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茱萸湯《傷寒論》 治肝胃虛寒,濁陰上逆證常用方
【組成】吳茱萸一升(洗)、人參三兩、生姜六兩(切)、大棗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方歌】
吳茱萸湯人參棗,重用生姜溫胃好;
陽(yáng)明寒嘔少陰利,厥陰頭痛皆能保。
【趣味方歌】網(wǎng)絡(luò)引用
烏江找人(吳茱萸、生姜、大棗、人參)
【方解】
脾寒則利,胃寒則吐。
寒氣客于腸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嘔也。
吳茱萸<君>辛苦熱,入肝腎脾胃經(jīng),上可溫胃止嘔,下可溫肝降逆,又能溫腎止利→三經(jīng)并治,最善溫肝暖脾。
《金鏡內(nèi)臺(tái)方義》云:吳茱萸能下三陰之逆氣。
生姜<臣> 辛溫(重用六兩——全方用量最大)降逆止嘔,溫胃散寒,降中有散。
吳茱萸+生姜 相須 溫降并行。
《醫(yī)方論》云:吳茱萸辛烈善降,得姜之溫通,用以破除陰氣有余矣。
人參<佐>甘溫 補(bǔ)益中焦脾胃之虛。
大棗<佐使>甘平 ①合人參以益脾氣,合生姜以調(diào)脾胃②調(diào)和諸藥。
【功用】溫中補(bǔ)虛,<降逆止嘔>。
【主治】
1.胃寒嘔吐證。食谷欲嘔,或兼胃脘疼痛,吞酸嘈雜,舌淡,脈沉弦而遲。
2.肝寒上逆證。干嘔吐涎沫,頭痛(寒濁陰寒頭痛白滑或白膩苔),顛頂痛甚,舌淡,脈沉弦。
3.腎寒上逆證。嘔吐下利,手足厥冷,煩躁欲死(因嘔致煩),舌淡,脈沉細(xì)。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