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的俄烏沖突中,俄羅斯戰(zhàn)機的損失數(shù)量超出不少人的預料,僅在3月5日一天就被擊落蘇-30SM、蘇-34、蘇-25共5架固定翼戰(zhàn)機,還有5架直升機和無人機。是烏克蘭防空力量猶在,還是俄羅斯戰(zhàn)機性能不強?是這個戰(zhàn)損還算正常,還是雙方的報道屬于宣傳戰(zhàn)、心理戰(zhàn)、戰(zhàn)術(shù)欺騙?我們無法了解戰(zhàn)局真相,也就不過多猜測。
但從往年有關俄羅斯戰(zhàn)斗機、攻擊機、空地彈藥的各種報道來看,俄軍戰(zhàn)機的對地攻擊能力不強,是比較明顯的。恰好去年年底,俄羅斯公映了一部影片,《天空》。
有關該片的劇情和片中出現(xiàn)的主要兵器,可以參見電影《天空》,傳承俄羅斯空天軍的戰(zhàn)斗精神一文。這里我們著重說一下,該片體現(xiàn)出的俄軍戰(zhàn)法上的一些虛弱和生猛。
遠程對地精確打擊能力不足
這是俄羅斯空天軍的一大弱點,也是該片主要情節(jié)的源頭。
這部影片取材于2015年11月24日的一次真實事件:一架蘇-24在敘土邊境打擊極端組織,因為進入土耳其境內(nèi),被土耳其的F-16擊落。影片中,是因為極端組織得到外國雇傭軍的協(xié)助,專門制定了一個誘騙計劃:車隊靠近邊境,得知俄軍戰(zhàn)機起飛后,特意往邊境逃竄,結(jié)果蘇-24在攻擊時進入土耳其境內(nèi)7秒。
該機為什么要進入土耳其境內(nèi)?就算目標躲進土耳其,它應該也能呆在敘利亞上空發(fā)射導彈呀?理論上確實如此。
在影片中,蘇-24這次行動使用的彈藥是Kh-25空地導彈。它與美國的AGM-65類似,都有多種型號,分別采用電視、紅外成像等制導方式。
▲ 上面兩圖分別是Kh-25和AGM-65。對比可以看出,兩者導引頭的窗口大小有區(qū)別。其它情況相同時,眼大的自然視力更好。
Kh-25 AGM-65
全彈重 300~320千克 210~307千克
彈 長 3.75~4.35米 2.49米
彈 徑 275毫米 305毫米
但在最大射程上,Kh-25不如AGM-65。后者最大射程43千米。Kh-25的最大射程,有報道說在高空能達到60千米,低空為20~25千米??杉幢闶?0千米,應該也不需要進入土耳其?。?br> 這是紙面上的最大射程,實際中還得看氣象條件和火控。如果機載光電探測設備、火控系統(tǒng)不能發(fā)現(xiàn)識別目標,導彈也沒法射。從影片中我們也可以看到,蘇-24先是要求地面特種部隊把目標的坐標發(fā)給自己,然后領航員通過機載光電系統(tǒng)發(fā)現(xiàn)、鎖定目標,再發(fā)射導彈。于是空地導彈的最大射程,還受機載光電、火控系統(tǒng)的限制。這方面恰恰是蘇聯(lián)、俄羅斯的弱項。
蘇-24作為老機型,機載光電設備不算先進,其實也算正常。美國的F-16也不是新戰(zhàn)機了。但后者可以攜帶光電吊艙,早期是“藍丁”。
上面的F-16在兩翼下掛著AGM-65,進氣口下方就掛著“藍丁”吊艙。“藍丁”吊艙的全稱是“低空導航和目標指示紅外系統(tǒng)”,英文縮寫是LANTIRN,也有翻譯為“藍盾”的。它其實是一對吊艙:進氣口左下方短的那個,是AN/AAQ-13導航吊艙;右下方稍長一點的,是AN/AAQ-14目標指示吊艙。后者就是為空地彈藥服務的,能發(fā)現(xiàn)識別地面目標,告訴空地導彈往哪打,還有激光指示器可以照射目標,引導激光制導炸彈攻擊。
▲ 為F-16掛載“狙擊手”吊艙
而且最晚從2005年開始,美軍的F-16、F-15等戰(zhàn)機已經(jīng)先后換裝AN/AAQ-28“萊特寧”和AN/AAQ-33“狙擊手”。后者的紅外系統(tǒng)的圖像分辨率為640×512,相當于300萬像素。你可能會說:“切,現(xiàn)在我這手機的攝像頭都超過1000萬像素了?!睕]可比性的,人家那可是紅外成像。要知道在2018年度,紅外科技行業(yè)的一個熱詞就是“百萬像素”,慶祝達到100萬。
F-16不僅本身經(jīng)過多次升級,可以使用的各種電子設備吊艙也在不斷更新,因此它能比較充分地發(fā)揮AGM-65的40千米。通過設計新型號的外掛吊艙、制導彈藥,提高戰(zhàn)機的火力性能,是現(xiàn)在各國通常的做法。改一架飛機肯定要比換外掛麻煩得多。
而蘇聯(lián)、俄羅斯在吊艙這方面,明顯差了很多。2015年展出模型、2018年在蘇-57上出現(xiàn)過的101KS-N光電觀瞄吊艙,分辨率達到了650×512。但這離普遍實裝還有不少距離。甭說這個了,就是以前在蘇-34上展出過的SAPSON-E吊艙,很多專家認為它只相當于美軍第一代光電吊艙,都一直沒有批量投產(chǎn)。因此俄軍的新銳戰(zhàn)斗轟炸機蘇-34、專職攻擊機蘇-25,都極少見過攜帶光電吊艙的。國際軍事比賽中,蘇-30等等還是以打火箭彈、扔老炸彈為主。
把這種情況帶入電影《天空》,再假設當時地形限制了攻擊角度,那蘇-24在實施導彈攻擊的過程中越過邊境,就不難理解了。
另外,影片中發(fā)射的究竟是哪種型號的Kh-25,看不出來。
從導彈圓圓的頭部看,應該是電視、紅外成像或激光半主動制導的。影片這有個穿幫:紅色蓋子是儲存運輸時保護光電導引頭的,起飛前應該摘下來。
從導彈發(fā)射后領航員還在看儀表、跟蹤目標這個情節(jié)看,沒準用得還是Kh-25的基本型號,無線電指令制導型,或者激光半主動制導型。那蘇-24當時的距離就更近了,發(fā)射后還得保持航向,直到命中。2015年的真實事件中,多半也是這樣。
如果只有這一個缺點,其實問題也不大。但俄軍還——
缺乏空地協(xié)同能力
前面已經(jīng)提到,蘇-24是在地面特種部隊把目標坐標發(fā)給自己后,才搜索跟蹤目標、發(fā)射導彈。如果是直接由特種部隊用激光指示器照射目標,引導激光制導炸彈攻擊,就能節(jié)省很多時間,解決很多問題:目標沒機會靠近邊境;蘇-24不會因油料不足而不愿放棄這次戰(zhàn)機;投彈后立即返航,不至于沖過邊境線,給土耳其留下機會。
▲ KAB-1500L激光制導炸彈
▲ KAB-500電視制導炸彈
可自從蘇聯(lián)解體后,俄羅斯在制導彈藥這塊的進步很小,幾乎還是KAB-1500、KAB-500等型號。如果說美歐中在這方面已經(jīng)是“百花齊放”,那俄羅斯只能說是“老酒醇香”。
而且最近兩天有未經(jīng)證實報道說,俄軍蘇-25飛行員用紙筆記錄目標坐標。
當然,有這么一張紙片,并不能說明飛行員只有這個,沒有電子化的信息記錄、接收渠道。也許只是他聽任務簡報時出于習慣記下的,或者是為了防止電子設備出現(xiàn)錯誤、故障。
影片《天空》里,特種部隊指揮官是通過平板電腦把坐標發(fā)送給蘇-24。這個情節(jié)也許屬實,也許有美化。但即便屬實,這樣的空地協(xié)同能力也沒法算強。
上面兩個缺點,如果只能算筆者推斷出的,這部俄羅斯電影沒有正面體現(xiàn),那下一個缺點,可就是他們自己也承認的——
電子對抗能力不足
穆拉維約夫跳傘逃生后,用救生電臺呼救,結(jié)果和他對話的居然是極端分子。
雖說是一個體積不能大、重量要輕的救生電臺,但基本的保密、抗干擾能力總該有一些吧?這么容易就變成了和敵人打招呼,飛行員還敢用嗎?影片里的穆拉維約夫隨后就是把電臺扔了,靠出國前買的一部老式手機,才聯(lián)系上自己人。
再結(jié)合另一條未經(jīng)證實的消息:幾名俄軍士兵想乘坐電梯上樓頂,結(jié)果被對手從監(jiān)控里看到,直接關了電梯。
如果這件事屬實,那可就反映出俄軍從技術(shù)裝備到官兵意識,對電子戰(zhàn)、信息戰(zhàn),理解的深度還很不夠。
這從戰(zhàn)機的外掛上也能看出。
美軍執(zhí)行影片中那樣的對地攻擊任務,一般是派F-16、F/A-18這樣的多用途戰(zhàn)斗機(注意,不是戰(zhàn)斗轟炸機)出場,或者A-10這樣皮糙肉厚的專職攻擊機,而且它們有時會攜帶電子干擾吊艙。
這架F-16,機翼下有兩顆激光制導炸彈,進氣口下方是“藍丁”吊艙,稍后一點的機腹中心,還掛著一個AN/ALQ-131電子干擾吊艙。
這架A-10也是,左邊機翼下最外面掛的就是AN/ALQ-131,往內(nèi)是一枚白色的AGM-65空地導彈,然后在兩個起落架之間有四顆綠色的減速炸彈。右邊是一枚AGM-65空地導彈和兩枚“響尾蛇”空空導彈。下面這張,也是A-10翼下的AGM-65和AN/ALQ-131。
影片《天空》中除了固定翼飛機,直升機也暴露出問題——
直升機火力太弱
片中還有一段情節(jié)也是俄軍戰(zhàn)機吃虧,就是兩架救援直升機無功而返,因為其中一架被擊傷迫降。
現(xiàn)實中的2015年,據(jù)說參與救援的一架米-8是被“陶”式反坦克導彈擊毀的。上圖就是網(wǎng)上流傳的未經(jīng)證實的照片。
影片中,兩架直升機則是在與地面的極端分子對射后,有一架冒出黑煙,只能迫降。這也導致機上人員被極端分子圍攻,一名年輕的機槍手重傷。其實在救援部隊出發(fā)時就已經(jīng)暴露出大問題。
看看上面兩圖,一挺7.62毫米的PKM機槍,另一個呢?插彈匣的步槍!
這樣的火力和地面人員對射,完全是居于弱勢:槍少,直升機還脆弱。用直升機壓制地面步兵,必須使用高射速的機槍,這樣才能彌補數(shù)量少的劣勢,在自己高速規(guī)避地面火力時,還能輸出強大火力。還有大口徑機槍,能有效穿透地面掩體、障礙,彌補自身防護弱的缺點。在直升機上用步兵的機槍,是徹底浪費了一個機動平臺的運載能力。用步槍,就更是讓人無語了。
美軍直升機,但凡要深入火線的,都會安裝兩類機槍:
GAU-2、GAU-17這類7.62毫米轉(zhuǎn)管機槍,射速高達每分鐘2000~4000發(fā),能迅速壓制一大片地面上的敵人;
M2這類12.7毫米重機槍,射程遠、威力大。
專門用于搜救飛行員、特種作戰(zhàn)的MH-60“鋪路鷹”,在兩側(cè)艙門前的窗口那,都有一挺GAU-2型7.62毫米轉(zhuǎn)管機槍,艙門那還可以架設12.7毫米機槍。
即便是英國陸軍航空隊的“山貓”直升機,起飛重量只有米-17的三分之一,尺寸也小得多,都能在艙門架設一挺12.7毫米機槍。
相比而言,《天空》中那兩架米-17的武裝就實在太弱了,因此被幾十支步槍打下來一架,并不意外。如今在烏克蘭,俄軍直升機恐怕也會面臨同樣的問題。
好了,根據(jù)電影《天空》吐槽了俄羅斯戰(zhàn)機體虛身弱的四個地方,
對地對地精確打擊能力、
空地協(xié)同能力、
電子對抗能力、
直升機火力,
那影片就沒展示出俄軍的一些優(yōu)點嗎?優(yōu)不優(yōu)的不敢說,但筆者確實能從該片強烈地感受到:俄軍打仗真的是——
生猛有力
影片中第一次行動,抓捕極端組織頭目,俄軍特種部隊除了槍械,還有榴彈發(fā)射器。
美國電影里也常出現(xiàn),可那基本是M203那類槍掛榴彈發(fā)射器,打一次填一次彈。美國大兵或特戰(zhàn)隊員遭遇敵方火力點、掩體時,經(jīng)常來上一發(fā)。
《天空》里的俄軍呢,卻是AGS-17自動榴彈發(fā)射器,而且根本不來什么仔細瞄準,直接調(diào)好瞄具、大仰角連發(fā),真的是“天空”??!這完全是把自動榴彈發(fā)射器當火炮用,還是超過火箭炮的節(jié)奏、超過迫擊炮的簡單。
你以為這就夠猛啦?
上面這個電影片段,機槍不用說了,正常?;鸺?,你就用來打皮卡,夠狠!難怪有個流傳已久的說法:“世界上沒有什么是一發(fā)RPG不能解決的,如果有,那就兩發(fā)?!薄 ∵€有更猛的。
這是9M133“科涅特”E反坦克導彈,也叫“短號”,俄羅斯1994年完成研制的,最大射程5500米。別看它有三腳架,那也是便攜式反坦克導彈。整套系統(tǒng)重量27~29千克。前段時間美國送到烏克蘭的“標槍”反坦克導彈,一整套系統(tǒng)22.3千克,兩者差不了多少。不過它的威力是能穿過至少1000毫米鋼裝甲,用來打幾百米外的一輛皮卡!實在是…………
還要說明一點:上面三個片段在影片里,順序是反的。俄軍特種部隊面對極端組織,上來就先用反坦克導彈開張,然后是機槍、火箭筒、步槍、狙擊步槍的組合拳,下去的小分隊抓到活口撤離時,自動榴彈發(fā)射器的彈雨來掃尾。
潛入建筑的四人小分隊捕捉活口,有專門的“包裝袋”,“打包”手法也是猛踹進袋、翻滾扎緊,怕包裹亂晃還一記猛拳、折疊壓實。希望國內(nèi)的快遞小哥們不看該片。后面背著“包裹”往山上送,針對性很強,不知道是真實的俄軍特種部隊就這樣干過,還是影片導演編劇藝術(shù)創(chuàng)作。
總之一趟下來,感覺俄軍作戰(zhàn)時追求全力、猛烈。
當然,這不是說美軍特種部隊作戰(zhàn)不猛。他們會指示激光制導炸彈,召喚戰(zhàn)斗機、攻擊機甚至炮艇機,要說實際落下的火力,其實比俄軍猛得多。但只看地面士兵、特戰(zhàn)隊員本身,攜帶的彈藥、武器可沒有那么多、那么猛。反坦克導彈可能會帶,但沒見過把自動榴彈發(fā)射器當炮使的。
《天空》中出現(xiàn)這樣的場景,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為俄特種部隊并非深入敵后作戰(zhàn),有車輛攜帶那些“重”裝備。不過另一方面,俄軍的空運能力、空中火力支援不如美軍,地面小分隊必須這樣生猛,才能有足夠的攻擊力。
從傳統(tǒng)上來說,俄軍也確實更偏好貼身肉搏,不重視遠程打擊,陸軍空軍都這樣。這個基因來源于二戰(zhàn)。
比如二戰(zhàn)中的對地攻擊,蘇聯(lián)空軍靠的是上面這種伊爾-2攻擊機。
美軍則是靠B-17這類轟炸機。
所以總體來說,俄軍一直有上虛下猛的基因,于是《天空》中吃虧是在天上,找回場子是在地面。結(jié)合如今的俄烏沖突,大抵也會有些類似的情況。
聯(lián)系客服