案例的教學目標、難點和重點及教學技巧等進行分析。12、監(jiān)督檢查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 go to top 案例教學的特點 1、明確的目的性。通過一個或幾個獨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讓學生在案例的閱讀、思考、分析、討論中,建立起一套適合自己的完整而又嚴密的邏輯思維方法和思考問題的方式,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素質。 2、客觀真實性。案例所描述的事件基本上都是真實的,不加入編寫者的評論和分析,由案例的真實性決定了案例教學的真實性,學生根據(jù)自己所學的知識,得出自己的結論。 3、較強的綜合性。原因有二:一是案例較之一般的舉例內涵豐富,二是案例的分析、解決過程也較為復雜。學生不僅需要具備基本的理論知識,而且應具有審時度勢、權衡應變、果斷決策之能。案例教學的實施,需要學生綜合運用各種知識和靈活的技巧來處理。 4、深刻的啟發(fā)性。案例教學,不存在絕對正確的答案,目的在于啟發(fā)學生獨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啟發(fā)學生建立一套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 5、突出實踐性。學生在校園內就能接觸并學習到大量的社會實際問題,實現(xiàn)從理論到實踐的轉化。 6、學生主體性。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進來、深入案例、體驗案例角色。 7、過程動態(tài)性。在教學過程中存在著老師個體與學生個體的交往,教師個體與學生群體、學生個體與學生個體、學生群體與學生群體交往,也就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8、結果多元化。 --摘于《中國教育學刊》 go to top 怎樣進行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在實施中,大致可分成案例引入、案例討論、概括總結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 1、案例引入 教師培訓中所用的案例,從其來源講,無外乎兩類:一類是自己編寫的案例,另一類是他人編寫的案例。對前者,教師可介紹一些有關寫作案例的感受、趣聞、軼事,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對后者,教師可運用其他一些手段來提醒學生予以注意的必要性。 2、案例討論 典型的案例討論一般總是與下列問題的探討聯(lián)系在一起的:案例中的疑難問題是什么?哪些信息至關重要?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哪些?作出決策的標準是什么?什么樣的決策是最適宜的?應制定怎樣的實施計劃?什么時候將計劃付諸行動以及如何付諸?如何進行整體評價? 問題又一般與上述問題中的1、3、5、6聯(lián)系起來考慮的。同時,許多學生喜歡在一開始就講出自己的決定,所以課堂討論不一定按1-8的序列展開。討論可分4個不同階段:①開始;②討論疑難問題;③提供備擇方案;④討論如何實施。 3、概括總結 這個階段屬于過渡階段,它通過從案例討論中引申出一定的結論,為后續(xù)的課堂教學提供準備。在這個階段,可以讓學生總結,也可以教師自己總結,講明案例 中的關鍵點,以及討論中存在的不足和長處。在總結中,要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理論,強化以前討論的內容,提示后續(xù)案例,給參與者以鼓舞。 go to top 案例教學的作用 案例教學,是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新途徑。 1、案例教學可以發(fā)展被培訓教師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際解決問題等能力和品質。 2、被培訓教師通過案例教學得到的知識是內化了的知識,并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整合教育教學中那些“不確定性”的知識。 3、可以幫助被培訓教師理解教學中所出現(xiàn)的兩難問題,掌握對教學進行分析和反思的方式。 4、大大縮短了教學情境與實際生活情境的差距。 5、案例的運用也可以促使被培訓教師很好地掌握理論。 --摘于《教育理論與實踐》 go to top 教師如何做教學案例研究 (一)選擇合適的案例 1、案例的特點。 ①案例是自然的。a.案例研究把自然情境作為資料的直接源泉:研究問題產生于教育工作者的實際工作,需要在真實、自然的環(huán)境中展開研究。b.主要使用 實地體驗、開放型訪談、參與型觀察方法對問題或情境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c.案例研究把每一個所研究的教學現(xiàn)象,當作一個整體來詳細加以描述,理解與詮 釋。 ②案例是不完全的。研究者不可能把問題發(fā)生、發(fā)展中的所有變量都揭示出來,但認識或解釋的不完全性并不降低我們追求解釋的熱情。 ③案例研究傾向于歸納。a.教育案例的研究以歸納為主要的分析手段。b.注意力指向了學校和社會環(huán)境中的各種互動關系,從人本的角度理解學校生活的完整性。 2、案例的選取。 ①選擇充滿內部矛盾、存在相互沖突,看似無法解決的事件。 ②選取的事件必須是以大量的細致的研究為基礎的。 ③案例必須傾向于對資料進行歸納分析。 (二)案例故事的描述。 1、要有條件和背景,要說明故事發(fā)生的環(huán)境和條件。①描寫研究的脈絡和背景資料。②此案例的焦點人物或實踐。③研究的潛在重要性。④初步的文獻綜述,以作為研究可能的概念框架。 2、對故事環(huán)節(jié)要詳細的描述。①以敘述形式提供資料,用描述性小標題表示不同“發(fā)現(xiàn)”。②分析與資料混合使用。③資料描述必須充分,以讓讀者自我判斷。 3、有結論或反思。①重述論點。②敘述資料的結果及對論點的影響。③結果的啟示。④引出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三)案例研究寫作的五個階段。 1、案前準備。選擇典型案例,對其內容、結構進行分析:領會案例作者如何描述事件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如何突出主要問題;案例作者如何處理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提煉的問題如何與案例內容相關聯(lián)。 2、案例準備。上一堂公開課或聽公開課、教研會。 ①大腦風暴,說出課堂上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優(yōu)點與不足之處,可能的解決策略。 ②任課老師說課。 ③參與者“移情”(尋求解決策略)。 3、撰寫案例初稿。 ①選擇有沖突的事件。 ②對事件背景進行描述。 ③確定事件中的演員。 ④重寫主要事件以及自己的反應。 ⑤檢查自己的行動結果。 ⑥假設自己再次遭遇該事件。 4、反思、斟酌、重寫。 5、賦案例以意義。 go to top 案例教學與理論教學 案例教學與理論教學在前提假設上是不同的。理論教學認為,只要中小學教師獲得了新知識,就會自然地運用到教育教學中去,并導致自己教學行為的改變。案例 教學認為,聰明不是由別人告訴得來的,教育教學情境是變動不居的。中小學教師需要的不是接受別人的新思想,而是如何根據(jù)實際情境生成自己的新思想。案例教 學的著眼點不是獲得固定的原理或原則,而是培養(yǎng)教師面對新情景處理與解決實際問題的創(chuàng)新能力。兩種教學之間的關系類似于“授人以魚”與“授人以漁”的關 系。 案例教學有以下幾種方法:①個別解決法。每一個學員寫一份案例分析報告,包括鑒別問題、提出觀點和解決辦法。②小組討論法。先是各小組討論,然后再由全班同學共同分析案例。③智囊團法。聘有經驗的各界人士分析案例。④角色扮演法。 案例教學實際上是一種“做中學”的形式,它從經驗與活動中獲取知識,提高能力。案例教學法所提供的案例,是實際場景中的兩難問題,問題的解決需要調動所有相關理論與經驗知識。案例教學為學生提供了近乎真實的場景,大大縮短情境與實際生活之間的差距。 go to top 仿真學校:案例教學的創(chuàng)新與延伸 仿真學校指的是為提高受教育者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師培過程中,由學員仿真情景而構建的角色清晰、關系明確的臨時性學校。仿真訓練的內容包括心理體驗、體 諒別人的難處,幫助受教育者形成“換位思考”的思維;課題討論,相關專業(yè)教師切磋教學問題,促技能相長,形成實踐智慧;問題診斷等。仿真學習逼近真實,立 足點在于資源共享,促進學員交流溝通,使受訓者素質提高。 仿真學校與微格訓練的異同。首先是角色差異。微格只需扮演教師和學生,而仿真學校可扮演校長、教師、家長、學生等。第二是時間不同,微格訓練只需切取 教學片段,而仿真學校運作時間可以是一堂課,幾周或更長。第三是范圍不同,微格訓練限于課堂,而仿真訓練可延伸到堂外及日常生活。最后是目的不同。微格只 注重受訓者教學技能提高,而仿真則讓受訓者全方位提高。 構建仿真學校,它綜合與提升了傳統(tǒng)教學形式,重在角色扮演和問題探究,為案例教學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是案例教學的創(chuàng)新。仿真學校拓寬了培訓的資源, 彌補了講授式教學的不足,它將每位學員置身一定情境和角色之中,獲得對任務和對相互關系的真切體驗,是案例教學的延伸。 仿真訓練不是強調硬件上的設置,而是側重于在虛擬場景中團體成員角色的體驗以及問題的診斷與解決等。要從任務執(zhí)行前、執(zhí)行中、執(zhí)行后三個環(huán)節(jié)入手,在仿真運行中陶冶受訓者的素質和提高技能。 go to top 如何開展案例研究 徐碧美2003年在劍橋大學出版了專著《追求卓越—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案例研究》,2004年第二期《教育發(fā)展研究》發(fā)表了她的文章,文題為《如何開展案例研 究》,涉及到案例研究的策略;案例研究的設計;案例研究的開展;數(shù)據(jù)收集等問題,并探討了案例研究的定義、在什么情況下使用何種研究方法。教育研究中采用 案例研究越來越常見,案例研究能夠對高度復雜的問題提供有益的啟示,這些啟示是實驗性的研究所不能提供的。該文也屬“校本研修”專題性作品。請見《教育發(fā) 展研究》(2004/2)詳文。 顧泠沅教授為此書寫了序言,序名為《關于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案例研究》,請見《課程·教材·教法》(2004/1) go to top 案例研究分析法的應用 案例分析法對于在職業(yè)技術教育中致力于深層課題的研究者們來說是一種比較合適的辦法。而且也適合于解決一些相關領域在研究中所存在的問題。 設計一項運作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需考慮四個主要因素:1、案例選擇。一般來說,案例包括以下幾個方面:a.典型案例;b.對立案例;c.邊緣案例; d.相關案例。2、研究者的作用。當某一課堂被選做研究對象后,研究人員必須向學生講明自己發(fā)揮的作用,方可開始收集資料。3、資料收集。選定好所要研究 的案例以及研究者在課堂內的角色后,研究者應當提前考慮所要選用的資料的收集范圍。4、分析資料??煞譃?個步驟:A.回顧整個事件。B.確認與事件有關 的其它部分如介紹、活動、結論等。C.在時間發(fā)生的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確認學生和教師間的組織配合。D.仔細選擇好論題后,集中精力把一些相關的語言及其行為 明確的轉譯出來,同樣與其相關的其他人的語言以及行為也該明確地譯出。E.從記錄中任意選取幾個類似的例子將步驟4和5做一下比較。 在職業(yè)技術教育中,案例研究能發(fā)揮積極的作用,特別能解決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我們對技術應怎樣實踐和理解;2、對課題進行實踐的目的和方法是什么;3、技術知識的本質應是什么;4、課題的內容應該怎樣得以組織;5、當今的課題是如何受到它本身歷史的影響的;6、技術的跨文化實踐是怎樣的;7、技術教育研究的參與者是哪些人。 --摘于《國外職業(yè)教育》 go to top 案例教學的特征 案例教學是以案例為基本教學材料,將學習者引入教育實踐的情境中,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向互動、平等對話和積極研究等形式,提高學習者面對復雜教 育情境的決策能力和行動能力的一系列教學方式的總和。教學案例具有以下特征:①案例要具有很強的故事性;②案例要含有教育兩難問題;③案例要蘊涵深刻的教 育學或教育心理學等科學的理論、原則與原理;④案例要具有新穎性、講究時效性;⑤案例的背景要清晰。 案例教學并不單純是一種教學方法,它實際上是以教學內容的變化為前提條件的。案例教學也并不單純是一種教授法,它實際上也是以學生行為的轉變?yōu)榍疤釛l 件的。如果學生仍然熱衷于自己先前的角色,把自己置身于教學過程之外,只是作為一個旁觀者,案例教學也就失去了意義。案例教學甚至不能簡單地定位在方法 上,它所設計的層面是多樣、復雜的,如果教育觀念還是固守于傳統(tǒng)既定知識,培養(yǎng)一統(tǒng)人才上,案例教學的運用也就顯得多余了。 --摘于《中小學教育》 go to top 案例教學的新近升溫 近年來,教育工作者們開始探究案例教學在教師準備中的價值。在美國、英國、法國和挪威等西方國家,案例教學被廣泛地運用于教師教育中,許多大學還建立起 了案例教學的網(wǎng)站,舉辦過案例教學的比賽,還開發(fā)了許多適用于教師教育的在線教學案例。哈佛大學教育學院現(xiàn)任院長凱瑟琳·梅塞思,對案例教學也推崇備至。 對案例教學的不斷增長的興趣更是來自于人們對作為與抽象和概括相對立的“敘事”這一思想形式及其價值的日益欣賞。美國學者西奧多·可瓦爾斯基在談到案例教 學在教育管理學上的運用時指出,如果教育管理想繼續(xù)保持為一種真正的專業(yè),其從業(yè)者必須具備:①教育實踐的理論基礎;②履行管理職責所要求的專門技能;③ 從事反思性實踐的能力—教育從業(yè)者整合知識、技能和經驗的過程。 go to top 案例教學與舉例教學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聯(lián)系:二者都要通過一定的事例來說明一定的道理,都是為一定的教學目的服務的。 區(qū)別:①在教學中地位不同。案例在案例教學中占中心地位,如運用知識、培養(yǎng)能力、進行品德教育等教學任務;而舉例在一般教學活動中則居次要地位。②二 者的進行主體不同。案例教學是組織學生進行自我學習、鍛煉能力的一種手段,學生屬于主要地位;而舉例則是輔助教師說明問題的一種手段,教師屬于主要地位。 ③目的不同。案例教學是把學生放在實際的環(huán)境中,讓其通過對周圍環(huán)境和事件本身的分析、討論、交流,作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 力;而舉例使一個較難理解的理論通俗易懂。④涵蓋的范圍不同,前者涵蓋面更為廣泛和精效,具有真實性、完整性、典型性、啟發(fā)性;后者不一定有這些特點。 go to top 案例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的區(qū)別 案例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有著以下幾方面區(qū)別: ①教學目的。前者培養(yǎng)能力,后者傳授知識。 ②教學載體。前者案例,后者課本 ③教學方式。前者啟發(fā)式,后者講授式。 ④溝通渠道。前者多向流動,后者單向流動 ⑤學習積極性。前者高,后者低。 ⑥學習效果。前者為第一手知識,后者為第二手知識。 ⑦教學效果。前者能力培養(yǎng)效果高,學習系統(tǒng)知識效率低,后者則相反。 go to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