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配方組成】生黃芪、太子參、茯苓、川芎各30g,千地黃20g,天冬、麥冬、五味子、炒白術、白芍、丹參、牡丹皮各10g,炒莪術、淡海藻各15g
【隨癥加減】陰虛甚者,加女貞子、墨旱蓮;浮腫者,加茯苓、澤瀉;陽虛者,加制附子、淫羊藿。
【治療方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2個月為1個療程。
【功效】活血化瘀,利水消腫。
【經典案例醫(yī)案】臨床治療32例,顯效9例,好轉15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75%
胡某,女,55歲??诳氏?0余年,雙下肢浮腫3年。伴夜尿增多,少氣懶言,乏力,口干,舌紅苔少邊有瘀點,脈沉細澀??崭寡?0.1mmol/L,餐后2小時血糖13.2mmol/L,糖化血紅蛋白8.5%,膽固醇7.11mmol/L,三酰甘油3.89mmol/L,24小時尿蛋白定量1.89g,內生肌肝清除率45.6ml(min·1.73m2)證屬氣陰兩虛夾有瘀證。予以控制飲食,用胰島素控制血糖的基礎上合用參芪地黃湯加減,益氣養(yǎng)陰,佐以活血化瘀。黃芪、茯苓、川芎、太子參各30g,干地黃20g,天冬、麥冬、五味子、炒白術、白芍、丹參、牡丹皮各10g,炒莪術、淡海藻各15g。并隨癥加豬苓、薏苡仁、澤瀉等。服藥8周后復診,乏力、口干好轉,浮腫消退,空腹血糖7.1mmol/L,餐后2小時血糖9.2mmol,糖化血紅蛋白6.8%,膽固醇6.111mmolL,三酰甘油2.19mmol/L,24小時尿蛋白定量0.69g,內生肌肝清除率55.1ml/(min·1.73m2)治療前后病情有比較明顯的改善。
【經驗心得】糖尿病腎病的中醫(yī)病機多為氣陰不足,及脾虛肝郁腎虛,病久易發(fā)生氣陰兩虛,陰陽俱虛,入血入絡,血脈瘀滯。參芪地黃湯方中,太子參、黃芪、茯苓、白術健脾益氣,其中黃芪重用30g,《赤水玄珠》指出:“黃芪補氣升提,凡消渴而小便反多有脂者,皆腎氣不攝津液,宜多服黃芪,黃芪乃補氣之要藥。”干地黃、天冬、麥冬、五味子養(yǎng)陰;白芍、丹參、牡丹皮、川芎、炒莪術、淡海藻等活血化瘀通絡。藥理研究證實,本方中地黃、山藥、黃芪、茯苓、牡丹皮均有降糖作用,川芎、丹參可通過抗凝、降低血黏稠度,達到改善微循環(huán),增加腎血流量,從而具有改善和保護腎臟的功能;炒莪術、淡海藻具有抗纖維化作用,防止腎小球的硬化。諸藥合用,既能擴張腎血管,改善腎小球的通透性,減少大分子物質的濾出,又能調整機體的免疫力改善血液流變性及腎臟微循環(huán),修復微血管的損傷,從而可有效地防止和減少白蛋白尿。
【方劑出處】于淑娟,等。參芪地黃湯加減治療糖尿病腎病32例臨床觀察。浙江中醫(yī)雜志,2007,42(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